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迅雷是由中國開發的一款下載軟體,也是大陸用戶最多的下載器之一。
遙想當年小編也會利用迅雷下載影片追劇,但不知不覺中,科技的演進與其他軟體的推出,而不再使用迅雷。這次,迅雷帶著強大的區塊鏈技術,充滿野心的要讓中國前沿技術領先世界 20 年!透過這篇報導可以讓你概略了解迅雷的歷史與其未來區塊鏈的應用方向。(責任編輯:徐嘉偵)
2017 年 8 月 7 日晚 22 點 46 分,迅雷聯合創始人程浩寫下一條微博,評價了當時正在熱播的電影《戰狼 2》。
短短一夜之間這條微博收穫了上千評論,其中的大部分與《戰狼2》沒有關係,一條點贊超過 2500 次的評論概括了其它內容——「迅雷都要完了,你還有功夫看電影?」
流氓軟體─迅雷被網友罵翻
迅雷當然並沒有完蛋,甚至說在 2017 年的股價表現十分良好,只是迅雷在用戶的口碑中確實「完了」—
本週二迅雷發佈會上,程浩在一段 VCR 中與眾多用戶一起吐槽了迅雷:「我覺得迅雷 9 這次升級,除了給用戶帶來麻煩之外沒有任何好處。用戶天天罵迅雷,甚至來罵我,對我進行人身攻擊。」
之所以敢這麼砸場子,可能是因為程浩已經在 2016 年 1 月從迅雷離職,全身心投入到了作為投資人的新職業生涯中。
即便是被用戶罵,即便是跟著用戶一起罵,這些壓力也不再壓在他肩上,而是屬於現在的迅雷和新迅雷人。
「我看到有人在微博上畫了 20 多頁的漫畫,來描述迅雷是怎麼捆綁安裝,怎麼強制升級,怎麼是一個流氓軟體的。」
剛在迅雷擔任 124 天 CEO 的陳磊在臺上這麼說。
「愛之深責之切,有這麼多用戶不厭其煩的罵我們,這說明用戶尊重歷史上的迅雷,在他的生命過程中他愛過迅雷。我想在這裡代表迅雷的全體員工對所有罵過愛過迅雷的用戶致以深深的歉意和謝意。」
曾經風靡網民的迅雷 5 已回不去
迅雷的口碑並非一直這麼差,在許多老用戶的記憶裡。迅雷曾是一款依靠產品力橫掃所有競品的產品。
2005 年,迅雷 5 發佈,這一版本開啟了迅雷口碑最好的時代。大眾所熟知的功能都是在這個大版本下逐漸被添加進去的。
在迅雷 5 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除了少量的廣告迅雷幾乎是一款「公益產品」——沒有會員服務,沒有捆綁安裝的其它軟體,沒有使用者討厭的「流覽器」和「播放機」。
「不那麼商業化,是許多人喜歡迅雷 5 的原因。」程浩提到。
2014 年,迅雷作為一家公司發生了根本性轉折,它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一家公開公司,面對更多的股東迅雷有了更多賺錢的責任。同時,它從此受到中美兩國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約束,這讓它在某些方面的體驗變得更差。
「下載是一個生態鏈,我們過去的商業化模式過於簡單粗暴。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一個生態鏈裡必須每個角色都開心才能一直持續下去。」陳磊說。
換一種更通俗易懂的說法,過去的迅雷要麼讓版權方不開心,要麼讓運營商不開心,要麼讓用戶不開心,總有一方認為迅雷是在「作惡」。
一周前,迅雷開啟了迅雷 U 享版的內測—這是一個面向迅雷會員的「清潔版」迅雷,它啟動快,佔用記憶體小,下載自動使用離線加速,沒有廣告,不內置流覽器,不強制安裝播放機,除了下載什麼都幹不了。
這款產品有多好,大概就是好到讓人能放棄迅雷 5 的程度。同時,迅雷關閉了迅雷 9 以前版本的強制升級,並承諾捆綁安裝在之後也會逐步取消。
迅雷與 4K 花園的合作,說明下載需求依然普及,也說明了不是每個版權都討厭迅雷
在 10 月 31 日迅雷戰略發佈會上,迅雷還宣佈了與 4K 花園的合作,後者是由優酷土豆攜手華為在 2016 年推出的 4K 視頻製作和分發品牌,每月新增 4K 視頻節目 100 小時。
這個看似簡單的合作其實回答了兩個迅雷長期以來避而不談的問題:
1. 寬頻普及後還需不需要下載?
2. 是不是所有版權方都特別討厭迅雷?
動輒上百 GB 一部的 4K 電影證明了即便到了今天人們依然需要下載,與 4K 花園的合作證明了並不是所有版權方都討厭迅雷。
前者比較直觀,但後者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為什麼版權方會願意和迅雷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 4K 花園與迅雷的合作並不是簡單的「你幫我分發」,而是涉及了區塊鏈和版權等內容。曾被版權方認為有「盜版原罪」的迅雷,通過區塊鏈技術讓版權保護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迅雷的區塊鏈技術是 4K 花園合作的關鍵
根據現場的介紹,迅雷是這麼幫助 4K 花園的—
迅雷的技術除了能夠幫助用戶更快的下載到 4K 花園的電影之外,還能對每一次下載進行特殊的加密。每個使用者下載到的視頻中都包含完全不同的無痕浮水印,如果未來某個片子在網上洩露了盜版,可以通過這些無痕浮水印定位到這個盜版源來自某個用戶。
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靠的是迅雷從 2015 年開始對分散式運算和區塊鏈領域的佈局。這些在過去幾年裡不被人讀懂的佈局,終於在今天得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迅雷自己的區塊鏈應用—玩客雲。
迅雷區塊鏈應用—玩客雲,讓閒置空間和網路頻寬更有效運用
而玩客雲,將成為解決迅雷商業化、用戶體驗與迅雷合作夥伴關係如何平衡的正確答案。玩客雲是一款售價 599 元的羽量級 NAS,它的前身是迅雷賺錢寶。
乍聽上去,這是一個軟體公司裡的硬體產品。但實際上,賺錢寶團隊在做的是以 C 端硬體為表現形式對「共用計算」、「分散式 CDN」和「區塊鏈技術」的探索。
在最新的產品玩客雲裡,不止將過去迅雷賺錢寶的功能結合在了一起,還利用無數的玩客雲硬體節點搭建了屬於迅雷自己的區塊鏈網路。
玩客雲既是那個可以擺在家裡的私有雲盤的名字,也是迅雷的區塊鏈應用的名字。
任何一個購買了玩客雲硬體的使用者,可以加入玩客獎勵計畫,這個計畫與過去迅雷曾經推出過的水晶計畫相似,會自動將使用者設備的閒置空間和網路頻寬共用給其它需要的人以換取獎勵。
而迅雷,則利用這些閒置的頻寬和空間構建自己的區塊鏈網路。
好的商業模式,需要生態鏈上的上下游都獲益
在找到正確答案之前,迅雷花了很大功夫。
程浩和許多用戶欽定的「迅雷最好的產品」迅雷 5,距離現在的迅雷已經有些遠了。但其實,這個版本對每一位老迅雷人來說都是十分熟悉的。
迅雷在 5 這個大版本號上停留了 5 年,迅雷 6 從未正式發佈,而迅雷 7 發佈的時候已經是 2010 年。
和之後的迅雷不同,當時迅雷的每次更新帶來的功能都是用戶所期望的—比如能通過掛機積攢積分來獲取更快下載速度的「雷區」,比如識別有毒檔的線上查殺,比如破解死鏈的多資源超執行緒技術,再比如沒有人不知道的「離線下載」也是在迅雷 5.9 版本中加入的。
迅雷 5 太過美好,以至於它像是下載工具界的 Windows XP,連迅雷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結束它。至今,一些為了躲避新版迅雷的用戶仍然在使用著迅雷 5 版本。
而 2009 年幾乎可以算是迅雷商業化的元年— 2009 年 6 月 20 日伴隨著離線下載上線的會員體系,9 月 19 日付費會員到達了 10 萬名,到 2010 年 12 月會員數就突破 100 萬人。
截至迅雷上一季度財報,迅雷付費會員約為 500 萬人,人均季度貢獻超過 30 元。
圍繞會員體系,迅雷做過許多商業化嘗試,這些商業化嘗試中比較成功的至今仍然留在迅雷官網的會員特權裡。而不成功的那些,則成為了之後迅雷每一次更新時,用戶不想升級的原因。
迅雷還在摸索「賺錢」與「為用戶著想」間的平衡
僅入職迅雷 2 年多的新任 CEO 陳磊,和許多 10 年以上的迅雷老員工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這些員工回憶起研發迅雷 5、研發會員系統時的場景:
那時的迅雷在網上幾乎沒有惡評,論壇裡偶爾有了投訴,官方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要有 10 個用戶罵回去。
我們成功的秘訣和它的產品一樣就是快,技術快速反覆運算、產品快速更新、使用者需求快速回應,經常性的封閉開發,將三個月的研發週期壓縮到一個月,工程師每天早上都要先去論壇看一圈帖子。
陳磊這才發現,迅雷商業化與用戶體驗之間的矛盾只是一個表像,真正讓迅雷不再是那個受人喜愛的迅雷的原因是他們自己鬆懈了。
迅雷的初心,是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去用心的設計和打磨產品,以和使用者零距離接觸的方式去瞭解使用者學習使用者,並尊重使用者在產品上的看法。再通過最快的速度將先進的技術投入到最大規模的應用,構築同行不能企及的護城河。
因為商業化和上市,作為商業公司的迅雷半推半就的遠離了用戶,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攜帶了思考。將這種「賺錢」與「為用戶著想」的矛盾當做是一種不可調和的衝突。
隨著頻寬的提升,線上觀看視頻逐漸成為了新的使用者習慣,這時一邊在瘋狂賺錢,一邊用戶體驗不斷下降的迅雷逐漸變成了今天那個你討厭的迅雷。
好再,即便是在迅雷上市之後,迅雷內部依然孵化出了賺錢寶這樣一個沒有丟掉初心的團隊。
陳磊所說的這種「懈怠」當然也體現在迅雷的商業化上。正如他所說的「迅雷的商業化太粗暴了。」
多年以來,迅雷的商業化停留在運營層面上—要嘛向免費用戶推廣,要嘛向用戶和合作夥伴收費,最後誰都不喜歡迅雷。
迅雷是一家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公司,產品是連接技術、使用者與合作夥伴的橋樑,而商業模式應該能讓所有使用迅雷產品的人受益。
迅雷想用區塊鏈,讓中國前沿技術領先世界 20 年
在過去,迅雷為了把下載這件事做到了極致,其背後是許多技術的革新。
無論是最初在與 FlashGet、網路螞蟻的戰爭,還是在之後與騰訊旋風的戰爭中。説明迅雷取得勝利的關鍵產品,都是許多開創性技術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
- 迅雷是第一個實現 HTTP、FTP、BT 和 ed2k 下載全支援的下載工具
- 迅雷是第一個實現在伺服器端對全網同一檔進行索引解決死鏈的下載工具
- 迅雷發明了 P2SP 協定,並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 P2SP 應用「迅雷離線下載」
甚至可以說,迅雷那些受歡迎的功能與那些「不受歡迎」的功能的區別,就在於那些受歡迎的功能背後都有著前人未曾嘗試的技術。
「使用者想要通過多種方式下載,但是並不想安裝多個軟體」、「使用者想要下載一個檔,但這個檔已經在伺服器端刪除了」、「用戶想要下載一個稀有資源,但是沒有時間掛機」……
在迅雷推出對應的功能之前,這些問題也是「無解」的,就像是迅雷現在所面臨的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平衡一樣。
通過傾聽用戶的聲音,對行業的理解和新技術的應用,迅雷已經很多次解決了看起來無解的問題。
而這一次,迅雷出區塊鏈想要讓所有人都滿意,還能讓迅雷自己正當賺錢。
玩客幣讓頻寬和存儲空間「證券化」,讓頻寬和存儲空間能有效使用
正像每一個區塊鏈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虛擬加密貨幣一樣,玩客雲也有自己的玩客幣。
與其它的虛擬幣不同,迅雷的玩客幣並非憑空創造出來的貨幣。它不需要 ICO,而且其發行機制本身就代表著價值的產出—玩客雲的用戶共用出的空閒頻寬和存儲空間。
比特幣挖礦是用無窮的算力去計算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這一過程除了浪費電沒有任何意義。而玩客幣的挖礦過程,其實是讓用戶貢獻閒置的資源給其他用戶使用。
用更專業的說法,玩客幣實現了頻寬和存儲空間的資產證券化,大幅度的提高了他們的交易和對接速度,讓閒置的頻寬和存儲空間能夠隨時隨地被最需要它的人購買。
也因此,不像其他數字貨幣那樣空中樓閣,玩客幣有著天然的消費場景,陳磊舉了一個例子:
用過私有雲的都知道,私有雲既安全也不安全。雖然資料都在自己的設備上存著,但自己的設備一旦出現故障那資料就永久丟失了。玩客雲提供了一個開關,如果使用者打開這個開關,使用者存儲在玩客雲裡的資料就會被加密之後拆分成無數的碎片,存儲在其它玩客雲用戶共用出來的空間裡。
如果本地的存放裝置損壞,那就能從其它玩客雲用戶那裡恢復備份。要使用這個功能,必須支付一定的玩客幣。而對應的,那些説明存儲了他人檔碎片的玩客雲用戶,就會收到相應的玩客幣獎勵。
相比其他區塊鏈,玩客雲確實也距離普通用戶更近——所有與頻寬和存儲相關的應用,都能在玩客雲的區塊鏈上跑起來。
「如果迅雷說,我們現在要 All In AI,那外界肯定會說……嗯……就不說了吧。但是如果我們說我們要 All in 區塊鏈,那麼大家可能會說確實非你們不可。」
陳磊還說,迅雷會不斷的推動玩客幣在迅雷生態體系內的落地,因為 C 端應用才是區塊鏈發展的重中之重。
迅雷的靈魂─「去中心化」,讓 P2P 技術承載更多的應用
在陳磊看來,迅雷是一家從 P2P(點對點)起家的公司,「去中心化」的理念刻在這家公司的靈魂裡。而區塊鏈的本質實際上是 P2P 技術的一種升級,在技術層面上徹底解決了去中心化網路信用和溯源的問題,這讓 P2P 技術能夠承載更多的應用。
而迅雷恰好在將 P2P 技術轉化為面向普通使用者的產品這件事上,有著別家公司所沒有的經驗和積累。
迅雷十分有信心未來 P2P 會再度流行,陳磊在發佈會上談到甚至連「自動駕駛」都需要用到共用計算和 P2P 的技術—
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城市高清地圖容量 100GB 起跳,為了能實現即時更新,及時分發。未來更新地圖的方式一定不是每輛車去連接一台遠端伺服器,而是車與車之間相連,車與路面信號裝置之間相連,路面信號裝置之間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可以對大型檔進行分發的 P2P 網路。在這個 P2P 網路裡,為了保障檔案傳輸的安全不被篡改,利用區塊鏈進行驗證又是必須的。
曾在 Google 工作過的陳磊並沒有將迅雷比做 Google,也沒誇海口說迅雷要成為一家 Google。但卻將區塊鏈技術對整個行業的變革,比喻了 Google 對雲計算的發明和大規模應用。
All in 區塊鏈迅雷,在這樣一個由區塊鏈所驅動的未來世界裡,一定有著更光明的未來。
─ ─
(本文經合作夥伴 品玩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我們熟悉的那個迅雷要回來了,還想讓中國前沿技術領先世界20年〉。)
延伸閱讀
茶葉、果汁也要區塊鏈,這些「區塊鏈公司」跟你想像中的差很多!
CONNECT 2020 論壇精華:提前接觸未來科技,體驗區塊鏈、新零售、智慧城市翻轉世界的力量!
扯到區塊鏈就飛天啦~柯達宣布發行「柯達幣」,股價一度大漲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