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P2P 的手法是將人與人連接在一起。假設我身上有一萬塊閒錢,我可以丟上 P2P 的連結網絡,任何人都可以從此借走我的一萬塊,還錢的時後再附加利息即可。只不過,中國 P2P 借貸平台從 6 月開始倒閉不斷,搞得所有人大幅撤資,是什麼讓大家對 P2P 退避三舍,還有什麼是 P2P 接連倒閉的理由?(責任編輯:陳伯安)
中國網路借貸平台(P2P)近來倒閉潮不斷,嚇得中國存戶們紛紛自 P2P 平台撤資,使這個市場規模高達 1950 億美元(約台幣 5 兆 8,500 億)的 P2P 行業大幅萎縮,也讓中國官方在打擊高風險影子銀行活動時的維穩能力備受考驗。
外電報導,受到 P2P 平臺紛紛違約、突然停業和資金凍結等報導影響,中國儲戶近來紛紛前往 P2P 運營商的辦公室要求還款。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繼今年 6 月份以 80 家創出兩年來最大單月增幅後,過去兩周中國又增加了至少 57 家停業及問題平台。該研究機構對停業和問題平台的定義包括:停業、警方調查介入、提現困難、轉型和跑路。
P2P 借貸平台的不還錢和假新聞,導致投資人對平台沒信心
不少 P2P 平台對外宣稱獲得巨額融資,不久就出現項目逾期或者爆雷的狀況,呼籲投資人對融資利多得多加注意,防範風險。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在目前 P2P 倒閉潮下,宣佈融資訊息也成為平台維繫投資人信心的有效手段,不排除平台會故意散佈虛假融資資訊,以博得投資人信任。
網貸天眼副總裁李光耀分析,網貸行業是良幣驅逐劣幣,好的標的會持續受青睞。但當中也有打著融資的幌子,實際是把現有平台賣給其他的資方接手。這個過程會以融資的旗號賣給另一家,所以投資人得注意這筆融資是真的,還是所謂的賣平台,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被賣掉的平台多半都有問題。
外資投行麥格理(Macquarie)亦對此表示,投資人已經對較小型的平台失去信心,主要是無法確知這些公司是否能順利存活下來。他預估,接下來大約只有兩千家公司能撐得下去。
TO 編按:未償還貸款還有近 6 兆 5,000 億台幣,多半是短期借款。2018 年上半年 P2P 內的平均收益是 10.2%,但違約率卻因好壞平台有大幅度變動,0% 至 35%。
P2P 被視為非法資金籌集管道,官方大力打擊
中國 P2P 產業位居全球之首,也是中國龐大影子銀行體系中風險最大、監管最少的一塊。過去兩年來,官方的打擊行動已經給 P2P 平台帶來不小壓力,但在中國信貸市場收緊,先前銀保監會發出風險提示,要求民眾購買高收益產品時要提高警覺、慎防被騙後,P2P 近幾個月來的壓力更大了。
近期紛爭也讓外界對 P2P 平台上市計畫產生戒心,也彰顯出中國政府在降低金融體系道德風險需要進行微妙的平衡,避免引發危機。雖然目前未有跡象顯示,P2P 風暴已經蔓延到系統重要性銀行理財產品,但中國 10 兆美元(約 300 兆台幣)的影子借貸體系多半面臨相同困境:違約數量增加,經濟增長趨緩,官方呼籲停止對風險投資給予隱性擔保。
中國的 P2P 平臺約有 5000 萬註冊用戶,未償還貸款人民幣 1.3 兆元(約台幣 6.5 兆),其中多半為短期貸款。一般情況下,儲戶必須等到平台提供的貸款到期後才能收回資金。但現在有人正試圖透過將權益折價出售給他人,或是到平台辦公室要求還款的辦法,提前退出。
一名住在北京投資人表示,去年 11 月他把人民幣 100 萬(約台幣 500 萬)的存款投進一家 P2P 平臺提供貸款,卻一直無法收回本金和利息。上周他和其他投資人千里迢迢來到該公司一探究竟,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氣得他表示,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再也不會投資 P2P 平台。
中國監管機關先前表示,有些 P2P 平台會非法籌集資金挪來私用,有些則是龐氏騙局,一旦沒有新資金流入就會崩盤。這也是為何近來中國政府嚴加打擊 P2P 平台的一大原因。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 P2P 平台爆倒閉潮 投資人先溜為妙〉。)
延伸閱讀
顧立雄最新政策:放寬銀行投資創投比例,不過 P2P 借貸、群眾募資和比特幣金管會還不敢動
台 P2P 平台業者:兩岸大不同,別用中國借貸亂象懷疑台灣 Fintech 發展
P2P 業者與銀行、主管機關的三角習題,三方無法好好合作都是卡在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