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櫃掛牌新增「電商類」,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郭書齊:「象徵社會對電商的改觀」

針對台灣上櫃新增掛牌類別「電商類」這件事,TechOrange 很好奇這個政策背後的意義和效應,很榮幸能找到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郭書齊先生聊聊這個議題,談一下這個新改變對台灣電商的影響。

政策的一小步,卻是台灣電商的一大步

郭書齊共同創辦人認為:「對台灣電商來說,這會是一個很正面的消息」。過去台灣的電子商務企業要上市上櫃,通常只能選擇「資訊服務業」這個類別。這件事其實突顯出台灣軟體思維的不足和不成熟,因為透過軟體、網路服務的商業模式,就一率歸類在資訊服務業這件事其實是非常草率的

電商企業被迫以「資訊服務業」的掛牌類別上市上櫃的缺點,就是導致市場投資人容易搞不清電商公司的營運屬性,因為資訊服務業類別中的公司服務實在是太多樣化,幾乎以網路服務作為主要產品的公司都會集中在這個類別,這讓投資人很頭大。同時,這也讓分析人比較不會特別拉出「電商類股」撰寫專文、分析,再次致使投資人對電商相關企業的不關心。

這件事,我們可以視為是台灣對電商改觀的重要第一步」郭書齊這麼說。

針對新增「電商類」對電商圈的長期影響

郭書齊共同創辦人認為:「上櫃這件事需要長期計畫,不會有立竿見影的鼓勵效果」,就連上櫃最速傳奇創業家兄弟創紀錄的上櫃速度,都用了四年時間才達成,他認為短期內並不會對電商企業踏入資本市場造就太大的效果。

但長期來說,這件事可以有效改善台灣對於「電商」整體的觀點和思維,台灣的電商目前已經是兆元產業等級,光個人市場就有高達 4403 億的市場規模,但台灣社會長期對電商的評價不公平,網路產業卻被用硬體產業的思維去檢視。

他舉例:「就像大家說 PChome 被蝦皮打趴,但如果財報攤開,蝦皮去年賠了一百多億,相對來說 PChome 的財報好看很多。」

新增「電商類」這件事表現出台灣社會慢慢體會到何謂「電商」,這個早已深入眾人生活的新興兆元產業。「以前談到電商,大家都會覺得就是上網賣東西,搞拍賣的,到現在,大家才開始慢慢領悟電商是怎麼一回事」郭書齊笑說。

台灣不擅長估算網路產品的價值,而未來這件事會慢慢改善

「台灣不擅長估算網路產品的價值,但這其實很常見,就像以前大家都懷疑亞馬遜市值有沒有辦法超越零售商。」

我們聊到台灣的電商企業上櫃後的表現不如預期,郭書齊這麼回答。

在訪問過程中我好奇提問:「你會把這件事解讀為,台灣政府表現出對於電商的重視和善意嗎」,郭書齊共同創辦人風趣地回答:「我倒覺得,應該是因為官員也開始發現電商深入他們的生活了。」

一般來說,產業和民眾的生活是容易脫勾的,就像兩兆雙星的企業,其實很多人都不認識,但電商卻有突破這個限制的可能,因為他是與日常生活最接近的兆元產業,多數人都可以講出幾個知名的電商企業,也慢慢開始關注這塊的產業訊息。

電商深入你我的生活,已經成為日常的一個無需特別提及的部分,就連總是反應慢半拍的台灣官員都感覺到不同了,社會的反應更不用說。電子商務是實體和虛擬消費典範的轉移,而台灣在這件事上並沒有缺席。

「先是社會、市場觀點的改變,接著才會有電商新創加入」,畢竟要改善整體產業的環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長期來說,這項基本的改革,對台灣的電商產業整體來說,會是很健康的一項改變。

台灣電商

台灣興櫃增加「電商類」,電商業者以後不需要掛資訊服務業上櫃了!

瞄準個人賣家!全家推出 C2C 金流服務取代銀行,搶食電商平台大餅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說一個谷阿莫轉行當電商,賣鳳梨酥的故事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Robert_z_Ziem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