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這兩天的大消息:騰訊和京東聯手入股唯品會,即將與阿里巴巴爭奪電商市佔率。但這一切究竟是如何開始的?這一大交易結束後,對於中國電商佈局又會有何影響?這篇文章由中國平台 36 氪撰寫,詳細分析其中利害關係,非常精彩! (責任編輯:劉庭瑋)

前兩天騰訊和京東宣布聯手投資唯品會 8.63 億美元,交易結束後,騰訊和京東在唯品會將分別持股 7 % 和 5.5%。

收購唯品會過程一波三折

36 氪從一名接近京東的人士處獲悉,最開始是京東試圖收購唯品會的股份,但是半路殺出了阿里巴巴這個程咬金,阿里試圖以一個更高的可觀價格來從京東手中搶走唯品會份額,正因如此,騰訊最終入局,形成瞭如今這個京東聯手騰訊,雙雙投資唯品會的局面。阿里的半路截胡至此未果。

京東欲擴張時尚版圖,騰訊以一眾零售 PK 阿里巴巴

儘管審美品位還有待提升,但京東正在加速擴張自己的時尚版圖。

對於騰訊來說,雖不再親自參與零售業務,但卻在戰略上從未放棄和阿里對抗。它持續投資了一眾零售企業,從線上的京東、每日優鮮、拼多多,到最近在線下入股永輝超市,增資「超級物種」母公司永輝雲創。但不可否認,所有的戰略投資都沒有威脅到阿里的核心品類——服飾。

服飾對於京東的意義更加重大。作為中國 GMV 第二大、營收第一大的電商企業,它亟待在原有的 3C、家電等優勢品類基礎上,拓寬新的疆域。服飾作為高頻、高利潤品類,極有可能成為京東下一個增長點,京東因此志在必得。

時尚服飾戰場:阿里巴巴對京東的威脅

不過,要在阿里的核心優勢領域突破,於京東而言並非易事。2016 年阿里巴巴 75 % 收入來自電商,而電商收入中服飾品類的貢獻超過了 40 %,服飾總交易規模更達到 9000 億左右。阿里自身除了加大服飾自營,在物流和服務體驗上更加有控制力之外,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扼殺京東在服飾領域的增長。

雙方的交火因此更加猛烈。今年 618 大戰之後,阿里開始要求頭部的服飾品牌「二選一」。此前有媒體報導,韓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鳥、真維斯、GXG 等多家國內服裝品牌官方旗艦店從京東平台上消失,海瀾之家官方旗艦店也只剩下為數不多型號的男鞋,一個月內從京東撤出的服飾品牌超過 40 家——品牌方雖不想被單一渠道綁定,但考慮到阿里無可比擬的流量優勢,它們並沒有選擇。

對於京東來說,流量是短期內難以彌補的劣勢。除了加大和騰訊及其他大流量平台的合作,推出京騰計劃為代表的「京 X 計劃」之外,尋求戰略聯盟,補充自己的服飾供應鍊和運營經驗成為它必須邁出的一步。長遠來看,這將成為京東對商家提升議價能力的關鍵。

為什麼各方都要爭搶入股唯品會?

而唯品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家以「閃購特賣」起家的垂直電商平台,一度被評為過去五年「增長最快的電商」之一。雖然增長陷入瓶頸,唯品會也不得不發力金融、物流等業務,但時尚服飾等核心業務還是支撐了唯品會財務數字的穩健上升。今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唯品會淨營收同比上漲了27.4 %。

時尚供應鍊是唯品會的優勢,也是京東看中的資源之一。官方數據顯示,有超過 6000 家品牌入駐唯品會,包括 Giorgio Armani, Versace, Guess 等奢侈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會在服飾上一直堅持自營,且明確把「強化自營」作為未來戰略,這跟京東商城早期的理念以及在 3C 品類上的做法不謀而合。只不過由於服裝品類庫存風險高,自營難做,京東切入的時點又比較晚,因此京東服飾的自營比例還非常低。唯品會的自營戰略,加上與之對應的自建倉儲和物流體系,對於提升用戶體驗都有重要的價值。

運營經驗是京東需要補充的另一個核心能力。「唯品會的服飾部門有幾千人的團隊,京東服飾大概在五、六百人左右。在服飾的運營深度上,唯品會比京東扎得更深。」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告訴 36氪。

在品牌上,京東也渴望扭轉過於「男性化」的形象,爭取更多的女性用戶成為服飾消費的主力。雙十一前夕,京東推出了獨立奢侈品電商平台 toplife,雙十一期間,京東在主站 app 內嵌入了專門為女性用戶設計的頁面「時尚的另一面」,加上年中投資奢侈品電商 Farfetch、劉強東妻子章澤天宴請紐約時尚界名流,這一切動作都在對外宣告,京東希望通過打入奢侈品行業,佔領時尚和服飾領域的製高點。

從這個角度上,唯品會也是一個理想的搭檔——在其3億會員中,女性會員超過了80%,服飾穿戴和美妝是其核心優勢。

此外,現在入股也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唯品會當初「流血上市」後,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妖股」式的上漲,但市值接近 180 億美元後已持續回落。如今,唯品會的市值約 50 億美元,已較最高峰時期下降了 75 % 以上。

以 2016 年服飾領域的交易規模計,阿里在 9000 億左右,京東不超過 1000 億,唯品會接近 1400 億,這意味著,後兩者聯手之後,規模將接近阿里的三分之一。

而唯品會的選擇也說明了上一代垂直電商的共同境遇,當流量獲取越來越難,阿里、京東、網易等巨頭向細分領域滲透越來越兇猛時,和巨頭結盟,獲取其流量支持,或許成了不多的出路之一。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36氪獨家| 京東、騰訊增持唯品會,阿里半路截胡一波三折 〉。)

更多電商經營秘訣:

電商開店平台懶人包:Shopline、meepShop 等六大開店平台,價格、抽成、功能全解析!
電商大戰免運、折扣都是假的,只問一句:為什麼同個東西國外網購比台灣便宜?
為什麼中國電商打趴台灣?因為「雙 11」帶來的不只營收,還有後續人才的培育與競爭!
【2018 年度電商必看趨勢】博客來數據大揭密:台灣人最愛在博客來上買什麼?
一文看懂各國電商的風格企劃!韓國:就是賣個韓國複製人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