【我們為什麼會挑選這本書】「愛操煩、想太多的人,智商通常比較高,比較有創意,危機管理能力也較好。」作者菅原道仁從腦神經科學角度,解讀成功人士如何運用「焦慮」,成為讓自己變強的力量。
本書《有本事的人,九成九都愛操煩:將不安化為行動的科學方法》幫助你,不需要勉強自己正向思考,讓愛操煩成為你加分的特質!(責任編輯:鄧天心)
人類是懂得思考的生物,所以會懷揣著許多的不安。正因為如此,才會擔心各式各樣的事情。我認為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
尤其日本人更是愛操煩的民族。
「察言觀色」的文化使日本人一直以來都在沉默當中過度追求協調性。深入解讀他人表情的習慣,已經滲入骨子裡。
因為這個緣故,日本人對他人的一舉一動都相當敏感,總是擔心各種事情,譬如「我會不會造成這個人的不愉快?」「自己做的事情會不會失禮?」等。
從基因也能發現愛操煩的日本人為數眾多。
愛操煩是種「天賦」
「血清素」是大幅影響人類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只要這個物質不足就容易感到不安,而血清素則靠著「血清素運轉子」(serotonin transporter)這種蛋白質來調節。
而多數日本人基因中的血清素運轉子屬於作用較弱的類型,因此對於不安具有感受較強烈的傾向。
長期持續的不景氣也使日本人的愛操煩變本加厲。「公司不需要無法立刻帶來利益的人」幾乎已經成為現在理所當然的風潮,許多人每天都活在「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捨棄」的恐懼當中。照這樣來看,多數人動不動就想法悲觀、容易被煩惱困住,或許也不足為奇。
然而,就如同我在「前言」也提過的,愛操煩其實是一種「天賦」。
哪些成功人士「愛操煩」出名
我認識許多和你有著相同天賦的人。他們都是一般人口中的「成功人士」。舉例來說,英特爾的首任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就把「惟偏執狂(原文是paranoid,在醫學中是一種具有極度焦慮及恐懼特性的思考方式)得以倖存」當成他的座右銘。
日本最大系統整合顧問公司大塚商會的創辦人大塚實先生也說:「經營,需要近乎病態的擔心。」就連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先生也說過:「擔心,就是社長的工作。」
又或者我的一位朋友,在二○一六年十一月退休的前巨人隊棒球選手鈴木尚廣先生,他在長達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累計二二八次盜壘成功,在歷代二百盜以上的選手中,創下成功率第一的紀錄(八成二九)。而他也是一名非常愛操煩的人。
鈴木先生基本上都在比賽尾端的第八或第九局上場,在左右勝負的關鍵時刻代跑。
他為了讓自己的代跑能夠為球隊建功,在比賽開始前七個小時就進入球場,進行伸展等暖身運動,調整身體狀況,為正式上場做足準備。
鈴木先生肩負「利用機會有限的代跑取得勝利」的使命,所以每次都為了在正式站上球場的幾分鐘當中,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高,而花上多達七個小時的時間準備。
再把眼光轉向演藝圈,據說著名日本歌舞團體放浪兄弟的團長HIRO也是非常容易緊張焦慮的人。他將自己的人生哲學,寫成一本名為《膽小鬼》的著作,並在書中分析,多虧愛操煩的個性,自己才有今日的成就。
他提到,「正因為愛操煩所以才認真努力、謹慎小心。這才是本來的我」,承認與粗曠外表完全相反的個性,才是自己成功的祕訣。
這些取得偉大成功,達成自己人生目標的人,無疑地全都「愛操煩」。
明天說不定達不到業績。說不定無法留下好成績。說不定無法上台。說不定會丟了工作。
愛操煩的他們,或許正因為懷著這些不安,才會小心謹慎地採取能夠帶來成功的行動,藉此往前邁進。
如果只顧著「謹慎小心」,可能會變得太過瞻前顧後而難以往前進;但若是只顧著「向前衝」,又很有可能因為準備不足而被捲入麻煩。
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小心謹慎」與「往前邁進」的能力必須兩者兼具。
和成功人士一樣愛操煩的你,原本就具備成功需要的「小心謹慎的能力」與「往前邁進的能力」。只不過,愛操煩的人過度謹慎的傾向較明顯,因此即使具備「往前邁進的能力」,也總是跨不出那一步。愛操煩的人需要一點小訣竅,才能將「往前邁進的能力」發揮出來。本書接下來要傳授給大家的,就是這樣的訣竅。
你是窮擔心,還是對事留心?
有些人就是能夠未雨綢繆進行準備,往富足的未來跨出第一步。這樣的行為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或許就是留心吧。「留心」指的是連細節的部分也注意,並在事前採取對策,以免造成自己或他人的不快。
舉例來說,假設道路前方有一顆落下的石頭。而發現這點,並基於「石頭如果就這樣擺著不管,或許會造成事故。不過如果現在撿起來,就不會有人受傷,可以放下心來」的想法撿起石頭,就是未雨綢繆的「留心」。
至於「擔心」,則是在意事物日後的變化,內心因此煩惱。
所以擔心只是在心裡煩惱不安,並沒有採取對策。如果以前面提到的路上石頭為例,光顧著煩惱「那顆石頭可能會讓自己或別人受傷」,並因此而焦慮不安,但卻沒有把石頭撿起來的意思,就是「擔心」。
「留心」與「擔心」。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針對不安採取行動。換句話說,就是有沒有為了消除不安而跨出適當的一步。
對於能夠「留心」的某A而言,發現石頭這個不安要素,相當於取得事先採取對策的機會,讓他掌握了一個消除不安,換取安心的契機。然而對於只懂得「擔心」的某B來說,察覺石頭這個不安要素,只代表發現煩惱的根源。其實某B只要跨出一步撿起石頭,就能消除不安,但他卻因為跨不出去,而一直被困在同樣的問題裡,導致不安永遠無法消除。他因為裹足不前,所以永遠都只能「擔心」。
愛操煩的人對風險相當敏銳,遠比樂觀的人更能即早發現路上的石頭。但即使都具備愛操煩的特質,也有在發現風險之後能夠「留心」而往前跨出一步的人,以及裹足不前永遠只懂得「擔心」的人。被稱為「成功者」的,當然就是前者。他們能夠盡早開始「留心」,為消除不安跨出適當的一步。再強調一次,明明發現石頭,卻裹足不前的人,將會因為被「擔心」困住所苦。
別掉進正向思考的陷阱
察覺風險,感知不安。這是我們為了生活、為了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秉性。我們醫師因為背負著負責患者的生命與生活的責任,所以每位醫師基本上都具備愛操煩的特質。
「手術或許不會順利。」「藥物可能會出現副作用。」「說不定還有更理想的治療方法。」
我們會假設所有想像得到的風險,找出對患者而言最佳的處置。但在真正跨到治療的那一步時,其實還是會非常害怕。
但因為我們擁有「想救助患者」這個賭上醫療生涯也要實現的目標,所以即使害怕,依然能夠邁出步伐。我們身為醫師如果不跨出這一步,就無法開始對患者的治療。
因此就算恐懼,也會謹慎小心地向前邁出第一步。
理想的未來就像迎面而來的風,綻放的光芒愈閃耀,對持續前進的人而言就愈刺眼。即使如此,我們依然必須相信自己的未來,睜開雙眼繼續往前邁進。
為此,我們不能被只是聽起來順耳的正面言語所迷惑,譬如:
「別擔心。」「沒問題。」「你沒有錯。」
成功需要的,不是無視問題、埋頭猛衝的正向思考,而是積極地負面思考。換句話說就是保持愛操煩的特質,懷著勇氣往前跨出第一步。
__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有本事的人,九成九都愛操煩:將不安化為行動的科學方法》,由 先覺出版社 出版,首圖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新鮮人面試指南:「不要緊張」只是屁話,學會如何正視焦慮才是勝負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