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本篇文章淺談(其實字滿多的)關於 PM 的養成,從工作開始、遭遇魔王、克服魔王、獲取經驗值都十分有洞見與參考性。不過其實本篇作者提出的概念,不只可以應用於 PM 生涯,對於形形色色的不同職涯,也都應該要有本篇作者的自我認知。(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Evonne Tsai,現為外商跨國經理人

在之前 po了幾篇成為 PM 的過程分享之後,收到許多訊息,是以產品經理做為目標的讀者們,希望能知道更多關於 PM 生涯規劃的問題,我還不算是見過職場大風大浪,不好意思指導人們關於生涯規劃的問題,但我能進一步分享剛剛成為 PM 的過程。

前一篇文章提到,我進了一家監控產業的新創公司,一開始先做行銷一年,接著轉為 PM。我的 PM 生涯就從這裡開始了。

大家對 PM 的想像,可能會是「產品的媽媽」,或是很帥氣像賈伯斯那樣,要洞察市場的需求、定義產品,並讓它如期上市,但實際上,我的 PM 生涯是從邊緣人加上做雜事加上被客人高壓轟炸開始的 ……。

PM 生涯的開始:「邊緣人+邊緣事」組合

一開始當 PM,我並不算有「負責一個產品線」,而是做公司 OEM/ODM 的產品。那時公司的產品線分為主要產品線,還有從主要產品線分支出去的客製化產品線,提供給幾家大型網通公司依照需求做客製化。

雖然說是客製化,其實只是將主產品線的介面,換成客戶公司設計的頁面,還有將一些功能關掉,並管理這些關掉的功能以及版本(例如公司標準品進新版或改 bug 之後,要一併將這些關掉的功能與新版本同步),關功能的目的,一部分是要與自家產品區隔,以免在市場上打到自己,一方面這些功能就是和該公司談判的籌碼,他們如果要新功能,就要加價購買。

那時我比較像一個「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因為我並不定義產品,只是協助這些換介面、開關功能,以及版本控管與維護的工作。

不知道有 PM 經驗的人聽到這樣的工作內容,內心會浮現什麼想法?

內行的應該會看出來,這是一個充滿雜事的工作,首先,當時的介面 UI 設計架構非常不彈性,要換成其他公司的圖,就要人工一個一個改圖定義座標,細節我就不解釋了,簡單講,就是個超級枯燥、花時間,不停重複的工作,是越做會越厭世懷疑自己做為 PM 存在價值的東西。

再來,關於版本控管,這些客製化的產品看似只有開/關功能,非常容易,但是這一切是 RD 手動改程式,bug 難以避免,再加上主線產品會進版、改 bug,分支產品也各有 bug 要修改,又要維護客製化的許多產品線(一家公司可能還有低中高三條產品線,開啟的功能各有不同,bug 也不同),這就變成一件超級發散的事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釐清、管理,同步。

再接著,由於這不是公司的主要產品線,沒開發新功能,要做的事情也不難(只是雜),所以公司不可能分配太多資源做這件事,我記得 OEM 的專屬 RD 只有一個,也是個剛進公司,第一份工作的小菜鳥(希望他不要看到這篇 XD),菜鳥 PM 加上菜鳥 RD 負責公司最不重要最多雜事的專案,完全是邊緣人組合呀(還不是邊緣團隊因為未滿三個人)!

這還只是內部的重重困難,對我來說最受不了的,是外部的壓力。

我當時需要直接面對客人,與客人釐清他們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釋在客人端測到的 bug,並安排版本修改,而我在剛當上 PM 之後一個禮拜,就要與客人面對面開會了。

第一次面對兩大魔王:外商與台廠

當時的三家廠商中,有一家是美國前三大網路設備公司,非常強大的公司,自己有一套測試流程與標準,總會找到我們找不到的 bug,問題清單有一百多條,釐清問題又專業又仔細,我每週要和美國有一次 con call,與該公司的 PM 與測試人員釐清問題,我那時還超菜,不懂功能,沒有技術背景,每天都在焦慮到底要怎麼回答對方的問題(當然不可能找 RD 一起 con call,RD 可以 call 的話要 PM 幹嘛?)

那時的壓力大到每次 con call 的前一天晚上,都會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會做惡夢醒來,週而復始到天亮。

但我從這樣的客人身上,學到了大公司的標準流程以及測試方法,而且他們討論起問題來都是很誠懇的,就事論事,測試流程與想法均很清楚地紀錄並溝通,我從他們身上的學習也非常多。

另外一個大魔王是不一樣的屬性,台廠客人。那客人是我們公司的顧人怨機車客人第一名(拜託老天這也不要給他看到 XD),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次老鳥帶著我跟他開會時,他一看到我就皺眉:「怎麼找一個剛畢業的菜鳥來做我們公司的案子?」我凝結了,老鳥只能打哈哈帶過,而且下一次,下一次老鳥就把我丟給對方,不再參加會議了!應該想擺脫這個客人很久了,現在終於抓到交替了,崩潰!!

這個客人是出名的神經質,只要測到 bug,無論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問題,他一定先酸酸說我們公司產品品質怎麼這麼爛,或是「沒測好就丟給他們,是要找免錢的測試嗎?」或是動不動就專案要扣錢、要把我們換掉之類的,然後是奪命連環 call,不停問我 bug 原因,什麼時候解,也一天到晚提出要測這個測那個的需求,搞得我們測試人員很不爽,常常連我一起念,然後一堆雜事都要我幫他做,做了又挑三揀四加酸酸,需求一天到晚改來改去還不認帳,總之機車事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如果說前面美國客人給我的是壓力測試,這個客人給我的就是精神虐待 …… 每個禮拜他都會來公司找我開會(其實電話都確認完了,到底為什麼每個禮拜還要來公司逼我一次…….),我都很好奇他有沒有感受到背後 RD 及 QA 如箭般的眼神 XD。

我從兩個大魔王的考驗中學到的經驗值

但是菜鳥也是有菜鳥的好處,就是一股傻勁,很幸運的是,這股傻勁我和我的菜鳥 RD 正好用都用不完。我記得要和兩個大魔王開會之前(一週兩次,正好讓人燃燒殆盡 ……),我都會拿著那長長的問題清單,一個一個查我不懂的關鍵字(我想起來了,我當時連 Linux 是什麼都不懂阿阿阿(遮臉),話說回來現在我真的懂了嗎……),然後和 RD 一個個釐清問題。

菜鳥 RD 的好處就是還沒開始討厭 PM(疑),而且還覺得有需要讓 PM 懂自己在做什麼(但保鮮期視他遇到的 PM 而定 XD),他總是很努力用淺顯的方式解釋,忍受我一個個又延伸出去的問題,讓我逐漸學會將客人的要求轉換成程式的設計,能估計大概要花什麼樣的力氣。

(那位 RD 的傻勁也是很驚人,我記得有一天有一個問題急著要解,隔天我進公司才知道,那位 RD 待在公司弄到快天亮,回家洗個澡又回到公司再戰,聽完都要哭了,有這種 RD 是我的幸運。)

那段時間我們都常常加班到半夜,真是難兄難妹,而且因為和美國有時差,八點就要開會,我當天大多七點就到公司,整間公司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機器嗡嗡的運轉聲,我在那種喧囂的孤獨中,膽戰心驚地一次次看過等一下要討論的議題,思考應該要怎麼解釋,又孤單又有一種奮戰感,每次 con cal l結束都有打敗大魔王的感覺(但是一個禮拜後大魔王會再起 ……),真是難忘的回憶,現在想起來居然有點熱血呀!

從機車的客人身上,也是有學到東西的,我那時就是為了一口氣,堅持要把東西做到他一句話都酸不了,所以我學會把各種需求、bug、版本與功能,都整理好成一份文件,開會直接看那份文件,一切一目瞭然,也會在他奪命連環 call 之前,先把東西都釐清好,直接堵他的嘴(最喜歡他打來時我好整以暇的說,你有看到我的信嗎?我剛剛寄進度更新給你了呀?)

我也自告奮勇在我們的會議上做會議記錄,因為之前他做會議紀錄時,會在裡面偷渡需求,我逐漸學會控制會議的走向,以及他的需要。

後來我才瞭解,那位神經質客人其實是典型的台廠 PM,如果他不這麼機車,倒楣的就是他,每個機車 PM 的背後都有千千萬萬個機車老闆啊!我幫他把一切打理好,讓他有安全感,他就不會來為難我

漸漸的,我慢慢能「控制他」,得到他的認可,甚至之後我要做其他專案,公司要換其他 PM 給他,他還抗議,指名要我繼續做他的案子,他在面對我時,也不曾再提出要換掉我們的質疑(畢竟哪家公司的 PM 能忍受這一切,還把他服務得這麼好)

在這一切壓力測試與精神虐待中,我憑著一口氣、一咬牙,逐漸成長,但仍不免流於做雜事的感覺,每天半夜回家時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PM 就是這樣嗎?

第一次的小 PM level up!

直到有一天,PM 的大主管提出一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讓 OEM 這邊的流程,更有效率?

他提出了一個構想,是否能將所有軟體的主要功能,做成一個個標準化的「開關」,這個開關和一份 excel 表連動,之後我只要在這份表上打勾打叉,就能連動到 RD 的程式,不用再人工開關功能,也更能控制與維護哪一個版本、開了什麼功能,溝通時間和 bug 也都能減少。

關於切分介面並定義座標的工作,他也提出了「能不能讓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操作」的問題,例如定義座標的工作,能不能轉換成直覺的 UI 介面,連工讀生都能製作?

我聽到的第一個想法就是,「OEM 做這麼久,我怎麼都沒想到?這個想法,為什麼不是我提出來?」

那是我第一次 PM 的認知升級,我進一步思考 PM 的價值——我再怎麼努力,做了再多年的雜事,都比不上 PM 主管一個構想,讓這件事可以更正確、更有效率地實現,且也可以解救我,或是任何一個其他 PM,離開雜事地獄,而非抓交替

這就是思考整個流程,並進一步標準化、自動化的威力。

但有趣的是,PM 主管的這個構想,卻只有我能實現。因為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公司最熟悉整個 OEM 流程、客人需求、客製化版本差距與管理規則的人,只有我才有辦法將這件事情標準化。

我接下了這個專案,和我的 RD 一起,逐漸將產品的重要功能整理出來,做成功能開關,並以表格與客人溝通並勾選,然後自動同步到程式中。

我們做一個專案與版本控管的時間大幅減少,到最後,原本只能接兩三個客人專案就已經 loading 全滿的我,還能進一步多接許多專案。甚至我們接著開發出「客製化工具」,直接交給客人自己客製化(當然是我們允許的部分),我們賣產品序號就好,更是完全不必用到 RD 的資源就能賺錢,OEM 從公司的邊緣產品線,大幅提高了收益,變成重要專案。

並且,由於我的 loading 減輕,我現在可以騰出手,做更進一步的專案——由於我對產品的瞭解,我成為公司主產品線的 PM!

這中間只過了一年,但對我來說真是漫長,當 PM 的第二年,我終於開始做主產品線,並逐漸往「產品經理」邁進。(真是每年一大跳呀!)

我在這其中學到的幾件事情

說故事不小心就說得太長了,總結幾點我學到的事情

1. 把每件小事認真做好,真的能成就大事。每件小事都是累積實力,以及建立信任的過程,而一個 PM 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實力與他人的信任。

2. Level 1 的 PM 把事做好;Level 2 的 PM 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Level 3 的 PM 把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跟你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什麼你說那些連事情都沒做好的 PM?那對我來說是不及格的 PM)

3. 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功勞」還是「苦勞」。我一開始做的事情是苦勞,得不到資源,大家也只是找個人把事情做掉,但當我能駕馭客人,得到客人的信任,甚至讓客人離不開我們,這件事就變成功勞;當我能改善流程,即使之後事情不是我做的,大家還是會將我做的流程改善視為「功勞」,把執行流程的人視為「苦勞」。

從那之後我不時問自己,我現在做的這件事是功勞還是苦勞?我要怎麼把苦勞變成功勞?

之前我也分享了一篇對 PM 角色的進一步思考,給大家參考。

菜鳥 PM 的震撼教育!夠專業的 PM,不會只是「傳聲筒」

你也許可以先閱讀:我的職涯起始之路 — 財金系怎麼成為 PM 的?第一份工作主管教我的事

(本文經由 Evonne Tsai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當 PM 的第一年學到的三件事〉,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

更多關於 PM 的延伸閱讀

【You’re Fired!】為什麼公司需要一個像川普這樣的討厭鬼當 PM?
【學習資源總整理】精進 PM 和 UX、UI 知識,這 15 個網站你可千萬不要漏
【Google 面試題庫大公開】求職者應徵 PM 職位,Google 人資佛心回覆應徵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