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兩件事情跟大家分享。第一件事,在華為新手機出現後,屠殺了相機榜,其實三星現在已經不是第一啦。第二件事情,本篇文章 PingWest 原本的標題為「三星 S9+ 體驗:拍照排第一,解鎖是垃圾」,後來改為「三星 S9+ 體驗:不完美的拍照之王」,是不是收到了什麼小卡片之類的呢?(責任編輯:陳君毅)
「三星 Galaxy S9+ 實在是太好看了,尤其是紫色。」
衝著這外觀,我毫不猶豫的下單了買了一台。開箱之後,無論是外觀還是做工的細節,S9+ 都非常精緻圓潤。為了拍出她的美,我放下了「鋼鐵直男的尊嚴」,特意換上了一件紫色的毛衣。
S9+ 的這種紫色並不是普通的紫色,紫色的深淺在不同的光線下會產生變化。比如這張照片拍出的紫色就更濃郁。
從 Galaxy S6 開始標配曲面玻璃的三星,終於把玻璃「玩」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反觀隔壁蘋果家的旗艦 iPhone X,無論是「粗壯」的不銹鋼邊框,還是凸出的毫無過渡的雙攝像頭,都很難稱得上好看。
三星 S9+:當之無愧的拍照之王
這就要說到拍照了——不是所有凸出的攝像頭都能拍出好看的照片。DxOMark 給 S9+ 打出了 99 分的高分,拍照單項成績也達到了 104 分,iPhone X 以 97 分位列第三名,第二名是 Google Pixel 2。
從實際的拍照體驗來看,白天光線充足的環境中,S9+ 和 iPhone X 差距並不大,屬於手機拍照中「神仙打架」的級別。比如這張在下午五點同一個角度拍攝的照片,無論是蘇寧生活廣場廣告牌,還是逆光場景中的大樓,觀感都很接近。

左:S9+,右:iPhone X
有意思的是,由於 S9+ 採用了可變光圈的設計,在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它自動開啟了 F2.4 的小光圈,最終達到了與 F1.8 光圈的 iPhone X 類似的成像效果。
一定要比個高下的話, F2.4 光圈的 S9+ 在放大畫面後,左側路牌噪點處理比 iPhone X 更好,亮度更高。

左:S9+,右:iPhone X
至於什麼時候開啟 F1.5 光圈,什麼時候用 F2.4 光圈,完全是系統自動判斷。通過對這兩天所拍攝的一百多張照片 EXIF 信息的總結,白天 S9+ 一般會選擇 F2.4 光圈,到了夜晚則默認是 F1.5 光圈。

光圈 F2.4,快門時間 1/1330
作為三星祖傳的夜視儀,S9+ 和 iPhone X 真正的差距在夜景,光線較暗的場景下,S9+ 憑藉著 F1.5 的大光圈優勢獲得了更高的畫面亮度,再加上三星把多幀合成升級到了一個新高度——12 張照片合成一張,噪點幾乎「不存在」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 iPhone X 的屏幕上看右圖,我覺得這張夜景還可以,畫面純淨度挺好的啊。等我把 S9+ 拍的樣張拼在一起,拼接處就出現了明顯的差距——蘋果這個夜景輸得太慘了。
還有一個對拍照體驗影響很大的細節:取景器的畫質也很重要,iPhone X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取景器裡全是多到數不清楚的噪點,雖然拍出來的樣張噪點沒取景器裡看到的那麼多,但是非常影響拍照體驗——看到這麼多噪點,我就不想再拍了。

左:S9+,右:iPhone X
這兩張照片拍攝於晚上 9 點左右的北京,肉眼看到的實際亮度比樣張中還要低一個等級,樹後面的樓房細節因為光線太暗,用肉眼其實是看不清的。這說明目前的旗艦手機拍夜景的亮度都很高了,最大的差距在於畫面的純淨度。

S9+ 樣張
如果你用的不是拍照中的旗艦機,除了純淨度,拍攝夜景的成片質量還受制於手機拍照和多幀合成的速度。比如最近剛升級了拍照算法的小米 6,雖然夜景成像質量提升不小,但缺點是拍照速度很慢——如果你沒有練就不手抖的本事,拍出的照片非常容易糊。
然後我打開了在剛剛的對比樣張中 S9+ 的EXIF 信息,顯示曝光時間是 1/10 秒,而小米 6 是 1/12 秒。但是從按下快門到保存至相冊,S9+ 用的時間是小米 6 的一半左右。最屈辱的可能還是 iPhone X 了,1/4 秒的曝光時間比誰都慢,還拍的噪點這麼多,蘋果太需要升級一下算法了。
三星S9+:不是我針對誰,拍夜景,在座的各位都是……
即便是在光線不那麼暗的天橋上,S9+ 拍出的畫面觀感也更討喜。iPhone X 拍出來的馬路色彩過於偏黃。

iPhone X 樣張
有了這樣的夜景能力,我才有信心拿出 S9+ 拍照。不需要手動模式和三腳架,掏出手機,系統相機的自動模式足以應付大部分拍照場景。

S9+ 樣張
除了夜景,S9+ 最大的亮點是可以錄製 960 幀 720P 的慢動作,在三星之前,這項功能一直是 Sony 手機獨占。
這項功能也有不少限制,首先要保證光線充足,否則錄製視頻的取景器會出現類似閃屏的效果,而且錄製慢動作的時長有限制。操作上倒是簡便不少,只需要追踪運動的物體,讓它一直保持在黃色取景框中就會自動錄製視頻。
解鎖體驗依舊很差
三星 S8 上最尷尬的是解鎖,三星當時為用戶提供了虹膜、面部識別、指紋三種方式,眼鏡的反光很容易導致虹膜識別失敗,面部識別光線太暗不可用,指紋解鎖放在攝像頭右側很難夠到。於是,買來之後用的最多的還是手動輸入密碼解鎖。

經女朋友鑑定,粉色的 S8 不如紫色的S9 好看
到了 S9+,三星終於把指紋識別的位置居中放在雙攝像頭下邊,不再像 S8 那樣夠不到。雖然指紋解鎖更便利了,但是我還是經常摸到鏡頭。
而且作為一個從 iPhone X 轉到 S9+ 的用戶,我不得不吐槽背部指紋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對於我這樣經常把手機放在桌子上刷微博微信的人。在正面指紋時代,我可以很自然的把手指放在指紋區域,解鎖,刷朋友圈。到了全面屏時代,我的這一流程被迫改為先拿起手機再解鎖。
三星在 S9+ 上也提供了面部識別和虹膜,相比 S8 有所升級的是 S9+ 增加了智能掃描模式,在設置中這項功能的簡介為:同時使用面部和虹膜來獲得更好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我開啟這項功能之後,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解鎖的成功率的確高了不少。
但是智能掃描非常挑角度,手機放在桌子上,我需要把臉湊到與虹膜傳感器位置齊平的區域才能識別。而 iPhone X 的面容 ID 經過我半個月的「訓練」,已經可以在 45 度左右的角度迅速解鎖了。
在光線較強的室外,智能掃描就更是災難了——經常提示我調整角度減少炫光,我都已經掏出了手機,與其舉著手機調整角度,不如用後置指紋解鎖更快。
這個時候,我更懷念 iPhone X 了,Face ID 的體驗甩三星好幾條街。
——
(本文經合作夥伴 Pingwest 授權轉載 ,原文標題為〈三星S9+體驗:不完美的拍照之王〉。)
延伸閱讀
三星 Galaxy S9 相機史上最強,狂甩 iPhone X 10 條街!
Vivo 概念機 Apex:沒有瀏海,螢幕占比達 91% 就靠會「彈出來」的相機!
華碩 AI 手機 ZenFone 5 MWC 亮相,那個瀏海不說我還以為是 iPhone X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