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蝦皮雖然進入台灣的時間不長,但儼然已經成為了台灣電商市場的強力挑戰者, 24 小時服務的推出也是一個新里程碑:在物流上可以和台灣本土巨頭 PChome 叫陣的本錢。
那麼,蝦皮的下一步呢?(責任編輯:林子鈞)
作者:台灣科技大學專任特聘教授 盧希鵬
在生態中,有許多競爭者,也有許多互補者,競爭是一種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互補則是一種你贏我也贏的共贏狀態。具體而言,競爭者主張分食一張餅,弱肉強食。而互補者強調開放共贏,一起把餅給擴大。
舉例來說,過去實體商店與網路電商彼此虛實互噬,虛擬電商賣越多,實體店家就賣越少,虛實之間是競爭者,分食零售大餅。現在的 O2O 則是一種線上與線下的虛實互補,一同把零售市場給擴大,讓線上與線下都能賺更多的錢。在生態系中,越多的互補者,生態系越穩健。台灣現在電子商務生態的問題不是競爭太多,而是互補太少,因為台灣的電商活動與使用人口,相較於實體零售業,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互補生態系:電商平台巨頭的下一步
那麼一個電商平台,同時有自營 B2C 電商,又有第三方開店市集,他們之間是彼此競爭,還是彼此互補呢?如果他們在分食固定的客戶數量,就是競爭者,如果他們合作能夠提升客戶的數量,讓彼此都賺更多的錢,就成了互補的生態系。
亞馬遜就是這樣的公司。他的生態系中有雲服務(AWS)、有 B2C 自營電商、有第三方開店市集、有物流、有客戶。客戶是價格彈性最高的一群人,也就是一有價格補貼,成長的數量就會越大,因此亞馬遜提供了 Prime 會員的服務來啟動互補品的齒輪,就是一年 99 美元(約 2970 元台幣),可以享受無限次數的免運費服務,還可以在兩小時或兩天內送達。如果是免運費,客戶買越多次就越划算,就增加了交易的頻次,交易頻次增加了,B2C 的價格就便宜了,願意參加第三方市集開店的廠商數量也增加了,繼而讓貨品種類更多元,結果 Prime 會員數就更多。
亞馬遜還提供了AFS(Amazon Fulfillment Service)的服務,也就是第三方市集的廠商,可以把貨品寄放在亞馬遜的倉庫裡,亞馬遜就可以快速出貨賣給 Prime 會員,所以租用亞馬遜倉庫(AFS)的廠商數目又會增加,貨品選擇多了,Prime 會員的數量就又更多了,最近甚至超過了一億人。當這些廠商的物流、資訊流、金流都交給亞馬遜管理,他們的未來也就被鎖住了,亞馬遜就會繼續壯大。生態系中的互補者就像齒輪一般,彼此牽動,讓這張餅越滾越大。大陸不也是如此,當淘寶、京東等把電商人口衝多之後,就產生了更多各式各樣的電商服務。
新一代巨頭蝦皮,正在走上和亞馬遜同樣的路徑
前年蝦皮上線,以免運行銷、行動原生的友善介面,每三周更新使用介面與功能,快速打進台灣市場,報導下載用戶數目前在台灣已突破 1200 萬,單月商品銷售件數突破 1500 萬件,如果由競爭的角度,給了 PChome 莫大的壓力,也開始了燒錢競賽,彼此做一樣的事,搶奪一樣的客戶。但是如果由互補品的角度,蝦皮的進入,為台灣電商注入活水,讓許多年沒有更新改版的平台紛紛尋求進化,也如果讓許多原本不用電商的人也用了電商,就是擴大了這張餅,台灣的電商的市場原本就不如大陸或美國普及,如果有越來越多電商業者加入,反而有利於台灣電商人口的普及,有了市場數量,就會吸引更多種類的電商營運模式。重點不只是搶奪客戶,而是在擴大的電子商務這張餅中,電商業者應該找到自己的特色,產生新的經營模式。
蝦皮似乎重複的亞馬遜的路徑,以補貼行銷形式吸引用戶嘗試新服務,快速從 C2C 市集拍賣、B2B2C 商城,三年進化到 B2C 自營電商商城,一個帳號通行三大服務,以用戶出發,「互補」滿足了消費者從速度、服務、價格到多元性的不同需求,一個新生代的一站式電商齒輪似乎已經轉動起來,這個轉動勢必帶給台灣更多的電商人口以及大數據,這個人口與大數據,是否會帶來更多 O2O 實體店的應用、金流 Fintech 的應用、或是如美團或大眾點評等生活應用還不可知,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蝦皮對於台灣,帶來的不是競爭,而是互補,當電商市場擴大之後,我們的互補品在哪裡才是重點,而蝦皮帶來的動能與電商人口,勢必產生更多的創新模式,進而健全台灣電商的生態。蝦皮的下一步,令人期待。
–
蝦皮,台灣電商強勢挑戰者
愚人節品牌行銷特輯:最狂的果然還是全聯、蝦皮的「靈魂交換」啊!
PChome 的物流高牆:蝦皮推了 24 小時到貨,但和網家的差距並沒有因此拉近
【大洗牌 Again】蝦皮正式推出 24 小時到貨服務,台灣電商 2018 年仍是戰國時代
(本文經投稿作者 台灣科技大學專任特聘教授 盧希鵬 授權刊登,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生態互補的齒輪: 蝦皮24小時到貨的下一步值得期待》。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蝦皮粉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