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未來就連找不找得到工作都要靠 AI 決定,這件事有點可怕啊。

但我前陣子也收了一堆履歷,這確實是個通點,第一是單看履歷,已經很難去衡量一個人是好是壞,但是假設要面試,卻又非常花時間,假設不是適合的人,那又更浪費時間了。

由 AI 來做初步篩選,再由人類做最後決定,或許這是一個正確的合作方式。(責任編輯:林子鈞)

深患面試恐懼症?一見到面試官就直哆嗦?

怎麼辦?完蛋啦!

比面試官更可怕的生物已經誕生了,TA 就是 AI 面試官!

近日,一個名為 HireVue 的 AI 面試平台公司逐漸浮出水面。

HireVue 借助 AI 來分析應聘者在視頻面試中的措辭、語調和面部活動。

目前,HireVue 已籌資 9500 萬美元(約台幣 28 億 5 千萬),並與聯合利華(Unilever)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公司合作——這似乎昭示著,用人工智慧來篩選應聘者會成為人才招聘的未來走向

馬克・紐曼(Mark Newman)在 2004 年創立了 HireVue 這個視頻面試平台。應聘者錄製面試視頻並將其上傳至平台數據庫,這樣招聘者在比較應聘者們的表現時會很方便,同時也節省了時間。

四年前,HireVue 融合 AI 技術,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HireVue 結合了專利語音識別軟件以及獲得許可的面部識別軟件,並協同排名算法,確定哪些候選人最接近理想人選通過分析當前擔任某一職務的最優秀的員工,可以收集到有關他們肢體語言、語調與關鍵詞的數據,由此總結出一些特質,再將這些特質綜合起來,就知道什麼是理想的候選人了。

排名算法會讓表現好的候選人脫穎而出,招聘者就可以著重瞭解這些候選人的答案,並確定誰可以進入下一輪,通常是面對面的面試。

說了這麼多,這個 AI 面試官到底長啥樣咧?

面試過程

下面是我的面試日記。

應聘者可以使用帶有攝像頭的電腦、手機或平板來進行面試。我在 iPhone 7 Plus 上下載了 HireVue ,這款手機螢幕比較大也很清晰。

我進入了一間空的會議室,把我的手機架在了水杯上。

應用界面非常直觀,我被告知面試共有11題,用時(至少)25分鐘。

在影片錄製時,HireVue的員工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如何描述你在上一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

問題 1:你好,我是 Kayla。我們團隊的員工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經驗。請做個自我介紹。上一份工作是什麼類型的?你有什麼興趣和愛好?

由上所見,圖片的解析度較低,HireVue 的首席技術官 Loren Larsen 告訴我,他們是故意這樣設置的,因此應聘者可以僅關注題目本身

其他的公司會選擇錄製清晰度較高的視頻,這些都是可以依據自己公司的品牌和需求來進行定製。

看到我的臉出現在螢幕上的瞬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我有 30 秒的時間來準備,然後再用幾分鐘來做出回答。但最重要的是,我和所有的 HireVue 使用者一樣,回答的次數不受限制。

由於回答次數不受限,你可以在轉到下一個問題之前回顧你的答案,並決定是否要重新作答

我充分的利用了這一特點,於是很快的將 25 分鐘的面試延長到 45 分鐘。Larsen 告訴我,他們對回答問題的次數,分有限制和無限制做了試驗,發現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無限制

招聘者沒有將面試形式侷限在純視頻上。我的面試過程中有一道文字題,需要給焦慮的客戶就產品問題回覆郵件。

我需要給出答案並用最清晰可靠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

隔天我與HireVue的員工Larson會面,並一起討論了我的面試結果。

我的「洞察力得分」是 65%,排名第二。這意味著根據這個軟體,我擁有完美客服 65% 的品質。

Larson 向我展示了招聘者在分析我的答案時的界面,會有你在答題時的錄影,還會有詳細回答的逐字稿。

 AI 是未來的人資趨勢,協助人類更方便找到對的人

軟體的初衷是,AI 可以幫助優秀的應聘者脫穎而出,招聘者就可以重點關注這些候選人。

Larsen 表示,他理解當人們第一次聽到 HireVue 時可能會覺得它很可怕或有具有侵略性,但其實對人類來說,它是一種能讓工作更有效率的工具。他說製作這個軟件不是為了替代招聘人員」。

在我看來,這項技術非常實用,尤其是當招聘人員需要面對數百個工作申請時。

然而 HireVue 的優勢同時也是它潛在的弱點,AI 面試官的評判標準取決於 HR 提供的數據。這樣一來,HR 在過去犯得錯誤也會隨之進入到 AI 面試官的決策過程中。

Larsen 表示,他和他的團隊將致力於減少人類在這個過程中的參與,將他們的 AI 評估朝著這樣一個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理想情況進行完善。

理想情況下,當候選人上傳了自己的面試視頻後,算法就能很自信地直接給出面試結果。

錄取還是不錄取,全在 AI 的一念之間。

原文連結

 AI 各種應用

AI 機器人投資比人類強?二月實戰結果:人類大勝 AI 200%

29 歲就做出近 20 年最重要 AI 突破,賦予電腦想像力的男人 Ian Goodfellow

考古工作被 AI 取代機率小於 0.7%,考古系要脫離冷門科繫了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業界 | 來吧,迎接AI面試官的暴擊!〉。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