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Gogoro 和光陽少主的背景分析,為什麼做出的電動車截然不同?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Gogoro 和光陽的大戰,只從產品去談或許不能夠看清兩者在思維上的根本差異。

來聊兩個老闆的背景吧,一個是創業家,一個是繼承偉大企業的少主,從這樣的背景差異來看,他們在設計產品上的思維,有何不同?(責任編輯:林子鈞)

長年在機車產業位居老大哥的光陽(Kymco),遇上後起之秀Gogoro,表面上雙方競爭未來電動機車的主流規格,但實際上,卻是創業者與繼承者在造車工藝上的根本不同。

「電動機車一直都不是突然憑空冒出來的技術」光陽董事長柯勝峰說,光陽早在 20 年前就會做電動機車;三陽(SYM)董事長吳清源更曾說過,三陽是全台灣第一家做出電動機車的品牌。

不過這項一直以來被認為非主流的產品,卻在 Gogoro 問世之後,變成市場顯學。除了各國紛紛訂出電動車全面上路時間表外,Gogoro 能造出媲美 125cc 重型機車性能的電動機車,絕對是成功推動的主因。

「客人快樂,我就會成功」陸學森打造 Gogoro 的唯一心法

在 Gogoro 問世之前,一般民眾對電動機車的印象多半是「買菜車」,不但續航力差、速度也不快;Gogoro 在 3 年前推出 Gogoro 1 系列時,採用換電系統提高續航力、極速直逼時速 100 公里的性能立刻擄獲市場目光。

儘管一開始售價動輒新台幣 10 萬元以上,讓 Gogoro1 叫好不叫座,但後來推出補助後價格 5 萬元有找的 Gogoro 2 後,銷量隨即大爆發。

對 Gogoro 創辦人陸學森而言,「貼近市場需求」就是 Gogoro 發展的最高原則。他說:「只要消費者要的是一台五輪車,我也會做出一台五輪車,而非硬塞一台兩輪車給他,因為我知道,客人快樂我就會成功」。這也是曾經創造出 XBOX、HTC 鑽石機風潮的陸學森,最擅長的創業模式。

當Gogoro展現出不輸一般重型機車的性能,外型上甚至有 3C 時尚的特色時,主要的機車族群包括學生、上班族,自然而然願意選擇 Gogoro 為人生的第一台電動機車,3 年來更累積了 6 萬名車主的肯定。

少主接班,如何兼顧油車和電動車的市場平衡?

反觀光陽在台灣機車市場一直是常勝軍,柯勝峰背負少主接班的期待,在朝向電動車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偏廢現有燃油機車的市場,與創業者只需要向前衝不同,光陽要做的,是讓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達到無縫接軌,在市場的變動下,讓光陽獲取最大利益。

面對外界提出「光陽為何這麼晚才推出自己的電動機車規格」的疑問時,柯勝峰解釋,光陽有股東,必須要找出可以賺錢的營運模式,所以經過內部近 3 年的研究,定調「充電為主、換電為輔」,要讓車主幫機車充電就像幫手機充電一樣方便;在特殊情況時,也可以用換電池或電池租賃的方式提高續航力。

雖然市場對於光陽的電動車經營策略及技術層次仍多有疑慮,但別忘了,光陽畢竟在機車業已經屹立 55 年,產品不但內銷,在歐美、中國大陸都有市場,在電動機車技術臻於成熟的此時,技術能力快速趕上並非不可能,加上熟稔的市場操作及價格策略,會推出什麼樣的產品對決 Gogoro,值得期待。

台灣電動車鑿戰

光陽與 Gogoro 互踩地盤?骨子裡要的根本不同

GOGORO 成為趨勢,光陽將是電動車永遠的老二

【快訊】Gogoro 發佈電池 110V 插頭充電方案,光陽的臉色怎麼這麼難看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擴大電動機車市場 光陽Gogoro策略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