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台灣募資奇蹟「嘖嘖杯」退款收場,募資平台嘖嘖需要負任何法律責任嗎?

嘖嘖募資平台首頁。
嘖嘖募資平台首頁。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今年台灣募資界的大事件─嘖嘖杯,從熱門募資、雙胞糾紛到退款收場,令不少人感嘆募資的種種不穩定,也讓一部分的人開始在想,發生事情的當下,自身的權益該由誰保障,是募資平台、提案人,還是只能自認倒楣?

本文作者 陳慶鴻律師 及 楊媛婷律師,透過簡單的解釋與引導,帶我們了解,在整件事情中,募資平台──嘖嘖,扮演的角色、所需要負擔的法律義務,以及未來對類似平台的展望。(責任編輯:林厚勳)

今年台灣募資平台最火紅的推案,也是嘖嘖平台史上第二大的募資案嘖嘖杯,在一連串的紛擾中,以平台全額退費終結。

對於嘖嘖平台在爭議發生的第一時間果斷停止將募資款項交付予初心地球社,並且於確認募資個案有無法完成風險時全額退款(甚至不收取作業費及手續費)這點,筆者給予該平台一個讚。

反面來想,假如今天嘖嘖已經把錢交給了初心地球社,而初心地球社做不出產品,甚至宣告倒閉,贊助者除了直接向提案人請求負責(通常這時候提案公司不是人去樓空,就是沒能力還錢了),有辦法要求平台負責嗎?

從法律層次分析,群眾募資平台之性質比較像提案人與贊助人之間之仲介者,而群眾募資平台一般也會在服務條款內明確規定他們只是單純的媒合平台,目的在於引介需要資金之「提案人」及有意投資之「贊助人」,並且從中收取 6% 至 10% 不等之手續費。

所以只要募資達到門檻,平台即會將所得款項交予提案人,而平台對於提案人後續之款項管理、研發進度及成果是不負任何責任的。以嘖嘖平台為例,服務條款的第七條即有如後的免責條款之規定:

「嘖嘖將不會對任何在服務中所接觸的個人以及團體做任何的擔保。這包括但不限於下列行為:貨品的運送以及其他的服務,任何跟嘖嘖無關的相關條約規定以及保固和保證等。

嘖嘖將不會負責監控專案的進度以及表現,也不會負責專案失敗所造成的金錢損失以及任何可能的權利喪失。

所有的贊助以及交易皆為專案提供者以及資助者間之行為,嘖嘖不會也並無義務對任何專案提供者以及資助者間的糾紛,以及任何網站會員和第三方的糾紛,做任何形式的負責。

在糾紛中,任何嘖嘖的主管員工,以及相關人員皆與任何形式的求償以及傷害賠償等無關。

由於嘖嘖無法完全控制專案提供者的行為,因此專案提供者將對其提供的專案以及全部內容做完全的負責。嘖嘖保存隨時可取消專案提供並隨時退還所有資助者金額的權利。」

條文規定的文謅謅,簡單來講,就是提案人做不出來,平台是不用負責的!

也許大家會想問:那國內外有沒有募資平台於提案人募資之後做不出來的實際例子呢?有,而且很多。

依據世界最大的群眾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之統計,有 9% 的群眾募資案件是提案人收了錢之後拿不出東西或是拿出的東西與本來的承諾不符的。(https://www.kickstarter.com/fulfillment),意思是 11 件募資案件內,就會有一個提案人做不出來,贊助者肉包子打狗的案例。

我們舉兩個最顯著的例子,首先是 Kickstarter 的例子,一個歐洲的公司 Torquing 於2014 年 11 月提案推出了一款掌上型無人攝影機,功能說有多厲害就有多厲害,價格還只有 139 英鎊(約為台幣 5,500 元),推出時立刻引起廣大迴響,還被 Kickstarter選為 staff pick,本來提案目標只有 125,000 英鎊(約為台幣 499 萬元),但最終募資到了 2,335,119 英鎊(約為台幣 9,300 萬元),折合台幣將近一億元。

然而到了預計出貨日期,卻沒有任何無人機準時出貨到贊助者的手上,過沒多久 Torquing 公司就宣布倒閉,贊助者血本無歸,求償無門。Kickstarter 面對龐大的群眾壓力,也僅僅是聘雇了自由記者 Mark Harris 出具一份調查報告,並未賠償贊助者任何損失。

另外一個是台灣的例子,台灣某新創團隊於 2014 年在群眾募資網站 Indiegogo 推出了號稱能辨識貓臉的智慧餵食器 CatFi,並且成功募集到了 140,443 美金(約為台幣 421 萬元)。

然而到了預定交貨日期(2015 年 3 月)時,這個團隊才因為諸多「技術上的問題」而延遲交貨,直到 2017 年底的今天依然一台都做不出來,贊助人當然也拿不到任何東西,而收取作業費的平台也沒有因此而付出任何賠償。

回到正題,嘖嘖杯的爭議象徵了群眾募資的本質問題,意即群眾募資所購買的是一個「夢想」,而「夢想」當然也是其破滅的風險,如果提案人收了錢不辦事或是生產出的產品與原先的品質不符,依據國內外的現況,贊助者至多僅得要求提案人負責,而無法直接針對平台求償。

這也是為什麼本文一開始要給予嘖嘖平台一個讚的原因,因為即使他們撒手不管直接將款項交予初心地球社,並且收取手續費,於法律層面上也是合法的,我們對於這次嘖嘖平台處理嘖嘖杯的方式是予以讚美的,也希望將來各募資平台可以如同這次嘖嘖的方式一樣,即使於法律及使用者條款得以免責,但仍能主動積極的去排解贊助者跟提案人的消費糾紛,以保障贊助者之權益。

(本文經投稿作者 元鴻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陳慶鴻律師及楊媛婷律師 授權刊登,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嘖嘖杯劇了,嘖嘖要負責嗎? 》。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截圖來源:嘖嘖募資平台官方網站。)

還不知道嘖嘖杯的事情?

台灣最新募資奇蹟:「嘖嘖杯」做了什麼,讓 5,000 名台灣人願意掏出千萬台幣支持?
嘖嘖杯的協力廠商推出一模一樣產品,台灣廠商怎麼老是互相傷害?
【嘖嘖杯雙胞胎事件追蹤報導】發起人出來回應了,網友似乎已心寒喊退款
台灣募資奇蹟「嘖嘖杯」夢碎,宣布收回計畫、6000 萬募資金額全面退款

更多嘖嘖平台、更多募資

募資超過 4000 萬的智慧手錶:永久免充電透過體溫發電,那我手腳冰冷能用嗎?
募資平台「嘖嘖」將為內容創作者推出「訂閱集資」!創辦人徐震:讓支持內容這件事,更純粹地回到內容本身
從集資千萬到突破困境,「金萱」字型團隊的奮鬥血淚史:從錯誤中成長,危險但卻美麗
【台灣新創的血淚史】有好概念就能賺大錢?你該了解群眾集資的真實面
Bose 也搞群眾募資:新耳機完全不能聽音樂,卻募到了上千萬台幣!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