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電商東西軍「亞馬遜跟阿里巴巴」,說好要一起衝東南亞市場怎麼不見亞馬遜的身影呢?會不會亞馬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篇完整分析兩大企業各自的優勢,一探阿里巴巴怎麼站住中國市場,與巨獸亞馬遜比拚。(責任編輯:鄧天心)
來源:墨騰創投
文 | Jianggan Li
譯 | Leona
在東南亞市場,亞馬遜(Amazon)和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預計正面迎戰延期了!
人們的猜測:「亞馬遜是不是怕了!」
亞馬遜缺乏人才和資源,所以無法在東南亞開展計劃並取得成功。
墨騰創投認為:「這種猜測是錯誤的。」亞馬遜正在東南亞積極地招聘,並一直活躍在「雲服務」和「採購業務」上。
亞馬遜:「急什麼?」
目前,亞馬遜正在非常仔細地進行市場研究,一旦它決定進入,將在市場激起「驚濤駭浪」。
墨騰創投認為,亞馬遜為什麼遲遲沒有動手?有三個合理的理由:
1. 市場研究仍在進行。
2. 法律法規規的障礙仍待克服。
3. 以及時機仍尚未成熟。
最後一個關於時機的原因很容易理解。雖然 Lazada 集團等先行者做了不少努力,但在大多數市場上,「電商」銷售額仍不到「總零售」額的 2%。
而且去年蝦皮(Shopee)、銳意科技進入印尼,並在幾個月內拿到 GMV(成交總額)第一的成績。這表明,如果亞馬遜有更雄厚的經濟實力,那麼作為市場後來者,仍然有一個也許不錯的機會。
所以為什麼還需要著急呢?
亞馬遜:一家與生俱來的國際化公司
一旦亞馬遜決定進入東南亞市場,相對於競爭對手阿里而言,亞馬遜有一個關鍵優勢:
「作為一家公司,亞馬遜在『工作語言、人才和文化』方面更加國際化。」
幾乎亞馬遜進入的市場,都可以從現有團隊中找到來自該地區的人才。
他們掌握英語和當地語言,無論是在亞馬遜文化和當地文化之中,他們都能自如地應對並施展才能。
即使亞馬遜在內部找不到合適的人員,也可以輕鬆招聘。
在中東,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專才,對「英國」和「美國」文化非常適應。
一旦他們開始工作,從戰略、供應鏈到財務金融,面對的這些支持系統都以用「英語」為運作語言。
反觀中國土生土長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沒有那麼多精通國際業務的人才。
相比之下,建立在中國商業生態系統之上的阿里,本質上是以中文為基礎的。
很難在內部找到一些既能掌握小語種(比如印度語、阿拉伯語等等),又能對中國文化和當地文化非常熟悉的人才。
而且找到掌握漢語,並且能夠與團隊內部的各種人員無縫交流的印度人和沙特人更加困難。
當阿里收購 Lazada 的時候,許多人都猜測阿里也許會對管理層做出迅速調整,取代西歐的領導層。
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
墨騰認為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取而代之的是誰呢?」
樂天 CEO 著名的英語化(Englishnisation)政策,將英語變為公司工作語言,也是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
墨騰創投認為,缺乏這種國際化人才,是導致阿里巴巴全球增長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通常是由這個原因引起了其他因素)。
亞馬遜面對印度電商王
在印度,阿里已經多次嘗試進入市場,最近的一次是通過印度電商 PaytM Mall。但是我們幾乎無法用「成功」二字形容。
與此同時,亞馬遜正在迎頭趕上,而且可能會擊敗印度最大店商 Flipkart。
作為後來者,一舉擊敗本土領頭羊,也可能是亞馬遜在東南亞花很長時間準備,延遲進入市場的另一個原因。
亞馬遜在中東策略
在中東,亞馬遜以低價收購了 Souq.com,並在黑色星期五之後迅速取代和加強了核心團隊,這使得他們在與 AlabbarFamily 的 Noon.com 和中國的 JollyChic 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收購 Lazada 已有兩年了……
避免中國市場的失利再次重現
你也許會問,對於亞馬遜來說,找到能說英語的中國人才並不難,為什麼亞馬遜起初在中國輸給了阿里呢?
因為這是最早期的舉動之一,是在文化、用戶偏好和競爭格局完全不同的大型國外市場進軍的早期嘗試。
根據在亞馬遜中國工作過的多位朋友的說法,創始人貝索斯總是習慣堅持以一開始的方式去完成事情,而阿里等本土競爭對手則更加靈活,也更快地獲得勝利。
作為一家以長期目標為導向的公司,亞馬遜很難趕上對手的腳步。
這次競爭不僅讓亞馬遜失去中國的巨大市場,而且還讓阿里成長為亞馬遜的國際競爭對手。
像墨騰創投之前所說的那樣,儘管其他市場可能不會向之前那樣出現全球性的巨頭,但像貝索斯這樣聰明的人應該不會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在「印度和中東」有著極強的進取心和主動性的原因之一。
不會坐視不管的阿里
然而,像阿里巴巴這樣聰明的公司不會看到問題坐視不理,而是盡力解決。儘管很久之前馬雲不太願意僱傭商學院的畢業生,但現在阿里已經建立了「阿里巴巴全球領導力學院」並一直在招聘 MBA。
讓彭蕾負責 Lazada 則是阿里基於全球市場的又一重要舉措。
墨騰也提到,只有彭蕾這樣重量級的人物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並且墨騰想補充一點,只有她能夠調動足夠的內部資源(本質上, Lazada 是阿里的一個業務部),推動進程。
越來越多的人將從「阿里巴巴全球領導力學院」畢業,而且越來越多的 MBA 將受到阿里文化的影響滲透。
要調整各方面的文化,並樹立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公司並不容易,而且也許可能會失敗,但阿里正在繼續前行。
在阿里的歷史上,「有很多事情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成功機率非常低。」
但阿里設法克服了這些困難,而這些經歷也讓阿里成長為今天的自己。在走向國際化的這件事上,阿里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將之前的經驗一筆勾銷。
未來,也許亞馬遜將收購「蝦皮」?但基於亞馬遜之前的記錄,它也許會尋求用低價收購。
—
延伸閱讀:
世紀金融騙局造就世紀電商王國?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沒有「他」,就沒有亞馬遜
亞馬遜市值正式超越 Google,兩大巨頭的戰爭正在走向白熱化
【難得看阿里氣噗噗】中國阿里覺得中東「阿里巴巴幣」抄襲,杜拜悠哉回:這中東文化
(本文經 墨騰創投(公眾號 MomentumWorks)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和阿里巴巴相比,亚马逊强在了哪一点上? 〉,首圖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