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來說說小米 IPO 遇到的困難。作為一個手機公司,小米同時也在互聯網跟新零售上面下功夫,所以並不是一個完全的硬體公司。
然而,小米是一個手機公司這個刻板印象卻像國中的黑歷史一樣陰魂不散,導致市值估算備受影響。小米現在對未來的打算是什麼?(責任編輯:陳伯安)
6 月 23 日上午,小米在香港四季酒店召開了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這是繼 6 月 22 日,雷軍、林斌等高小米公司高管在小米招股書上簽字後,正式向香港媒體和投資者介紹即將上市的小米公司。
小米市值值多少?小米一直不說,大眾一直在猜
而最新的小米招股書顯示,小米將發行 21.8 億股,定價區間為每股 17 港元(約 65 台幣)—22 港元(約 85 台幣),對應的估值是 550 億美元(約 1 兆 6,711 億台幣)到 700 億美元(約 2 兆 1,269 億台幣),股票代碼為「1810.HK」,預計在 7 月 9 日正式掛牌。
550 億到 700 億美元,這與早期 700 億到 900 億美元(約 2 兆 7,345 億台幣)的估值預期相比有了不小的縮水。小米 CFO 周受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巧妙避開了這一問題:「我們小米集團從來沒有說我們值多少錢,市場過去幾個月都是市場自己炒作的,我們從來沒說過。」
小米到底值多少錢?小米的估值焦慮從開始準備上市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存在,無論是 4 月 25 日在小米 6X 發佈會上雷軍宣佈硬體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 5%,還是 5 月 31 日的小米 8 發佈會,都更像是小米在為了提振市場信心,緩解估值焦慮而向市場秀的肌肉。
「我們今天一共要發佈六款產品」,在距離港交所不到 50 公里的深圳,雷軍這樣告訴來參加發佈會的觀眾。5 月 31 日也可能是小米上市前新產品最多的一次發佈會。
小米為何對估值這麼焦慮?小米的估值區間為什麼是現在的 550 億 — 700 億美元?想要解開這些疑問,就又回到了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小米是「硬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會導致市場估值不同
從招股書公佈的財務數據來看,小米去年手機業務佔比為 70%,IoT 及生活消費品 20%,互聯網服務接近 10%。
因此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簡化為: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對於這個問題,雷軍在 6 月 23 日的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小米團隊認真地梳理了小米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在過去的八年時間裡面,小米在每一輪私募投資的時候,投資者都給了我們非常高的估值,在三年半前國際投資者給小米 450 億美金估值的時候,他們認為在小米身上有一件事情是獨一無二的,全球罕見既能做硬體也能做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性企業。這種企業在今天的市場上非常罕見。」
在隨後回答記者提問的環節,小米 CFO 周受資又再次強調了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關於市盈率的問題,您不用想小米是家硬體公司還是家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家電商公司,您不用想,我們是市場上罕見的既能做硬體,也能做互聯網,也能做電商的公司,這種公司基本不存在。」
全能型公司,這與小米在最初提交的招股書中定調的「一家以手機和 loT 智能硬體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有所變化。後者的落腳點在互聯網公司上,而互聯網公司諸如百度阿里騰訊的市盈率相比蘋果這樣的硬體公司偏高。
如果參照騰訊上市之初超過 50 倍的市盈率,小米估值超過 800 億美元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不到 700 億美元的估值,更像是參照了蘋果這樣的硬體公司來估值。
問題的癥結已經很明顯了:如果把小米定性為互聯網公司,估值可以更高;如果認為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估值就縮水了不少。
互聯網服務與新零售業務佔比上升,小米努力甩掉硬體公司這個刻板印象
儘管小米在招股書中和新聞發佈會上一再強調小米的鐵人三項,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但小米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些投資者的刻板印象——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更為具體的來說,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
畢竟以手機為核心的硬體業務佔小米收入的 70%,而且以銷量計算,小米也是全球前五大手機公司。小米手機可能是小米給投資者印象最深刻的產品。
而一旦對小米產生這樣的認知,小米的高估值就很難有說服力了,甚至 550 億—700 億美元的估值相比蘋果,市盈率也偏高。
當然,這樣的認識是不客觀的,忽視了小米佔比已經接近 30% 的 IoT 和新零售業務。而且自 2015 年以來,這個比重是不斷增長的 2017 年小米的收入構成中,以手機為核心的硬體業務佔比為 70%左右,而 2015 年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佔比還是 80%。兩年的時間,智能手機給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服務「讓」出了超過 10% 的份額。
按照這個增長性,雷軍預測:「 IoT 這個板塊的增速是非常之快的,所以我們相信,再過一段時間以後,也許八年、十年後,我認為 IoT 業務會佔到小米收入的百分之四五十。」
全能型的小米公司還是需要用進一步的增長性來向投資者證明自己的非硬體屬性。
或許等到 2019 年,Iot 和新零售業務再加上互聯網服務佔比接近 50% 的時候,你對小米是手機公司的感受可能就不會那麼強烈了,而是更像亞馬遜那樣的「百貨公司」。即使你從來沒用過小米手機,你家書桌上擺放著的也可能是米家台燈。
(本文經合作夥伴 品玩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小米公司的硬件焦虑〉。)
延伸閱讀
中國最大折價券平台「美團」將 IPO,估值 1 兆 8000 萬台幣成小米後的下個新創巨獸
3 兆台幣估值接近砍半,小米股價的「有夢最美」
小米上市前分析:財報連賠八年,不是說銷售量很好怎麼還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