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日本黃瓜農夫,如何用 Google 深度學習 AI 改善農場人生?

日本黃瓜農夫使用 Google AI 幫助黃瓜分類。
日本黃瓜農夫使用 Google AI 幫助黃瓜分類。

人工智慧的發展無遠弗屆,而越來越多的領域也都開始投入了 AI 的使用,而在 AI 的投入研發中,又以 Google 的機器學習模組為人所熟知。

不過,今天我們就要來說一個,來自日本的黃瓜農夫,是如何透過 AI 幫助自己的勵志故事。

種黃瓜不容易,要分類更困難

在日本,種植黃瓜的農夫並不容易。他們必須花費許多的精力去細心栽培,才能種植出又大又脆,外觀好看的黃瓜。但是,光是種植出來還沒完,農場一般還會幫這些黃瓜分類,根據不同的種類來標定不同的價格,並且販售到不同的地區。

然而,在日本的農場中,對於黃瓜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分類基準,完全是由各家農場各自劃分等級與分類標轉再進行的,因此每家農場往往在採收了黃瓜之後,還需要額外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協助把採收來的黃瓜進行挑選、分類,才能進行了後續的銷售。

這樣的功夫耗時費力,也因此讓一些農場的農夫們,把腦筋動到了 AI 身上。

透過機器學習,大幅改良挑選過程

有農場的農夫,透過引入了 Google 的深度機器學習系統,搭配了圖像辨識與分類學習系統後,製作了一條自動化分類輸送帶,只要事前準備好一批已經分類好的黃瓜,並且拍成照片、標上等級後建檔,交給機器學習模組,之後 AI 就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的資料,快速且準確的在自動化分類輸送帶上幫助分類。

而對農夫來說,省下來的大量分類時間,有助於讓農夫們更加地投入到黃瓜的栽培與發展,也能有機會種出更好、更優質的黃瓜了。

以上的 AI 應用,只是許多發展可能的其中一種,相信再過不久,我們就會在市面上看到更多新奇,卻又可以幫助大眾的 AI 應用吧。

─ ─

參考資料來源:
Google Cloud Blog:How a Japanese cucumber farmer is using deep learning and TensorFlow
雷鋒網: 一根優秀的黃瓜應該具備什麼素質?谷歌AI告訴你 |新智造
CH.Tseng:深入學習的應用-日本的小黃瓜農場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截圖來源:Youtube。)

更多的 AI 知識,都在 TechOrange

決策階級也難逃,亞馬遜開始用 AI 取代主管階級
以色列 AI 電子標籤:動態調降食品價格,消費者再也不買貴吃虧
談 AI 必要「七問」,Microsoft 全球執行副總裁:自動駕駛撞死人,要怪駕駛還是寫程式的人?
你的退休金應該要給 AI 操盤嗎?專業經理人: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