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有在追美劇的人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怪奇物語》。身為影迷,我覺得裡面的兒童演員個個都是戲精,很會演!不過這麼厲害的影集,卻被生物學家的影迷發現犯了一個致命的基本錯誤,劇組下次請小心查證啊。
(責任編輯:謝秉芸)
猜猜看美國人最喜愛的影集是哪部?醜聞還沒爆發前的《紙牌屋》?《冰與火之歌》?還是《陰屍路》?
根據《好萊塢報導》的新聞,美國數據分析公司 Parrot Analytics 在全美各大影音串流平台追蹤超過兩年,綜合觀看人數、社群聲量、影評及盜版等大數據,經過複雜的加權,發現美國人最愛的影集排行榜冠軍就是《怪奇物語》第二季!
描述 1980 年代美國小鎮,幾起神秘失蹤事件,引發小屁孩聯手打怪的美劇,有這麽紅嗎?
每次 3 集!《怪奇物語》培養大量追劇「癮」迷
連擅於電視收視率調查的尼爾森大神,也認證《怪奇物語》的超狂表現!因應影音串流平台興起,尼爾森在美國開始測量這些新型態收視人口的數據,竟然發現《怪奇物語》第二季在影片上架後 24 小時內,就有超過 36 萬粉絲快速飆完 9 集,整季完食!
尼爾森報告中還指出《怪奇物語》第二季的特殊觀影習慣,跳脫過往電視播劇每週一集的習慣,這些「癮」迷平均每次連續觀看將近 3 集。天殺的編劇在《怪奇物語》每集的尾聲,都以緊湊的情節發展,揪著影迷的心,意圖讓人一集接著一集。更不用說Netflix 鼓勵追劇的萬惡設計,每到片尾播出工作人員名單時,螢幕右下角總有「播放下一集」的按鈕,引誘粉絲熬夜追劇。
《怪奇物語》狂電各大影集,收視數據開紅盤!
《怪奇物語》第二季到底有多夯?Netflix 通常不公佈觀影數字,不過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尼爾森統計的「搶頭香」觀影人數。Netflix 招牌影集《紙牌屋》第五季上架後,7天內 460 萬人搶看第一集,這數字當然是在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醜聞爆發前。《漫威捍衛者聯盟》更為亮眼,首週吸引 610 萬人觀看第一集。但是,沒有最狂,只有更狂!《怪奇物語》第二季在短短的 3 天內,就狂吸 1,580 萬美國粉絲湧入朝聖,觀看第一集搶頭香!
你以為《怪奇物語》第二季只能打贏 Netflix 小聯盟的冠軍,還沒進入大聯盟?尼爾森的報告指出,《怪奇物語》第二季首集 1,580 萬的收視人口,已擊敗吸引 1,140 萬人觀賞、只早一周在電視台播出的《陰屍路》第八季第一集。
從蝌蚪進化成的大魔王,是發想原型還是真有其物?
不過,在大批粉絲中,有些人特別關注片中,由蝌蚪變身的魔犬生物「達達」(Dart, Demodog),更有眼尖的專業古生物學家站出來,指出劇組未善加考證的謬誤之處!
第 3 集,達斯汀發現一隻類似蝌蚪的動物後,自以為飼養寵物是撩妹高招,便開始翻書研究蝌蚪的來歷。
不同於一般水生蝌蚪,「達達」竟然可以在陸地爬行,達斯汀在書中翻閱到類似的陸生蝌蚪時,唸出「棕跳蛙」的英文學名,也真如劇中描述,這類青蛙小時候的幼體就是不需要水的陸生蝌蚪!看來劇組真的做了不少認真的功課。
看《怪奇物語》幫你上生物課!影劇烏龍不只這樁
但是問題來了!也是《怪奇物語》影迷的古生物專家克里斯汀‧凱默(Christian Kammerer),發揮名偵探柯南的精神,指出影集中最「怪奇」的詭異之處:故事背景是設定在 1984 年,然而實際上,直到 1986 年,這類生物才被兩棲類生物學家雷蒙‧洛杭(Raymond Laurent)真正命名,在故事上演的 1984 時,這個蛙類根本是無名生物。也就是說,《怪奇物語》上演穿越劇,達斯汀用 2 年後才被命名的青蛙種類,來定義他自己的怪奇小寵物。
但需要補上生物課的劇組,可不只《怪奇物語》的劇組。經典電影《侏儸紀公園》中,科學家從琥珀中曾吸食恐龍血液的象蚊,擷取出恐龍的 DNA,這場戲也讓生物學家頻頻出戲。因為象蚊是當時唯一不靠吸食動物血液而活的蚊子,更何況電影中那隻蚊子還是公的,實際上只有母蚊才會吸食血液。而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的武俠鉅作《刺客聶隱娘》,以唐朝藩鎮割據為背景的武打戲中,電影版的背景環境音卻是台灣特有種的蛙類叫不停,這也是缺乏生物知識的烏龍一樁!
高手在民間,現代影迷愈來愈專業。看來往後,每個劇組都得留個位置給生物學家,讓他們擔任顧問、協助劇組考證,不要花了這麼多製作費,一齣好劇卻敗在這種烏龍事情上啊!
資料來源
《The Verge》Stranger Things 2 should have had a frog consultant
《Wikipedia》Stranger Things
《TechCrunch》Over 15 Million watched the ‘Stranger Things 2’ premiere by its third day on Netflix
(圖片來源:WikimediaCommons,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Netflix 用一齣美劇,創下 39 億台幣的經濟奇蹟:《紙牌屋》告終讓一座城市跟著陪葬
本世紀最扯的美劇驚人內幕:Netflix《紙牌屋》能紅只因一位實習生
這才是正港追劇!《權力遊戲》要你「跑」起來追完 60 集,這種追劇馬拉松我不要啦
數據分析也能預測美劇劇情?博士生神預測《冰與火之歌》龍媽要領飯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