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華碩在歐盟遭罰 22 億台幣,是同時開出的罰單中最高的罰款,原因是因為華碩「涉嫌藉壟斷地位,拉抬產品售價」。
連二手出售的價格都會出手干預,不得不說,華碩有點勤勞啊。(責任編輯:林子鈞)
歐洲聯盟(EU)反托拉斯當局今天對涉價格壟斷的台灣、日本和荷蘭等 4 家消費電子製造商處以共 1 億 1100 萬歐元罰款。其中台灣華碩遭罰逾 6300 萬歐元(約 22 億 5678 萬元台幣)。
歐盟執行委員會對華碩處以超過 6300 萬歐元(約 22 億 5678 萬元台幣)罰款,日本的 Denon & Marantz 被罰近 800 萬歐元(約 2 億 8666 萬元台幣),荷蘭的飛利浦接近 3000 萬歐元(約 10 億 7500 萬元台幣),日本的 Pioneer 超過 1000 萬歐元(約 3 億 5841 萬元台幣)。
執委會表示,由於這 4 家公司坦承違法,並且配合調查,因此最終罰款金額大幅降低。其中前 3 家罰款大幅減少 40%,第 4 家則是打對折。
華碩出手干預二手轉讓價格,讓歐盟震怒了
歐盟主管競爭事務執委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表示,在成長迅速的電子商務市場,消費者必須受到保護。歐洲每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超過 5000 億歐元(約 17 億 9205 萬元台幣)。
維斯塔哲指出:「這 4 家公司採取的行動,導致數以百萬計歐洲消費者面臨廚房電器、吹風機、筆記型電腦和耳機等諸多商品價格更高的情況。」
維斯塔哲說,根據歐盟的反托拉斯規定,這些行動不合法。歐盟表示,這些電子製造商強迫網路零售商制定較高的價格,否則將面臨威脅或懲罰,比如說停止供應。
歐盟說,這些製造商利用複雜的監控技術,追蹤流通網路轉售的價格,一旦價格下滑,即迅速介入。
歐盟以華碩為例表示,華碩在 2011 年到 2014 年間監控在德國和法國的筆記型電腦和顯示器的轉售價格,並出手干預以維持在建議售價的水準。
–
華碩,堅若磐石?
華碩不願屈就中國法規交出使用者資料,霸氣宣佈:關閉中國資料中心與雲端服務
華碩 AI 手機 ZenFone 5 MWC 亮相,那個瀏海不說我還以為是 iPhone X 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華碩涉價格壟斷 遭歐盟重罰逾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