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中美貿易戰中,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舉課稅。中國也不甘示弱地反擊,卻選擇美國的農產品來課稅。這好像和我們認知中的中美各自擅長的領域恰好相反。更何況,美國農業產值只占美國經濟的的 1.2%。
這樣想就錯了,這其實是中國「打中痛點」的精密計算。(責任編輯:陳君毅)
一夜之間,美國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 )撤銷了所有的華為手機櫃檯。
2017 年華為手機位列美國智能機銷售量前十名,不少人因為華為「性價比高、維修方便便宜」,而選擇華為,但從此以後美國本土可能看不見華為的影子了。
這條新聞也在昨天登上了 Reddit 首頁,不少美國網民留言評論道,「華為是我最喜歡的手機,從國外買華為犯法嗎?」,「雖然我不是華為用戶,但我為 Best Buy 的妥協感到憤怒」。
這次打擊很致命,但這並不是華為第一次在美國受挫。
兩個月前,華為與美國運營商 AT&T 的合作因美國國會干涉而終止,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向 AT&T 施壓,使雙方已經談妥的合作「不得不臨時取消」,控制華為入市的舉措也是為了保護美國國產手機和芯片市場。
可以說從華為一家企業身上,我們已經嗅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華為在美國被排擠只是一切的開始,接下來中國的高新製造業在美國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川普森 77 ,對中國大課稅,中國也給予反擊
據美聯社報導,川普政府於當地時間週四宣布,擬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約五百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對美投資,這都是為了懲罰中國「對美國科技和知識產權的盜竊行為」。
很快,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通過外交部 Facebook 帳號回擊,稱「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絕對不怕貿易戰。」
幾小時之後,中國商務部也發表聲明,表示將對價值約 30 億美元的美國水果、豬肉、葡萄酒、無縫鋼管以及其他一百多種產品徵收 15% 的關稅。
中國對於美國的反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瞄準打擊」?
為什麼在這場貿易戰中,中國掐美國的傳統製造業和農業,而美國針對的卻是中國的信息產業和高端製造業呢?
這好像和我們認知中的中美各自擅長的領域恰好相反。更何況,美國農業產值只占美國經濟的的 1.2% ,農業人口不到總人口的 1% ,中國的回擊似乎不那麼有力,但經濟學專家們卻稱中國的報復性徵稅是「精心策劃過的定點打擊」。
中國此次徵稅的波旁威士忌、牛仔褲、農產品,包括摩托車,主要產地都是親共和黨州,這些州都曾是川普 2016 年大選時的重要票倉。受到關稅影響的、出口豬肉給中國的內布拉斯加州和中西部幾大保守州,都曾在大選中為川普背書。曾經被農民和工人捧上總統之位的川普這一下將受到來自自己選民的強烈反噬。
而從美國的角度看,他們對中國信息產業和高端製造業的遏制可以說是出於對未來的考量。下一個十年,這兩個產業將是中國發展的重心,也是中國的出口額增長點,從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類目上看,機械電子類產品佔了近一半。美國捏住的是中國的未來。
新關稅政策一旦實施,首當其衝的就是像華為這樣的中國高新技術公司。高關稅使中國產品失去了原有的價格競爭力,銷量必將受到影響,其次,美國對於企業的技術機密的保護也會更緊,靠投資來換取高新技術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然而受傷的又豈止中國公司。
美、中貿易戰,是一場雙方賭氣的扮家家酒?
一份由包括美國信息技術工業協會(ITI)、美國零售業領導協會(RILA)在內的 76 個工商協會聯名寫給白宮的公開信中說到,向中國征稅的行為「無益於解決現有的技術流失問題和中美貿易不平等問題」。
據摩根大通稱,此次美國抬高關稅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只佔中國出口總額的 0.1%,潛在影響可能達到出口值的 2.2%,本質上「無關痛癢」。但這筆稅最終會落在美國消費者和工商業頭上,以更高價的「中國製造」的形式呈現出來。此外,在華購買芯片、電子元件和其他初步產品的美國企業也將迎來更高的成本和產品定價,美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會變得更不好賣。
如何提高美國商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美國技術的創新性、美國國內生產力,同時保護網絡安全,確實是美國政府要解決的大問題,但僅通過關稅壓制中國就能起到保護本國技術和產品、延緩中國發展速度的目的麼?從下跌的道瓊斯指數來看,恐怕美國工業和投資界並不這樣想。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最後買單的還是兩國平民。因此在當前狀況下,也許我們該考慮的並不是如何「打贏」這場貿易戰,而是盡量避免報復式徵稅,同時謀求協商解決問題。畢竟任何一種形式的貿易戰最終都會發展為人才和技術爭奪戰,而人才和技術恰恰是最不該有國界的。
中美關係也許不夠健康,絕對卻是最「繞不開」的一段戀情
更有趣的是在今天上午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開幕的 2018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Tim Cook 擔任了外方主席,Google 首席執行官 Sundar Pichai、Paypal 聯合創始人 Peter Thiel、IBM 公司董事長 Ginni Rometty 等高科技行業領軍人物紛紛出席。並沒有什麼斷絕往來的跡象。
在中美關係上,兩國可以改進的地方都有很多。
美國不能忽視中國取得的成就,只把中國當作新技術的承受者和消費者。中國公司對科技創新亦有貢獻,雙方是平等交流的伙伴關係,不應被美國打入另冊區別對待。
相應地,中國也要放寬准入政策,為公平貿易作出更多努力。舉個例子,Elon Musk 發推特解釋道,美國車想要在中國賣,需要交 25% 的關稅,而中國車在美國賣只需要向美國交 2.5% 的關稅,這可是整整十倍的差距。如果馬斯克不想負擔這筆錢,就只有在中國境內合資辦廠一條路可走,而那樣一來根據中國的貿易協定,馬斯克就必須和資方共享包括電池佈局在內的技術細節。這種種限制都讓新技術的進入變得困難。
就像很多看淡貿易戰的年輕人所說的那樣,中美關係也許不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雙邊關係,但一定是最牢固、最繞不開的雙邊關係。這場「貿易戰」,也許不會真正打起來。
——
(本文經合作夥伴 PingWest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美貿易戰的本質是科技戰和未來戰,所以年輕人有不同的意見〉;首圖來源:Wiki,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中美貿易大戰:跨國大公司華為,在美國制裁面前只是一個小弟弟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麻吉!不爽和中國打架,印度想跟台灣當貿易好朋友減少對中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