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環保議題逐漸在臺灣有了一個地位。年輕族群越來越關心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紛紛提倡環保餐具以及舊衣回收等環保議題。
這就要說到,2025 無核家園的事情了。在大家看到環保的好時,同時也需要注意到做到環保的過程是不是如此容易,背後是不是也有執行面的困難。這才是多面向的觀察(責任編輯:陳伯安)
盛夏 7 月,「電力供應是否足夠」成了全民關注焦點。去年,核能發電量已從馬政府在任的 16% 降至 9.3%,按照《電業法》規定,2025 年核電將全數歸零。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能源分布:天然氣發電升至 50%,燃煤發電量下降為 30%,再生能源大舉提升為 20%。
台灣如不跟上綠能的國際趨勢,恐課徵能源關稅
然而,去年,台電向環保署提出「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要讓因居民抗議而除役 11 年的深澳電廠起死回生。環保署 3 月 14 日為此召開環評大會,在副署長詹順貴投下關鍵一票贊成後,全案有條件通過。
消息一出,不少深澳、九份一帶居民,彷彿惡夢降臨般,徹夜難眠。長年研究空汙的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指著一張肺癌變化地圖說,「深澳電廠運轉期間,北部支氣管和肺癌人數明顯高於其他地區,而在 2007 年電廠除役後,就慢慢變少。」
瑞芳區龍山里里長、反深澳燃煤電廠自救會會長陳志強目前已蒐集到 1 千 5 百份居民反對意見書,將循行政訴訟管道提出救濟,為了這片天空,竭盡所能擋下深澳電廠。
確實,為了能有潔淨的空氣,全世界都在向燃煤宣戰。「愈來愈多國家反二氧化碳,屆時若台灣不跟上國際腳步,很有可能被貿易制裁,或被課徵能源關稅,深澳電廠等於白投資了!」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如此警告,蓋燃煤電廠將來可能要面臨制裁風險。
能源局電力組長吳志偉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目前沒有規劃要除役,而是興達火力發電廠、民營麥寮電廠將陸續除役,如此 2025 年裝置容量可下降至 30%。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承諾,「屆時可依照上級機關能源局的指示,透過調度將燃煤電廠發電機組控制在 30% 以內。」只是「台灣沒有任何監督機制,應仿照德國每年公布電力報告,公開讓民眾檢視。」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趙家緯說。
居民強力反對、國際可能給予制約,那麼,執政者為何寧冒失去選票、遭到國際制裁的風險,也要建起這座燃煤電廠?
堅持要蓋燃煤電廠的原因:2025 非核家園,電力缺口的「預備方案」
深澳電廠裝置容量為 120 萬瓩,2025 年投產後,每年可供應 79 億度電,占台電預估 2025 年負載預測 4032 萬瓩的 2.8%。
台電執意要蓋的原因,依據經濟部長沈榮津 3 月 20 日在記者會上的解釋是,《電業法》規定全台供電必須要有 15% 備用容量率,有了深澳電廠,2025 年備用容量率為 16.3%,但若少了深澳第一部機組的 60 萬瓩產能,將會減少 1.4%,備用容量率降至 14.9%,比法令規定少了 0.1%。
除了補足這 0.1%的差額之外,在政府眼中,深澳電廠的另一任務,或許也是為「2025 非核家園」政策無法落實預作準備。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就坦言,深澳電廠之所必須興建,除了北部出現電力缺口外,「國家能源計畫裡面,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與假設。」
能源轉型不容易做,背後的危機得顧到
依據規畫,這趟能源轉型工程的重點戰役在天然氣:2025 年,燃氣發電占全台總發電量必須衝至 50%,是供電主力部隊。如果你不想要深澳電廠,首先,必須確保這個主力部隊可以順利達陣。
問題是,台灣的天然氣發電燃料全數仰賴國外進口,供氣燃料要從 1400 萬公噸,在 2025 年增至 2950 萬公噸以上,才能滿足發電量提升的需求,並將燃氣安全存量從目前的 7 至 10 天,提升至 24 天;在此之下,即使「發電機組」的興建進度沒有問題,「燃氣接收站」能否準時就定位,卻是另一關鍵。而這部分,此刻正面臨極大挑戰。
目前全台僅有兩座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一個位於高雄永安港,另一個在台中港,而桃園大潭電廠因距離兩座接收站太遠,長期只靠台中到大潭的一條海底管線輸送。
第三接收站興建估計要花四年,若今年未能如期動工,2022 年大潭第八、第九燃氣機組恐「無氣可用」,約 200 萬瓩機組無法運轉,影響程度比少一座深澳還嚴重。
大潭接收站倒數計時中,更牽動能源轉型進度,若僵持不下,勢必要趕緊找到對策。
(閱讀全文)本文為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24期)。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 & 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3個七年級生攜日本經驗 搶佔太陽能兆元商機
退休警察集資百萬 催生台灣首座公民電廠
台灣力拚太陽能光電!五個要面對的問題…
百葉窗簾裝屋外室內降3度!達人傳授無痛節電法
從核災區變綠能大國!看日本如何向天要電?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做好三件「該做的事」 我們可以不要深澳電廠! 〉。)
延伸閱讀
【你就是浪費才要漲電費】看看馬斯克用儲電裝置 Powerpack,幫南澳州人民省 9 億電費
除了每年替你省下 40% 電費,格力電器還要導入 AI 讓你跟冷氣「說話」
【有片】五年零電費的傳奇,日本女子研發「自給自足」供電系統,開源節流的極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