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簡單來說,本研究想要尋找從源頭阻止基因調控的方法,直接抑制癌細胞生成。如果對於本議題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到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閱讀更細部的資訊,除此之外,我們非常恭喜台灣的防癌研究再次躍上國際舞台!(責任編輯:陳君毅)
台灣防癌研究再次耀眼國際,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與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攜手合作,耗時近 5 年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長因子」,此項研究成果已於 1 月 10 日登上國際期刊《科學報導》,未來這項研發成果將可望研發出新藥物,從源頭直接抑制癌細胞生成,為人類抗癌注入新希望。
醫療躍進:未來將有效減少癌細胞生成
該研究團隊是全球第一個從結構生物學角度發現肝癌衍生生長因子誘發癌症機制,肝癌衍生生長因子是一種不好的蛋白質,起初是在人類肝癌細胞中被發現,它能與基因結合並啟動基因調控的功能,讓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
國輻中心教授陳俊榮表示,根據這次的研究成果,未來能更有效減少癌細胞生成,從現階段只能在癌症發生之後再進行「癌症治療」進擊到「癌症預防」。

陳俊榮說,這次研究利用台灣光子源首度解出人類肝癌衍生生長因子的基因結合反應區,解析度達 0.28 奈米,相當於頭髮直徑的三十萬分之一,並發現此區會與基因結合且交換訊息,進而刺激細胞增生。根據這些訊息,未來不僅將可望研發專一性藥物,直接抑制癌細胞生成,更可作為癌症風險評估與早期偵測的重要指標,在黃金治療期內發現癌症,並提高存活率。
台灣光子源超高亮度 X 光建功:看到過去看不見的東西
陳俊榮指出,對於這次研究而言,台灣光子源的超高亮度 X 光,是解析結構的重要關鍵;台灣光子源的優質光源,可運用在極為複雜的蛋白質結構解析,「讓過去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為生命科學研究開啟新契機。
國輻中心博士生研究助理陳俐穎分享,此研究最困難的關鍵技術之一,在於利用「蛋白質結晶學技術」培育高品質的蛋白質晶體,由於肝癌衍生生長因子的結構相當不穩定,所以培養晶體的難度極高,五年間培育並篩選了近千個晶體,再加上台灣光子源的加持,才有了重要突破。
【延伸閱讀】
●一天3杯咖啡最健康 英國研究:有效降低癌症、肝病風險
●【影片】新研究發現 癌症化療有損後代生育能力
●強化體內T細胞戰力 細胞免疫療法成癌症新解方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光子源建功 國輻中心發現癌細胞誘發機制〉。)
延伸閱讀
台灣癌症實況主:感謝 Pokemon Go 讓我出門運動、陪伴家人
日本研發一滴血驗出 13 種癌症!準確率高達 95% 以上,三年後癌症有救啦
破解癌症的演算法!史丹佛研究機構 SRI International「算」出致死的癌症基因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