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最重要的關鍵:自傳,到底該怎麼寫才吸睛?

文/洪雪珍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許多人都寫過履歷,而履歷當中最令人頭痛的或許就是自傳、自我介紹的欄位了。

但許多人不知道,這個欄位往往也是一份履歷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好的履歷可是決定人資是否錄取的重要關卡之一,但我們又該如何把履歷寫好呢?

本文簡介了履歷的各種寫法,以及幾個一定要避開的地雷,有需要的人歡迎參考看看。(責任編輯:林厚勳)

履歷的壓軸大戲,是自傳。

不少人在人力網站填寫履歷時,每個欄位都填了寫了,臨到後頭碰到自傳卻馬虎了事,寥寥數語一筆帶過,給人的感覺是一身名牌、穿著時尚,卻踩著一雙藍白拖,令人錯愕……

現在的履歷都是制式表格,的確很難在學經歷之外再看出個人的優勢特色,這時自傳便顯得格外重要,也是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決定你是否被通知面試。

自傳,不是申論題,而是填充題

不敢寫自傳、不會寫自傳,是台灣求職者的常態,「逼」得人力網站都推出套用軟體,提供數款制式自傳給求職者套用。一開始由於款式少,求職者的自傳都大同小異,反而給人資主管不良印象,大大減分;隨著經驗增多,人力網站還加入人工智慧,讓套用的自傳看起來各唱各的調、大大不同。

但你說這樣的自傳就沒有缺失嗎?還是有,這個缺失便是「刻板如一」,眼尖的還是瞧得出來「異樣」。

不寫自傳,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自覺文筆不佳,二是自覺自己沒有什麼好寫的,其實這些「自覺」都是多慮了,因為自傳有它的基本架構,按著基本架構填空即可

提筆萬斤重的人,都以為自傳是「申論題」,不知如何下筆起個頭、談自己,其實有了基本架構,設下大綱,自傳不過是「填充題」,簡單輕鬆。

自傳的基本架構,大致如下:

  1. 家庭背景
  2. 求學過程
  3. 校園表現&社團生活
  4. 專業能力
  5. 人格特質
  6. 工作經歷
  7. 特殊表現
  8. 證照

大部份的人會按著以上的成長順序一段一段寫,從家庭寫到求學,再寫到工作,這樣最不會出差錯,適合社會新鮮人。不過如果是工作資歷深者,我倒是建議從工作經歷、特殊表現、專業能力開始寫起,先著墨工作上的優勢,至於家庭或求學則在其次,不寫亦可。

TechOrange 強力募集對編輯工作有興趣的你!
一起強化台灣科技報導能量

寫自傳有小撇步

圖片來源:Pexels,CC Licensed。

自傳要成局,至少要寫 500 字,少於 300 字稍嫌單薄,會讓企業認為你的自傳草率陽春,而推斷你求職的誠意不足、用心不深。段落至少分三段,每段約 100 字,方便閱讀。至於該寫那幾段,可參考上述的基本架構,挑選出自己的優勢來加以著墨,不必像流水帳似的從小寫到大。

比如你是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歷,就可以強調校園表現、社團生活、專業能力、證照等,來突顯你和應徵職缺的相關性,像適用的能力與個性。又,如果你已工作五年,就可以多著墨在工作經歷、特殊表現、對公司的貢獻度,以及人格特質等。或,如果你已位居管理職,就可以強調帶領團隊的理念、作法,以及跨部門溝通整合的能力,最後一定要談到自己對公司的實際貢獻。

文章寫得再好,都要讓讀者有喘息的空間,以下是幾個建議:

  1. 每段約 100 至 150 字
  2. 段與段之間,空一行
  3. 多使用條列式說明
  4. 如果是敘事體的自傳,最少三段有一個標題,還可提綱挈領,幫助讀者掌握重點

常見三個毛病

應屆畢業生寫自傳,有以下幾個通病:

1. 坦白老實到有點傻

比如蹺課、作弊、記過、被三二留級等,可以省略不必提,除非你學到了教訓,並徹頭徹尾改變了自己,有非常戲劇性的轉折,可以看出你的決心毅力,否則你的坦白不會從寬,而是嚇跑企業!

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坦白,也很白目!比如寫到還在準備公務員考試,企業看了都會這麼想:「那你現在是不會對工作全心投入囉?」「那你考上了不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嗎?」還有人會寫到,因為考不上公務員,所以打算來找工作,也會讓企業覺得自己是其次的選擇,而你志不在此。

2. 裝熟、拍馬屁

比如謙稱自己是「弟」,滿篇都是「弟如何如何」或「懇請兄如何如何」,這種裝熟很老土,徒讓人啼笑皆非。也有拍馬屁到讓人覺得肉麻,比如「 貴公司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能在 貴公司工作是三生有幸」……這些抬捧的話都是過了火,反倒讓企業覺得渾身不自在。

3. 寫錯字、用錯成語

我每天都在看同事打的報告、日誌、企畫案,寫錯字或用錯成語,在年輕人是非常稀鬆平常,他們也不以為意。可是若發生在寫自傳,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