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推薦這本書】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斜槓青年」這個詞?簡單來說,「斜槓青年」是一種新時代的生活及職涯方式。但捨棄傳統的『專一職業』方式,年輕人又該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色彩?這篇文章作者為 Susan Kuang,是一位留美 MBA,同時也是青年作家、舞蹈老師、第二身分創始人,致力於理性與科學教育,希望幫助年輕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打造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思辨能力。
在這篇文章中她告訴你「何謂斜槓青年」,年輕人又該如何利用時代趨勢翻轉自己的人生?非常精彩!(責任編輯:劉庭瑋)
前幾天,一個朋友和我說,要我為他推薦一些身邊的「斜槓青年」。這個概念引起我的好奇,於是我花了點時間去進一步了解。
原來,「斜槓」一詞源於英文 Slash,這個概念出自 2007 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西.埃爾博爾寫的一本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她在書中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分的多元生活。」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例如,萊尼.普拉特是一名律師╱演員╱製片人。於是,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了解到這個概念後,我很興奮,在此之前,我一直為要如何向不熟悉的人介紹自己而感到困惑。現在,我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定位—我是一個斜槓青年!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是別人眼中的另類,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與我相似的人。我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分的束縛,而是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加多元和精彩。
Slash 不只在國外流行,許多一線城市也開始出現 Slash 的身影,並且數量逐漸增加。我身邊就有不少 Slash,他們當中有的是完完全全的自由業者,依靠不同的技能來獲得收入;有的則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工作之餘利用才藝優勢,做一些喜歡的事情來獲得額外收入。
多重職業是社會的進步
Slash 的出現並非偶然現象,而是社會發展到某個階段會出現的必然現象。羅格斯大學教授、人類學博士海倫.費舍爾,在一次 TED 演講中,談到人類社會兩大顯著趨勢時說,隨著女性重新回到勞動市場,女性和男性之間的距離正在慢慢縮小。
這裡,她用了一個很有意思、卻十分準確的詞—「重新回到」。為什麼說是重新回到呢?海倫解釋,在一萬年前的採集社會,女性曾是主要的食物提供者,她們採集的食物占當時總飲食的 60~80%。因此,那個時候,女性和男性有著同樣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然而,從農業革命開始,女性的地位便慢慢下降,直至從屬,她們甚至被看成是「商品」。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讓女性重新獲得了經濟實力,男女也漸趨於平等,人類社會終於開始朝著原本應有的狀態發展。同樣,我認為 Slash 的出現,也是一種社會進步。這種進步使得人類能夠擺脫工業革命帶來的非人性化限制和束縛,讓天性得到釋放,回歸到人類本應屬於的狀態。
那麼,人的天性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得去看看採集社會時的人類生活狀態,因為採集社會占了人類歷史的 90%以上。因此儘管生活在現代,實際上,人類只進化到適應採集社會生活的程度。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中,描述了採集社會中人類的生存狀態,為了適應不穩定的生存環境,當時的人類必須擁有非常全面的生存能力和知識,才能隨機應變,躲避危險,獲得食物。
為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過全面的訓練,獲得獨當一面的生存技能。那時候,人類的生活十分豐富多彩,每天都可以接觸不同的新鮮事物,還能發展和運用不同技能。由此可以判斷,人的本性就是喜歡多元的生活與環境,喜歡利用不同技能來應對新挑戰。
然而,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先後將人類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固定的工作場所,從事沒有多少挑戰的重複勞動。於是,專業化成為人類社會的「聖經」,也成了這個時代的理所當然。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後來的職業發展,我們都在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專業,以便成為一枚產業鏈中的螺絲釘。我相信 Slash 在不久的將來會越來越流行,並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所熱衷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因為這種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更是基於以下幾個重要的社會趨勢。
趨勢一,服務業將慢慢成為最大產業。
在後工業時代,服務業將慢慢成為最大的產業,這包括教育、健康娛樂、文化、藝術、旅遊等,未來必將有大量人才湧入這個行業。
服務業與工業最大的區別就是,服務業不涉及生產,交換的大多為個人技能、知識和時間,不存在大規模生產,沒有很長的產業鏈,也不需要大規模合作。在很多情況下,個人甚至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服務提供者。
如今,網路的發展又為此類服務業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提供供需雙方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讓獨立的個體之間能夠直接進行交易。矽谷目前最熱門的明星公司 Airbnb 和 Uber,就讓全球成百上千萬的人擁有第二份收入。除了類似平台之外,還興起了運動健身、教育、私廚美食、美容美甲按摩、旅遊服務、技能知識分享、時尚代購等平台,使得大量相關技能擁有者,能夠擺脫機構的束縛,直接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除此之外,微信公眾號或臉書也成為推廣自品牌很好的方式。很多人透過經營公開帳號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商品和服務,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入。現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能利用各種社群,獲得職業外的額外收入。
趨勢二,內容的時代來臨了
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已到來。人才已超越土地和資本,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資本經濟時代,資金曾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只要有大量資金就能購買土地和工廠、雇用工人,透過規模效益獲得巨大利潤。這些企業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菁英,用專業的管理知識為企業主服務,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然而,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資金不再等於一切。矽谷的崛起使得過去那些老牌的全球五百大企業黯然失色,世界的鎂光燈迅速轉移到那些充滿活力和熱情的科技公司。谷歌與蘋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師和設計師的地位,於是那些曾經在學校最不受歡迎的駭客登上了歷史舞台,成為各大科技和網路公司爭相搶奪的人才資源。
關於這一點,網路人一定感受頗深。在整個行動網路行業,資金變得非常廉價,千萬級別的融資根本不值得一提,初創公司幾乎把貸到的錢都砸在工程師身上。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當網路的基礎搭建完成後,當所有可連接的點都以各種方式被連結在一起之後,比較內容的時代就來臨了。技術只能服務底層建設,提高交易效率本身並不是最終交易的一部分。最終的價值創造,靠的是那群能夠產出高品質內容,和創造出有真正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的人。
因此我認為,繼工程師和設計師之後,新一類群種即將崛起;就是那些知識型和創造型的人才,他們應該很快會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你再也雇不到優秀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
趨勢三,經濟組織方式將發生變革。不久的未來,經濟組織方式也將產生變革,那種在固定時間把人集中在固定場所的傳統工作方式,將逐漸被鬆散的合作方式取代。資本經濟時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懶惰的,因此雇員需要被嚴格管理,於是被安排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做著無聊的重複勞動。
這套管理和企業組織方式,在知識和創造力時代是行不通的,因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驅動的狀態下,才能擁有最大的創造力。事實上,組織創新早已經在矽谷如火如荼展開。在那裡,企業員工有著極大的自由來選擇與誰工作、參與什麼專案、在哪裡工作,以及何時工作。我甚至大膽猜想,隨著優秀人才的需求,以及他們本身可選擇的機會增加,傳統的雇用制度甚至會慢慢轉變成合作方式。正如以下這句話所預測的:你再也雇不到優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
其實,雇用與合作最大的區別,就是利潤的分配。在資本處於強勢時期,企業創造價值而產生的大部分利潤,必然歸資本方。然而,當人才成為關鍵資源後,它的稀有性會推動其價格上漲,利潤也將逐漸從資本轉移到人才,直至合理分配、即合作狀態下的利潤分配為止。
因此,在未來,一個人越優秀(優秀的定義為:擁有很難被替代的知識或技能),受到的限制就越低,他有足夠的權利來選擇與誰合作、利潤如何分配、每天工作多長時間等。也就是說,他將同時擁有自由和財富。
趨勢四,最重要的投資是自我投資。
隨著新時代的來臨,整個社會重新燃起對知識的渴望和崇拜,這將為知識型人才帶來絕大的機會。
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羅輯思維」和「在行」的成功,就說明了這一點。「羅輯思維」從一個公開號開始,兩年內做到幾百萬粉絲,並且B輪融資估值達到十三億,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我認為羅振宇把「羅輯思維」定位成知識服務商,是明智的決定。他在把知識變成一種大眾消費品之後,又把大量優秀的知識擁有者推到台前,讓他們成為知識生產商,自己則從中分得利潤。
「在行」的出現和流行,也驗證了一個事實:市場已經願意為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付出高額費用,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很開心看到這種現象,這絕對是件值得歡欣鼓舞的事情。
在歷史上,文人墨客和士大夫原本就一直屬於貴族和菁英階層,商人和有錢人也就一躍成為大眾崇拜和羡慕的對象。
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開始從沉迷於物質的生活中覺醒,從原來的炫耀奢侈品變成現在的「曬書單」,並且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充實自我。我相信,知識服務將是塊非常大的市場,他們也將因此成為這時代的菁英,並獲得應有的財富和社會地位。
我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代。年輕人不再需要拚家庭背景、人脈、財力,而是可以完全透過自身實力和才華,就能獲得個人的成功。
這其實得歸功於網路的發展,它的出現衝擊了傳統社會階級的根基,提高了社會流動性,為這世界帶來「人人平等」的機會。所以,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投資,應該是自我投資,只要擁有紮實的知識功底、才華或技能,就可以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成為 Slash 的一員。過一種更接近人類原本的生活狀態,自主、更多元化和有趣,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
最後請記住
⑴ 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
⑵ 創造力將成為人的基本素養。
⑶ 人的個性被不斷釋放,興趣正在成為謀生手段。
⑷ 自由業正在大量興起。
⑸ 未來人人都是微商,人人都是自媒體。
⑹ 你再也雇不到優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
⑺ 人們的關係將由關係驅動轉向利益驅動切換。
⑻ 生命品質取代生存品質,成為第一追求。
____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你和夢想之間,只差一個行動》,由 方智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Photo on Foter.com)
延伸閱讀
職場思維改造術:重新理解一萬小時定律,避免成為不思考的庸才
【史上最強思緒整理法】賈伯斯、歐巴馬都在用的想法「視覺術」,完成夢想就靠它了!
挑戰人類極限 2 小時完成全馬:儘管輸了夢想 25 秒,Nike 卻贏了世界最好的「廣告」
堅持夢想不是偉大是固執!史丹佛最熱門課程教你用設計學「設計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