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不久前,LINE 才正式在台灣宣布啟動 LINE MOBLIE,與遠傳電信聯手在台灣開啟了新一波的 499 資費方案大戰,但回頭看到 LINE 的日本布局,卻是另外一番風景。

原來,日本的 LINE 總公司,決定將日本地區的 LINE MOBILE 過半股份賣給日本軟銀集團,LINE 將不再有該部門業務主導權。

同樣是 Mobile 事業,為何在日本不玩了?這背後有什麼戰略考量?本文作者 Daniel Chen 是「Fintech金融科技趨勢分享」粉絲專頁創辦人,深入分析了 LINE 這個決定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戰略決策。(責任編輯:林厚勳)

日本行動通訊軟體巨擎 LINE 因新業務的前期投資成本過大而虧損,決定將旗下的行動虛擬營運事業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指未擁有無線網路基礎設施,需要與電信業者簽訂租用合約,來推出電信服務) ─ LINE Mobile,51%的股權轉讓給軟體銀行成為子公司。

當LINE捨去了電信服務,重要新業務僅剩下LINE Pay, LINE的策略考量是什麼?

LINE 新業務出現赤字,影響集團績效

居市場領先地位的行動通信應用LINE,透過發展新事業來擴展其業務範圍,像是AI智慧語音助手Clova就是代表之一,集團也投資了金融、計程車與物流等事業,以其平台為核心拓展新業務。

(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儘管SNS社交網路服務已為LINE集團的打下成功基礎,但根據4月20日公布的2017年度財報,集團的新業務收益卻出現龐大赤字。

其中,支付結算業務的LINE Pay所佔的赤字比例最高。根據財報,LINE Pay在2017年的營收僅為2.13億日元,但營業費用卻高達29.54億日元,營業虧損為27.41億日元,淨虧損27.44億日元。

同樣地,電信服務事業 ─ LINE Mobile的赤字也不低,2017年的營收約為33.85億日元,但營業費用遠超過營收,營業虧損達到33.11億日元,淨虧損已經高達約33.13億日元。

(Photo credit: LINE ORPORATION)

(Photo credit: LINE ORPORATION)

受到新業務虧損的影響,LINE集團的績效表現也跟著惡化。LINE集團在2018年Q1的營收為487.36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2%,營業利潤下降了69%至12.46億日元,Q1稅後淨利出現17.7億日元的虧損。

不過,新業務之所以出現巨額赤字,主因是這些項目處於前期投資階段,而且LINE在廣告和內容銷售的營收非常高,以LINE自己的實力,目前的赤字還不足以撼動LINE的營運。

市場競爭激烈,LINE 決定捨去 LINE Mobile

LINE Mobile於3月20日與日本軟體銀行在資本和業務上成立策略聯盟,LINE Mobile獲得軟銀增資,軟銀持有Line Mobile股權達到51%,LINE Mobile順理成章地成為軟體銀行的子公司。

事實上,LINE Mobile是到2016年才進軍日本電信服務市場,就腳步來說已慢了不少,儘管LINE投注大量品牌資源行銷,甚至為了擴大用戶數,推出使用LINE時不計入通信量的「免費流量」服務。然而,過於競爭激烈的市場,仍讓LINE決定在兩年後退出電信服務業務。

(Photo credit: LINE Mobile)

(Photo credit: LINE Mobile)

目前,全日本的行動虛擬營運商已超過700家,等於在狹窄市場裡有許多業者競爭。因此殺價競爭成為各服務商的主要手法,而既有的主要電信服務商也推出子品牌和低成本服務來綁定客戶,避免客戶轉換到其他業者。

如此一來,市場上的大型與主要服務商留住了多數客戶,僅有少數客戶跳出到其他業者,電信服務市場已是一個非常競爭且嚴峻的環境。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雖然LINE擁有品牌實力,但LINE Mobile要追趕市場領先者仍然非常困難。

因此,LINE認為如果繼續獨自投資LINE Mobile設備,也難以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生存,由於無法在早期階段就建立起規模經濟優勢,讓LINE決定捨棄LINE Mobile業務的主控權。

能與 LINE 產生綜效的,或許是 LINE Pay

相較放手電信服務事業,對於也有巨額赤字的LINE Pay,LINE反而將之定位為戰略性業務,並提出進一步的強化因應對策。

為何LINE mobile和LINE Pay有不同的策略考量?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能否與既有業務產生綜效。

LINE Mobile是透過低價策略來增加用戶數量,並以免費流量方案為武器,提高用戶對LINE的忠誠度,但長久下來發現,與LINE業務並沒有直接明顯的綜效顯現。

然而,LINE Pay是以LINE手上的客戶為基礎,滿足用戶結算需求,同時也是LINE APP裡建置支付平台,與LINE的綜效突出。今年3月份,LINE也在APP裡,推出了更新版的「電子錢包」路徑標籤,並表示將專注於讓LINE Pay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Photo credit: Nikkei XTECH)

另外,從未來業務擴展來看,LINE Pay比LINE Mobile可能有更多機會,因為就算LINE mobile成長為電信服務市場領先者,但對行動虛擬營運商(MVNO)來說,要和國內主要營運商,取得具有價格競爭的合約也非常困難。

由於LINE Pay 在QR Code掃碼支付技術已經投注了大量資源,建立起自己的支付生態圈。如果持續發展下去,拿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微信支付來看,LINE Pay有機會在幾個LINE普及率高的國家,成長為當地大型支付結算平台。由此看來,即使現在仍有重大赤字,LINE決定保留並培植LINE Pay發展。

LINE一直以來對虧損業務總是非常快收尾,像曾經喧騰一時的電商平台「LINE MALL」,苦撐了二年半後,終至關閉收場。因此,能否與既有業務產生綜效和未來發展潛力,成為LINE是否願意付出昂貴代價來發展的考量,不論是LINE Pay、或者一樣投注大量資源開發的Clova都是。

新聞原文:

日經:LINE Payを残しLINEモバイルを手放す、狙いはどこにあるのか?

相關資料:

LINEモバイルは、なぜソフトバンク傘下になったのか 嘉戸社長に聞く
Wikipedia:LINE Corporation行動虛擬營運商
LINE Corporation 投資者情報

─ ─

(本文經 Daniel Chen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LINE 放棄 LINE Mobile,留下LINE Pay,策略考量是什麼? 〉。)

關於 LINE,你還會想看這些:

未來 LINE 被盜不再求助無門!經濟部:五月開始通訊軟體將有專法管理
電信大戰新敵手:LINE 首推 299 上網吃到飽,我覺得這個很可以
【超實用 iPhone 隱藏功能】把 QR Code 藏在鎖頻桌布,加 LINE 好友不到三秒!
推薦一款創意滿點的 Line 主題,下載後都突然覺得自己帥氣起來了呢
棒球迷有福了!LINE 宣布與中職合作,240 場比賽 LINE Today 通通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