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打到 16 強,台灣人民下班回家無非就是,買啤酒、開 MOD 或是開電腦看世足賽。
如今,據統計,MOD 的訂閱人數已超過 180 萬大關。民眾透過 OTT 平台看愛爾達的世足轉播賽,點閱竟也高達 1 億之多。所以如果說全國瘋世足,也不為過。
故事一:愛爾達當機立斷,流量導向他處
愛爾達在開播世足賽前,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原本就預期今年(2018)世足賽的觀看人數會比以往高。只不過,世足賽開播的瞬間,陳怡君發現他錯了。人潮不斷湧入,大山大海,多到把 OTT 平台沖爆。直播瞬間卡到一個不行,下一秒鐘,就有大量球迷打電話來愛爾達投訴。
陳怡君雖然身為一介執行長,但也必須要下海接電話。受到無盡批判責罵也不能吭聲。陳怡君深知不可以繼續下去。要嘛就要堅持價值,然後持續會員制,要嘛就要免費直播,然後降低畫質。
陳怡君當機立斷,認為用戶體驗是最重要的。於是便將愛爾達的所有直播都轉成免費,並將流量導向 Hami Video 與中華電信的 MOD。
故事二:愛爾達效應,免費是好事?
已經付費的愛爾達用戶當然非常不滿意,這樣也情有可原。陳怡君當下也用一個月 Hami Video 會員作為補償,保住老客戶的心。
不過,愛爾達如此行為卻捲起了一個愛爾達效應。
第四台不滿 MOD 吸引他的客戶,因此提出中華電信應該將世足賽全以「免費」播放。第四臺受到威脅,只因為自己沒有吃到好處,就也不准其他人吃果子。這其實也點出了一個深藏在台灣社會的問題。
追求「免費」會給台灣的閱聽人最好的觀影享受嗎?
什麼都要免費變得沒有人願意花錢去買更好的播放權。說實在,中華電信用 2 億買來的世足賽播放權本來就不是拿來當公益用的。第四臺如此說法很像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斷他人的商業行為。如果位置對調,有線電視還說得出一樣的話嘛?
另外,現在的有線電視,播的電影重複性高。每次中午打開電視又是唐伯虎點秋香,不在意的人覺得沒關係。只是,就因為他人不在意就可以認為理所當然嗎?
免費是好事,免費是一個誘因,但台灣人不應該認為免費就是王道。這個道理是說不清的,尤其是大家在中學就學過「使用者付費」這個道理,所以更應該知道,要使用,就要付錢。不然,製造者只會不停的將標準向下拉。
故事三:訂閱量不減反升,MOD 可能要取代有線電視了
愛爾達效應在實質面上造成的影響即是訂閱率的上升。
陳怡君最後決定執行分級播放制。先播放普通畫質的世足賽給球迷看,之後再讓他們決定是否畫質與服務要不要更上一層樓。
陳怡君讓用戶看 OTT 免費直播,長期看來拉高了高畫質付費收視和 MOD 訂戶的增加。世足賽 16 強開打的前一週 MOD 的用戶飆增 2 萬戶,MOD 新功能 4K LIVE 的轉播也讓用戶突破 180 萬。
愛爾達 6 月 16 到 28 日的觀看數量每日都突破百萬,6 月 14 到 7 月 2 日愛爾達的世足賽瀏覽人數幾乎與 1 億持平。
參考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MOD+OTT…世足賽點閱率直逼1億次〉
《聯合新聞網》:〈愛爾達執行長扮客服 站上第一線〉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Campaign。)
延伸閱讀
【這邏輯,我不懂】為什麼愛爾達花兩億買世足賽播映權,卻被要求「免費」播放?
【談談愛爾達直播】第四臺追求的「免付費」,背後可是觀影人在付出代價
愛爾達砸大錢轉播世足,收費為何變免費?連 CEO 都當小編回客訴… 關鍵 2 天的危機處理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