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傳媒》主編張潔平創辦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是否能拯救內容頹喪的台灣媒體?

隨著網路變的便捷,我們隨時可以查詢、接收各種資訊,但你是否曾經感受到,不管怎麼看都是臉書餵的訊息、或是滿滿的訊息卻總是找不想要的內容。打開 Google 、臉書,兩側欄位塞滿的廣告,似乎都快比你還了解自己了。

快捷的網路讓我們擁有的選項更多了,但也因為網路的商業模式,流量成為主要的考量,「內容生產者」逐漸轉變成「經營者」,導致越來越多有厚度、質量好的內容生存不下去。這樣的現況,促成張潔平脫離原本的舒適圈,一腳踏入「讓好內容活下去」的創業圈中——創辦區塊鏈社群平台《Matters》。

張潔平是誰?

張潔平是知名的香港媒體人,創辦《Matters》之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擔任《端傳媒》總編輯,任職 3 年期間,協助《端傳媒》於臺灣、中國、香港三地的新媒體圈打響名號,這個月初,為了實踐讓「好內容活下去」離開《端傳媒》,全心投入《Matters》。

區塊鏈尬社群平台?《Matters》究竟是什麼?

為了讓好的內容被看見並得到鼓勵,《Matters》結合區塊鏈的技術成立一個平台,讓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發言,而內容創作者也可以在平台上販賣或推銷自己的內容。以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重新建立內容的價值鏈。

在《Matters》平台上,區塊鏈是一種基礎型的技術運用,在今年六月,平台裡面所有的內容都會上鏈,上鏈後代表著之後平台上的內容、評論等所有的紀錄都將永久保存而且不可以篡改,用這樣的方式來確保知識的財產權並確立來源的可信度。

平台開放後用戶可以免費看到上面的內容,不過如果要發文、回文、評論、跟其他用戶互動就必須要付費購買 Matters 幣,這樣的方式就像是買門票入場,入場後可以透過發文、回覆等互動來賺錢,如果文章吸引人,就會吸引讀者付費獎賞,《Matters》預計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創作者獲得鼓勵,當獲得鼓勵後,這樣的好內容才會持續產出。

媒體內容淪喪是個萬年議題,《Matters》真的能改變什麼嗎?

《Matters》這樣的型式突破以往過去媒體靠著讀者付費訂閱、廣告、贊助等形式的盈利模式,直接讓創作者付費使用,同時也突破一般媒體先確定讀者受眾後再收費營利的模式。

要產出好的文章、深度的報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優秀的記者、編輯,但媒體業的低薪加上觀眾、讀者收看習慣,讓媒體、創作者為了生活與點閱率,只能被迫產出粗淺,甚至是灑狗血的內容,這樣低靡、崩壞的生態無限循環,擠壓到真正好的內容,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萬年議題。

《Matters》做了這些突破以往的改變,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效、是否真的可以支持到好內容,但至少《Matters》跳出來要改變這個現況,願意為這個大環境做些改變,如果總是光說不練,我們有什麼資格批評呢?

願,我們的媒體環境變得更好,透過言之有物的言論自由,讓我們激盪出更多的火花、開創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

參考資料:
1. 報導者:《離開《端傳媒》,用區塊鏈平台讓好內容活下去——張潔平專訪
2. Matter Lab @medium :《社交媒體的另一種可能:Arendt的桌子

區塊鏈延伸閱讀

《上週今夜》奧利佛搞笑解析,讓你秒懂區塊鏈和虛擬貨幣!
【區塊鏈本身存在一定風險】6 招自保守則,聽專業得準沒錯!
山也區塊鏈、海也區塊鏈,聯想推出的「區塊鏈手機」到底能幹嗎?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