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 200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物理學家 Peter Grünberg(彼得.格林貝格)在本月逝世,享壽 78 歲,他的過世令世人不捨。
不過,相信許多人都會有疑問,這位物理學家是誰?他做過什麼特別的事情嗎?
這樣說好了,如果沒有他的發現,各位就不會有今天的 D 槽,甚至不會有攜帶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
所以,格林貝格發明了什麼?
巨磁阻效應 ─ 讓硬碟容量大增的關鍵技術
在過去,硬碟的容量並不大,實用性也不高,這是受制於當時的硬碟製造技術,使得硬碟在發明初期被部分人批評是一種「又大又不實用」的發明。
TO 延伸:傳統硬碟 vs. SSD 固態硬碟,你該怎麼選?
然而,格林貝格和另外一位物理學家 Albert Fert 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
這兩位專家在同一時間,發現了一種被稱作「巨磁阻效應」的存在,而這種效應使得硬碟的儲存空間能獲得革命性的進展。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說,透過巨磁阻效應,磁阻物質可以將用磁性方法存儲的數據,以不同大小的電流輸出,並且即使磁場很小,也能輸出足夠的電流變化,以便識別數據,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數據存儲的密度。
而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格林貝格生前工作的研究中心發表聲明說:
「毫不誇張地說,格林伯格和他發現的巨磁阻效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沒有他的發現,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將難以成真。」
感謝格林貝格,讓我們有了現今的儲存技術,也讓各位能夠擁有 D 槽的娛樂天地,R.I.P。
─ ─
參考資料來源:
《The Washington Post 華盛頓郵報》: Peter Gruenberg, Nobel-winning scientist who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y, dies at 78
維基百科:巨磁阻效應
自由時報:諾貝爾獎得主格林貝格逝世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更多與硬碟相關的文章,你可能會想知道
傳統硬碟 vs. SSD 固態硬碟,你該怎麼選?
電腦神秘事件簿:消失的 A 與 B 槽,為何 Windows 都是從 C 槽開始?
360TB、保存 180 億年的終極硬碟誕生!波波謎片可以陪我一輩子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