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地廣人多的大中國在行動支付發展上領先全球,刷一下就付款的便利性讓 14 億的人流、錢流迅速移動,但背後的資安隱憂卻也在黑市茁壯。

為了讓大眾警惕隱私洩露的風險,中國藝術家反其道而行,做出超狂展覽,難道這樣就能讓中國人引以為戒了嗎?(責任編輯:楊采翎)

「你掃我,還是我掃你?」從街頭小店到大百貨公司,在北京付帳買單時,這句問話已成必然,甚至街邊行乞者也能接受掃碼捐款。無現金生活正暢行中國,也引來隱私洩露的討論。

行動支付是世界潮流,相比其他國家,近 14 億人口的中國跑得很快。以北京為例,許多人已習慣出門不帶現金,一來沒有掉錢的風險,也可免去換找零錢的麻煩,有心者更可藉此「記帳」,堪稱一舉數得。

買個資辦展,中國藝術家證明了中國人的隱私有多不值錢

但也如同全球各地,支付便利性的背後,暗藏著隱私外洩的陰影。大陸青年藝術家鄧玉峰今年 4 月在湖北省武漢美術館的一場展覽,就赤裸裸展現了這個問題。

TO 編按:

中國藝術家鄧玉峰 4 月舉辦「34.6萬武漢公民的祕密」展覽,將從黑市購買到的個資,包含姓名、性別、電話號碼、網購記錄、旅行日程和車牌號碼等,一字不漏的貼在展場牆上,希望讓社會重視中國的數據隱私問題。

展覽原預計持續 25 天,結果不到 3 天就緊急叫停,展品也遭警方封存,因為展出的是 34.6 萬條個人資料。鄧玉峰也因此被警方找去協助調查。

鄧玉峰事後接受陸媒訪問時說,「我非常清楚我的行為已經構成違法了」。他透露,這些個資是從黑市「一次性」買來的。

此事引起大陸社會對個人數據、隱私的擔憂。陸媒引述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張衛表示,這件作品產生的效果「令一座城市感到了沈思和恐慌」

在鄧玉峰眼中,包括事件進展和人們反應所組成的「整件作品」,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社會實驗,而他「希望大家通過我作品看到的不止違法」。

從搭地鐵到乞丐捐款全數據化,不想成為「透明人」都難

鄧玉峰想表達的這兩年也陸陸續續受到大陸民眾注意。據搜狐網,電商巨擘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今年初就因為保留與第三方分享用戶數據的服務條款而遭消費者撻伐。螞蟻金服所列的第三方包括政府機構批准組建的社會系統。

中國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力,讓各家科技巨擘紛紛在內部設立起中共黨組織,因此消費者在享受無現金生活之際,除了面臨個資外洩以及詐騙的風險,也代表各種消費軌跡和所來所往都可能置於官方嚴密監視下。

5 月下旬,北京地鐵全線正式實施刷二維碼乘車業務,相關人員透露未來更可望「刷臉進站」。

這項新措施從推廣、試行到正式上路,可觀察到排隊買票的人潮確實大為減少,特別是一些客流量大的站點,為乘客省下許多時間。但以刷碼代替不記名的車票,意味著哪站上車哪站下車,都可能不再只是自己的事。

中國最大民營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創辦人和董事長李書福今年初在一場論壇表示,「現在幾乎人人都是透明的,沒有任何的隱私和信息安全」。

時隔半年,越來越多人加入「透明人」的行列,在越來越依賴和享受的科技便利中,北京某個地下道吹奏著樂器的行乞者也採取雙軌制接受捐款,一邊堆著一些一元人民幣零錢,一邊則是捐錢看似不著痕跡的二維條碼牌。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隱私和便利拔河 二維碼支付的中國 〉。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中國要老師、銀行員填網路忠誠切結書,比士官長叫我簽下去還可怕啊!
App 偷個資還被嘴自願,中國網民:我們也很注重隱私,但是沒辦法啊~
【高牆蓋起來】中國政府 4 月強迫全部私人 VPN 下架,淪陷重災區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