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挑選這篇文章】擁有半導體產業學到的競爭思惟、還有牛津大學的高學歷,現年 36 歲的陳韋宇卻選擇到台北市郊務農;他的思維方式很不一樣,不只種植芝麻葉,還從國外引進改良技術,更利用既有的語言優勢,直接跟法國當地餐廳主廚討論未來趨勢食材,是其他農場無法複製的成功,為台灣農業轉型上再添一筆經典案例。(責任編輯:鄧天心)

如果,你有英國牛津大學電子材料碩士的學位,會選擇進半導體廠工作,吹冷氣、年薪數百萬元;或是,扛下「履歷表空白」的代價,上山種菜,頂著烈日,卻仍然可能養不活自己?

現年36歲的淡水德安居有機農場負責人陳韋宇,選擇了後者。

牛津碩士務農,作法當然和其他人不同。他不只在淡水山上種出一公斤批發價千元的歐洲有機芝麻葉,更把自家的溫室,當成晶圓廠一般地看管、經營!「這座溫室,就是我的晶圓廠!」陳韋宇爽朗而篤定地這麼說。

7月炎夏這天,來到他在淡水的有機農場。火傘高張,就算是樹影婆娑,蟬聲如流水般在空氣中嘩啦啦淌著,但是仍然沒能稍減地上的熱氣蒸騰,還沒到溫室,我們就被烈日逼出汗水。

搶當開路先鋒

「每個人都說,有冷氣你不去吹,竟然跑來這邊務農。」外表斯文的陳韋宇,一開口就霸氣十足,「但我的個性就是喜歡從無到有,別人愈看不起,我就愈想把它做出來!」

為一圓自己從小的創業夢,陳韋宇在就讀成大材料系大一時,就積極準備留學考試。但人在歐洲,反而看到台灣農業發展的機會,於是返台創業。

走進溫室,一株株蔓生的芝麻菜,碧骨翠葉、生機勃鬱。這些身價昂貴的高檔食材,正來自他口中「從半導體產業學到的競爭思惟」。

半導體產業很抽象,向半導體學到的經營心法,更是讓人摸不著頭緒,於是,陳韋宇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舉例:「就像晶圓廠的製程,有40奈米、28奈米、14奈米……你現在要拚哪個製程?不是大家已經有的,而是業者口中所說的下世代製程。」6年前回台,他很清楚自己要種的,是「市場愈來愈需要,但現在還沒人肯花力氣研究的作物。」

經過研究,陳韋宇發現,家族所在的淡水山區除緯度偏北,又因靠海,空氣帶有潮溼水氣,氣候接近法國布列塔尼(Bretagne),適合種植歐洲蔬菜,所以一開始便選定高價的芝麻葉當作他的「40奈米」開路先鋒,「我不去種台灣菜,這是國外帶回的養分。」

種植有機蔬菜,同樣採半導體思惟。「每樣農作物需要的水分、溫度都不一樣,這也很像半導體,不同產品需要不同製程,我會根據每樣植物摸索特性。」如同寫論文的文獻回顧訓練,他懂得先從歐洲既有的種植文獻,學習相關know-how。再隨淡水的微觀氣候不斷改進設備、水分、土壤和肥料,逐步累積技術。

(閱讀全文…)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食安問題喚醒生意頭腦 擺攤仔變董事長 推無毒農業

台灣首家無人機 跨國搶智慧農業千億商機

台東陸配女工 種鳳梨釋迦變身新富農

——

(本文經合作媒體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把溫室當晶圓廠管 牛津碩士種出千元芝麻葉〉,首圖來源:今周刊。)

延伸閱讀

從賣靈骨塔小弟到成為殯葬王,龍巖總裁李世聰的霸業路

這些孩子超有創意,居然能在 101 上拍下一個 101 呢!

一場世足賽就賣出 100 萬隻蠟筆!老字號台廠如何轉型搭上世足熱?

從理貨員爬到家樂福台灣總經理,王俊超如何讓外商公司成功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