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可能都有碰過放了三天該丟的垃圾快要生蛆的情況。

但現在台北市將設置 「iTrash Smart City 智慧城市—垃圾回收整合系統」,設備不但氣密不會有異味飄出、還有除臭、冷藏的功能,甚至有壓縮的設備讓垃圾體積減量。

但有網友關心,後續的垃圾處理及回收是否有做確實?iTrash 則回應:「一般垃圾在短期內送焚化,在未來將成為燃料棒,用於綠電廠發電基材。回收物則由大型回收廠收回有機會製成環保商品。廚餘回收後會經過分類,成為肥料及飼料。」

iTrash 提供智慧垃圾桶裝置,市府推動計畫,並有專門回收公司做定點巡迴,未來能否普及全台還未得知,不過試營運階段,首先目標是提高使用率,試試水溫,看民眾是否能接受;不過此消息一出,網路上詢問站點的民眾相當踴躍,可見大多數的人認為目前需要追著垃圾車跑的回收機制,的確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試營運期間為了提高智慧垃圾桶的使用率,塑膠減量跟分類,除了不用使用北市規定的專門垃圾袋之外,還推出「垃圾變現金」的方案,只要刷悠遊卡或一卡通就能使用系統,集滿保特瓶 10 個回饋 1 元、鋁鐵罐 8 個回饋 1 元

跟德國垃圾回收系統有什麼不一樣?

德國也施行類似的定點垃圾回收站,有五年多的時間,但當地的業者需跟政策配合,因此商品的售價都包含了「壓瓶費」,只要消費者再把空瓶退還回去,都可以獲得回收獎勵金。

靠著當地商店跟民眾的配合,一起分擔環保成本,同時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真正落實了垃圾減量的目標。

但 iTrash 智慧垃圾回收系統跟德國常見的回收系統不一樣。北市的智慧垃圾桶在軟體上升級,加入雲端資料跟物聯網整合,與悠遊卡公司合作,只要從民眾的刷卡紀錄知道該卡號的的回收習慣、使用頻率等,可以準確調整後續的垃圾巡迴次數或增減附近的裝置數等

推出的晧揚環境科技公司母公司為鴻海環境科技公司,過去的業務就是專門研發垃圾儲存、冷藏、回收的設備。

這次大膽嘗試在社區設置第一個智慧垃圾桶,在未來六個月的試辦期間,希望效益能達到,回收 17280kg 的垃圾量( 70% 以上的使用率),回收 5000 個寶特瓶(約 2.25 座 101)及 1200 個鐵鋁罐。

目前開放台北市臨沂街上試營運,但如果有民眾已經迫不急待,則可以向里長或環保局爭取設置。

——

(全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今周刊Itrash Smart City智慧城市-垃圾回收整合系統,圖片來源:Itrash Smart City智慧城市-垃圾回收整合系統

延伸閱讀

【中國廠商有錢也買不到!】台灣人做出終極甘蔗環保吸管,凸顯「材料聚合」技術實力

台灣超有可能贏世足冠軍!黑馬球隊英格蘭、比利時都穿 MIT 環保紗球衣

可以吃下肚的海藻寶特瓶!環保之餘還可以填飽肚子,一兼二顧好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