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Google 跟微軟都想登上「量子霸權」這個虛華的王座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量子電腦、AI、自駕車,隨著科技發展,不過 3-5 年的時間,世界快速地邁向未來,你都準備好了嗎?(責任編輯:陳君毅)

目前,量子計算這一革命性技術,已經成為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長達 35 年的夢想。在未來不久,這一技術或將迎來重大的進展。

《金融時報》報導,在未來幾週內,世界兩大技術巨頭——Google 和微軟,將宣佈各自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的里程碑進展。不過,他們會否藉此契機宣布其在該領域實現的商業應用還有待查證。

據量子領域的領先者表示,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力學的性能可以大大加快計算速度,並將在未來 5 年內實現重大的實際應用。

基於此,微軟量子團隊負責人 Todd Holmdahl 說:

(藉此)我們將有機會解決一系列之前無法解決的難題。

據雷鋒網了解,加拿大有一家公司 DWave ,從 7 年前就開始銷售有限用途的量子計算機,其可以通過編程來處理今天的計算機功能承載範圍以外的任務。量子計算技術的好處還在於——模擬分子、幫助研製突破性藥物,並讓機器學習變得更加強大。

然而,從事這項技術的其他人則認為,(對這種技術的預測)有點過於樂觀。Intel 實驗室主管 Mike Mayberry 對此表示,在真正可行的量子計算出現之前,大型科技公司之間還將迎來「為期十年的競賽」。他說:

我們現在還處於「玩具系統」時代。

不過,來自微軟和 Google 兩家即將到來的(量子計算)里程碑卻在明示:那些前沿的想法正在迅速的走向實際應用。

微軟:進程緩慢但擲地有聲

儘管微軟從 12 年前就已開始研究量子計算,但直至目前,其還未能開發出可運行的量子位(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構件)。據 Holmdahl 介紹,目前微軟已經「十分接近」實現這一突破。

通常,這種聲明需要通過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來完成,這也意味著他們在發布之前必須經過同行評議。Holmdahl 說,對微軟來說,這也是「科學的重要時刻」。

1998 年,IBM 宣布開發出了第一個可運行的量子位,並在去年 12 月宣布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基於技術的實際應用。但是,微軟的量子位設計是對未經驗證的技術的巨大押注。如果成功,那麼微軟將迅速超越已經在這一領域取得先發優勢的公司。

而微軟的設計正好解決了這一技術的一大缺點。據了解,量子計算機需要廣泛的糾錯來彌補量子位固有的脆弱——它們只能維持一個很短的量子態狀態,而且在不干擾結果的狀態下很難讀取。

針對這一難題,微軟開發出了一種能有效分解電子的量子比特,可讓同一信息同時在多個地方存在。如果量子比特的一部分變了,它所包含的信息也不會丟失,並且還會讓整個系統更加穩定。這種使用了所謂的拓撲量子位的計算機,其內置的容錯能力可使它們比那些不太強大的系統具有更大的優勢。Holmdahl 說:

因為我們的糾錯比他們的要好得多。當計算機使用更脆弱的量子比特時,他們可能會需要 1000 或 10000(量子 bit),我們可能只需要一個。

然而,如果微軟確實實現了這一目標,那麼創造一個單一的可運行的量子位將只是第一步。Mayberry 說,目前還不清楚哪一種競爭對手的量子比特技術最有效,因為製造商正試圖將現有的基本系統擴展到全面的通用計算機當中。

Google:2017 年底實現「量子霸權」

另一方面,Google 要宣布的里程碑則是將首次展示量子計算機如何解決對於傳統計算機來說堪稱極限的問題

當一台量子計算機比經典計算機能更好解決計算問題時,行業會將其稱為「量子霸權」。為此,Google 制定了一個時間表——要在 2017 年底實現「量子霸權」,並在去年年底開始進行測試——其測試旨在表明該公司的 49 位量子位系統可以解決超出任何傳統計算機能力的問題。目前,Google 還未就其測試結果予以置評,不過也無需擔心,畢竟測試成功結果在發表科學研究論文前還需要評估。

然而,在 Mayberry 和一些人看來,即使 Google 最後成功實現「量子霸權」,但這項技術離實際應用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結

如果像微軟和 Google 這樣的(量子計算)突破得到了證實,那麼他們和其他公司還將面臨如何擴大規模、解決更複雜的量子計算難題的巨大挑戰。除了難以獲得讓量子位維持超過幾微秒的量子態之外,他們還需解決如何獲得可在極低溫度下操作的電子控制器這一難題。在 Mayberry 看來,「要繼續擴大規模是非常困難的」。

顯然,量子計算雖然即將迎來兩大巨頭的里程碑突破,但在前行之路上,困阻依然重重。

——

(本文經合作夥伴 雷鋒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Google、微軟即將宣布量子計算重大突破,業內人士:還不能“貪杯”》。圖片來源:IBM Research, CC Licensed。)

更多量子電腦的文章

【Python 工程師有福啦】微軟年底將推出「量子語言」,邏輯近似 Python、C#!
台灣科技還是得靠 GG 啊?科技部想發展量子電腦,跪求台積電加入
【台灣剉咧但?】中國建造世界最大量子實驗室,超英趕美全面提升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