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外商公司是許多人就職的首選,因為可以享受比台灣企業好一點的福利、好一點的薪水,再想想……外國人比我們重視權益,在各方面應該也會受到一定的保障,因此大家都想進外商,甚至求職網站也特地為外商開立專區。但日前由非營利組織 Mother Jones 與媒體 Pro Publica 共同調查的一份報告,卻超乎我們對外商的想像。
40 歲以上的「老」員工,再會了
根據 Pro Publica 報導指出,美國 IBM 在過去五年內,讓 40 歲以上的「老」員工離職或退休,然後以薪資較低、較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替補上位,讓 IBM 未來在發展大數據、雲端服務的路上,有更多已接觸這些領域、甚至在這些服務下長大的年輕人,可以輕易上手,協助公司在這條路上走得穩穩棒棒的。
Pro Publica 估計美國 IBM 單就過去 5 年,共有超過 2 萬名年紀超過 40 歲的員工遭到裁員,看到這裡,即使沒有學過法律,也可以輕易發現這個舉動完全不合法!幫大家補個法律小知識,目前國內外都有都有相關的「年齡歧視法」保障受僱人不會因為年紀,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不同待遇。而最重視人權的美國,早在 1967 年就頒布了《就業年齡歧視法》,回頭看一下報導內容,IBM 很明顯違法,但 IBM 予以否認。
科技產業因為變動快速,其實早就私底下、默默地存在著「年齡歧視」的問題。已離開公司的員工表示,一旦被盯上,在接受績效考核時就會遭到刁難,然後公司再以「能力不足」為由,要求提早退休或被辭退。IBM 雖然鼓勵這些員工申請內轉到其他工作崗位,不過根據流出的內部文件,公司並不鼓勵管理階層接受這些員工。員工近一步透露,即使被其他部門接受了,也是以約聘人員的身份進到公司,然後做著與之前同樣的工作,但福利與薪資都不一樣了。
「 我們對公司和員工,在時代更替之際的自我重塑能力感到驕傲,同時也一直都遵守法律規定,正因如此,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家生存100多年,且持續繁榮發展的科技公司。 」IBM 發言人回應。這裡自我重塑能力雖然有些爭議,但世界每天都在變動、而科技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在進步,一但停滯,就會狠狠的被拋在身後,企業背負著營業壓力,更是要走在改變的浪端。但在滑上浪端、環境變化、員工權利三者間的平衡該如何拿捏,就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參考資料:
1. Mother Jone:〈Inside IBM’s Purge of Thousands of Workers Who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2.Pro Publica:〈Inside IBM’s Purge of Thousands of Workers Who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首圖來源:wikimedia,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哪些行業「不怕」經濟危機?先說最怕的三種人:男性、低年齡、高收入
年齡根本是假議題,已踏入社會的你只缺把自己歸零再起跑的決心
【不是只有會讀書才叫人才】不看年齡、不看學歷,Nasa 火星計劃採納這名高中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