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近年來各種創新科技的發展基礎,有了物聯網才能累積大數據,進而導入 AI 人工智慧,創造更多新的應用或服務,而台灣過往數十年在硬體製造上累積的經驗,成為跟上這波物聯網浪潮的最佳契機。
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祕書葉哲良指出,雖然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都是以軟體應用為導向,但更強調與硬體的深度整合,所以國際資服大廠微軟、Google、IBM 都在 2018 年擴大對台灣的投資佈局,看中的就是台灣在硬體製造上的能量。
軟體產業素來不是台灣的強項,軟體研發能量的累積也需要時間,因此,台灣在推動物聯網過程中,不能只是鼓勵軟體應用的人才培育與創意,更應該持續深化在硬體上的競爭力,一來要加強關鍵元件或零組件的研發,累積足夠的感測器能量,二是讓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能夠真正進到實際場域,而不是只能停留在實驗室裡。
也因此,科技部自 2015 年開始啟動為期 3 年的「物聯網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又在 2017 年成立「前瞻智慧機器人模組開發系統整合」專案計畫,希望為產業與學術界搭橋,讓學術界的研發成果能夠真正進入實際場域,不只可以被驗證、甚至還能量產,讓台灣的產業競爭力能夠更上一層樓。
超過 5 個以上的研究計畫,準備進入試量產階段
由於這兩個專案計畫的重點都在於「與產業接軌」,為了真正落實這個目標,在做法上也有別於過往,由國家實驗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研院)擔任協助單位,協助入選計畫的研究團隊,打造出一個可以被測試的產品原型,而不是理論上或是實驗室內的原型,如此才能確認研發成果可行性,進一步促使業界願意進行試量產。
葉哲良解釋,過去類似的產學合作計劃,都是開放學術界自行尋找業界合作,偏偏學術界對業界瞭解不深,無法清楚掌握業界真正的需求,導致彼此間產生很大的鴻溝。
舉例來說,如果業界需要一個可以偵測排氣管氮氧化合物的感測器,那麼它的最高耐熱溫度該落在哪裡?學界教授可能設定在,排氣管所能產生的最高溫度 200 度,但業界實際需要的卻是 550 度,這就是理論與實務上的觀念落差。
而國研院長期和學界與業界互動,最清楚業界需求與學界技術能量,可以順利協助學界研發團隊跨過這道產業鴻溝。事實上,經過過去二年的努力,已經有超過 5 個以上的研究計畫進入產業導入階段,也就是企業主動表達願意試量產,顯見這樣的方式的確能夠實現產學接軌的目標。
這些即將進入試量產的研究計畫包括,由南台科技教授莊承鑫主持的研究計劃 iTape,這是一個裝有感測器的智慧膠帶,只要用它來封箱,就可以監控運輸過程當中,物品是否有受到不正常的衝擊或者是人為碰撞。而台大教授林致廷率領的研發團隊,則專注在生物分子感測器的研發,可應用於心臟衰竭臨床檢測,或其他需要血液生化檢測技術的應用。成大電機系教授張守進團隊與環醫所李俊璋教授團隊,共同開發出偵測過敏性氣喘的晶片及室內空氣品質的晶片,該晶片可以蒐集環境中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等數據,未來若結合穿戴式裝置,就能即時偵測使用者所在位置的空氣品質並適時發出警告訊息。至於交大教授歐陽盟所主持的光學感測器研發計畫,則可協助機械設備進行 2D 精密定位。
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videos/1735020469854018/
從在地需求出發,不只與產業接軌更要創造市場
除了要與產業接軌,「物聯網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更希望能創造商機,所以在遴選研究計畫時,以台灣在地需求為出發點,聚焦在智慧製造、生活應用和環境應用三個領域。
葉哲良進一步解釋,台灣製造業發展歷史悠久、能量豐沛,若能開發出與智慧製造相關的感測器,本地就有很大的市場,產業直接導入的機會也比較大,至於第二個生活應用,則是考量台灣長期從事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研發製造,透過生活應用相關感測器的研發與導入,可以提高 MIT 產品的附加價值。
此外,近年來台灣環保議題的討論聲浪日益高漲,意味著民眾對此議題相當有感,此時投入研發感測器,剛好能掌握市場機會,甚至還能創造未來南向市場的商機,畢竟台灣一直走在所有東南亞國家的前方,過去 20 年所遇到的問題,就是東南亞未來 20 年會面臨的問題。
以空氣污染為例,《哈佛商業評論》曾經發表過文章指出,伴隨著經濟成長,空氣與水污染將會是東南亞未來很嚴重的問題,台灣如果能透過物聯網來解決現在的環保問題,未來就有機會進入東南市場,協助他們克服環保危機。
台灣企業在早期的科技研發投資較為保守,能夠介接新科技的能力相對薄弱,透過「物聯網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為產學合作創造出一個新模式,將產業導入新科技的磨合期,提前到學術研發階段,進而加快導入腳步、順利站上物聯網浪潮的最頂端。
【剖析台灣物聯網感測器未來,TechOrange 線上直播創新研發】
現場直擊「感測器」前瞻技術,《TechOrange》將轉播來自臺灣大學、清華大學等團隊對物聯網的創新顛覆,歡迎大家踴躍「鍵盤提問」,記得關注 《TechOrange》粉絲團 。
【時間】:2018 年 5 月 9 日(三)09:00 到 16:00
–
物聯網感測器服務平台專案計畫
物聯網最關鍵技術「感測器」:台灣學術界/產業界聯手出擊,要讓台灣站上物聯網風口!
【物聯網發展端看感測器的力量】台灣要在物聯網時代稱王,感測器必是核心技術所在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