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看穿了人們的喜怒哀樂,但人類卻看不透 AI 的「黑箱作業」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AI 發展日漸普及,透過 AI 輔助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漸漸發揚光大,目前在社會上, AI 的人臉辨識應用非常廣泛,從抓捕逃犯、手機解鎖到付款都可見到。

那如果,AI 可以進一步的透過人臉辨識情感,又會如何呢?本文作者楊茹惠,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研究所副所長,同時目前於台大 GMBA 兼任副教授,在 AI 人臉辨識與情感辨識之間,分析出目前系統最大的關鍵,也就是 AI 的運作無人能懂,並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使用 AI系統。(責任編輯:林厚勳)

過去三個月內,有 5 名通緝犯在張學友大陸各地的巡迴演唱會上陸續被逮到(4 月 7 日江西南昌、5 月 5 日江西贛州、5 月 20 日浙江嘉興、以及 6 月 9 日浙江金華2位),靠的就是人臉辨識系統。

人臉辨識除了緝拿通緝犯外,還可以作什麼?進出管制大樓、刷卡付費進化到刷臉付費,但除了臉部的吻合度、身份的比對之外,AI 有沒有可能發展到有一天可以偵測我們的情緒、甚至知道我們的感受和內心真正的想法?

情感識別技術,情緒變化全紀錄

所謂的「情感識別技術」還在初期發展的階段,你牽著孩子走進 Amazon Go 亞馬遜位於西雅圖的無人超市裡,他瞄了一眼玩具區的商品貨架,眼睛落在侏羅紀恐龍模型上停留,他著迷的表情、嘴角的微笑、加速的心跳,聰明的 AI 早已觀察到孩子面部表情甚至體溫的細微變化。

當然聰明如 AI,也沒有忽略掉你不經意露出的無奈和苦笑,這些偵測全都收集到亞馬遜的大數據作進一步的行為、甚至情緒分析。不久的將來,企業將會利用「情感識別技術」來了解什麼樣的商品能夠有效牽動消費者心中的共鳴、引爆購買衝動,可以預期這項技術將對市場研究、廣告和行銷等領域掀起一番變革。

還有什麼呢?交往時,你有沒有曾經左右反覆揣測著對方心思,她到底有沒有喜歡我?可是她又是如此鎮靜、如此落落大方,還是她已心有所屬?我到底還有機會嗎?這或許是未來AI的「情感識別技術」又可以派上用場的時刻:約會時,悄悄戴上你的「情感識別眼鏡」,看看眼前這個對象到底有沒有中意我。這裡姑且不談潛藏的隱私及道德問題,這項技術或許能大幅提升未來相親撮合的成功率,減少怨偶,甚至大幅地減少單戀、失戀、或甚至失婚的可能及痛苦。

人臉辨識分析出對方目前的情緒狀態。圖片來源:WIKIMEDIA,CC Liecensed。
人臉辨識分析出對方目前的情緒狀態。圖片來源:WIKIMEDIA,CC Liecensed。

同樣的,「情感識別技術」也可應用在企業管理上,舉凡主管會議、甚至在招聘新員工上(如果你將所有培訓時間及無法完成工作等種種成本計算進去,僱用一個不適任的員工對僱主來說所付出的成本其實很高),「情感識別技術」的演算法可以在招聘時解讀求職者是否誠實、是否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情,幫助僱主排除性格不適合的求職者。

2016 年在倫敦創立的 Human 公司就是在作這項技術在招聘時的應用,幫助摒除面試官的個人偏見,例如對外表、種族和性別的歧視,目前他們的委任企業包含了像聯合利華 Unilever 這類型的大公司。

情感辨識的挑戰:撲克臉、各地文化差異與「攝影機恐慌症」

當然,這樣的技術也面臨一些挑戰:高手或閱歷豐富的人比較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較難分析。另外,當你預期你的表情及表現會被分析時,你的反應變得不自然,就像一些人面對攝影鏡頭無法自在一樣。

還有,同樣的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含義等等。不過這些因素都可以進一步透過 AI 系統參數的設定列入考慮,只是權重如何分配而已。

更深一層來思考進一步的問題:或許有一天AI將可以完全理解人類情感,然而我們掌握AI思維的「黑箱」了嗎?這是目前AI領域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也是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的重點項目,這個答案將決定我們能否全然信任和應用這些系統。

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教機器人用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解釋它們的思考方式嗎?

AI 運作的「黑箱作業」,人類真能完全掌握?

美國軍方對這項研究重視的原因,顯然是為了最終能夠充分掌握並信任機器人作戰系統。但對於你我來說,AI 的海量運算、深度學習、使用的複雜神經網絡、它作出判斷的「黑箱作業」,我們無法精確理解 ─ ─ AI 就像是外星人,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講著我們聽不懂的外星話。

無法全然理解,就無法全面應用,無法全面應用,就延宕 AI 的完全發展。醫生如果無法理解 AI 系統,就無法完全信任人工智能所作出對病患的建議和治療,這侷限了更大範圍使用 AI 的可能。

Tesla 發生的自駕車意外,呈現出的是在大數據所遺漏、無法預見的情況下,AI 仍可能暴露出無法掌握的嚴重缺陷(當然人類的缺陷有時更是顯而易見,如刺眼日光造成的視覺死角)。

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系統,就像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類一樣,對系統的依賴,我們必須有所取捨。

AI 能夠識別人類的情感,但我們能夠識別 AI 何時無法勝任任務嗎?我們知道該如何作出決定,何時拿回方向盤,或甚至關閉機器系統嗎?如果有一天人類與 AI 之間能夠建立對這個世界共同的理解、共享對世界的認知,那麼就可以建構更好的溝通橋樑。

哈,或許到那時,人機之戀就成了可能。

─ ─

(本文經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研究所副所長、台大 GMBA 兼任副教授楊茹惠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學者觀點-AI的情感辨識與不完美 〉,首圖來源:Flickr,CC Licensed。)

關於人臉辨識,這些文章你應該想知道……

「我只是想看張學友!」,通緝犯在歌神演唱會上被人臉辨識安保一秒逮到
北市路燈有人臉辨識功能,這招「安全監控」從中國抄來的嗎?
中國想量產資優生?教室裝 AI 人臉辨識監控學生是否瞌睡,是想逼死誰
中國科學家研發「反人臉識別」鴨舌帽,研發者會不會被消失啊?
【附學習資源】無人超市 AI 系統怎麼做?教你用影像辨識技術開一家 Amazon Go!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