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LINE 的優勢就在於擁有使用者手中的「最後一哩路」,所以要是真的成立網銀、小額保險等功能,成功建立起使用者習慣,LINE 將會是金融業者的惡夢。金融業不要傻傻地還以為自己位置很穩,LINE 早就在後面虎視眈眈 ……。(責任編輯:陳君毅)
去年底才投資一卡通的 LINE,二月初又傳出有意在台灣設立純網銀,還積極網羅中信金前研發長劉奕成督軍,背後究竟有何盤算?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二月上旬, LINE 傳出即將在台灣申請純網銀業務,準備進軍金融業;日前,擅長社群金融的劉奕成,三月出任 LINE 北亞區執行董事,在南韓、日本都設有辦公室,正是負責統籌 LINE 在北亞區的金融戰略。顯見從通訊軟體起家的 LINE,正挾著「使用者最後一哩路」的優勢,從通訊延伸至金融服務業,攪動行動金融一池春水。
LINE 在日本、盧森堡、香港各地成立金融服務
《財訊》報導指出,LINE 近來布局金融市場的動作頻頻,首先在日本透過投資新創網路券商 FOLIO,間接取得券商執照。一月下旬,更直接宣布在當地成立新金融公司「LINE Financial Corporation」,目標是提供當地七千一百萬用戶保險和貸款服務。
另外,LINE 也看好虛擬貨幣潛力,同步遞件申請虛擬貨幣交易所執照,未來擬延伸至香港和盧森堡,全面布建金融生態圈的企圖心頗為強烈。
日本是 LINE 的大本營,自然是發展新業務如金融業的首發站,根據本刊掌握消息,隨著劉奕成走馬上任,同樣的商業模式將逐步拓展到台灣、泰國、印尼,並因地制宜和當地金融機構合作。
保險、東南亞跨境匯款也是 LINE 瞄準的目標
知情人士透露,LINE 將以客製化、微型、效率快的服務為主,例如旅平險、特定意外險等小額保單、微信貸及跨境匯款等。去年十一月,騰訊旗下微信成立微保,推出保費低廉的車險和重大疾病險,就是指標先例。
另一方面,泰國、印尼兩國也是 LINE 發展重地,加上台灣龐大東南亞勞工的跨境匯款需求,未來可跨國合作;由於西聯匯款手續費較高,目前許多東南亞勞工大多透過地下匯兌、虛擬貨幣或找東南亞商店支付,平均手續費兩百元起,為 LINE 帶來機會。
LINE 在台灣申請網銀,拓展金融服務,金管會都有在看!
但在台灣要做到這些,必須透過監理沙盒申請,更重要的是,必須有相關執照,這也是為什麼 LINE 會在台灣提出網銀申請的原因。
「畢竟他們沒有金融經驗,會再了解他們對純網銀業務與金融監理的理解,還有要做到什麼程度,」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語帶保守,間接證實 LINE 有前來探詢。據悉,雙方針對產金分離、人才專業、資安及監理沙盒機制進行溝通。
社群型網銀的威力有多大?
從韓國經驗來看,在南韓市占率八成,排名第一的國民社交 App「Kakao Talk」,一七年遞件申請南韓第二家純網銀 Kakao Bank,開戶第一個月,用戶便突破三百萬名,累積五百億台幣存款,比起首家網銀 Kbank 開業四天吸引十萬用戶還要多,這就是社交通訊軟體跨足金融業的威力。
因此 LINE 也有別於銀行把行動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服務的延伸,應會採取更創新戰法,以更客製化、具備社群特性的商品搶市。
——
(本文訊息由 財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
延伸閱讀
千呼萬喚始出來!LINE「訊息收回」功能上線啦,怎麼使用看過來
現代人的尷尬病:敢用 LINE 告白,不敢當面說早安
一卡通變身日本公司?LINE Pay 宣佈投資一卡通,直接空降成主要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