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動支付叫好不叫座?三大國際 pay 去年只佔信用卡簽帳金額 0.57%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去年國際 3 大 Pay(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進入台灣,掀起行動支付熱潮,甚至陸續開放簽帳金融卡使用,讓支付方式更加多元。

但聲勢浩大的行動支付,為什麼刷卡佔比會如此之低?(責任編輯:康陳剛)

自從 Apple Pay 去(2017)年 3 月 29 日登台以來,昨日剛好滿一年,金管會銀行局發布了國際 3 大 Pay 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 ,陸續登台以來累計到今年二月底的數據。截至二月底, 3 大 Pay 綁卡數已達 321 萬張,交易總額 138 億元,但是占信用卡刷卡的比重卻不到 1%

成長快,但有很大進步空間

金管會表示,國際 3 大 Pay 去年陸續登台,目前已核准 18 家銀行可開辦手機刷卡業務,除 4 家銀行還在籌備,已有 14 家銀行正式上路。

金管會銀行局也指出,到去年 12 月底,3 大 Pay 累計刷卡金額 102 億、累計綁卡數 274 萬張;若和今年 2 月底數據相比,3 大 Pay 刷卡金額已較去年底成長 35.29%。從數據上來看,目前 3大 Pay 的刷卡佔比雖然不高,但綁卡情況及刷卡金額仍然繼續成長。

民眾刷卡習慣難改

相較於去年單月整體信用卡平均簽帳金額為 2185 億元,可是以國際三大 Pay 統計 11 個月的數據計算,相當於單月交易金額只有 12.54 億元,等於民眾使用國際三大 Pay 刷信用卡占比只有 0.57%,顯示民眾還是習慣傳統卡片式的刷卡消費,行動支付的習慣仍未養成。

金管會指出,因為手機刷卡於受限民眾的手機型號、店家設備,加上目前不是每家銀行都有開辦手機信用卡業務,民眾要改變刷卡習慣,從掏出實體信用卡到使用手機刷卡,還需要一段時間。

根據國際 3 大 pay 官網資料,其中 Apple Pay 合作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渣打銀行、台北富邦銀行、永豐銀行、新光銀行等 9 家銀行。

Samsung Pay 合作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渣打銀行、台北富邦銀行、花旗銀行、上海商銀等 9 家銀行。

Google Pay 合作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聯邦銀行、渣打銀行、新光銀行、上海銀行、華南銀行、安泰銀行、第一銀行、匯豐銀行等 12 家銀行。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國際Pay行動支付上路周年 刷出138億元 占信用卡刷卡不到1%〉;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延伸閱讀

Garmin 推出行動支付運動錶,你願意花 8990 台幣體驗便利新生活嗎?
為何台灣行動支付不盛行?從長輩使用經驗,就可看出業者用不用心
馬雲一手打造了行動支付,現在卻準備親手廢掉它?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