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全:PTT 已成虛弱的分靈體!公共論壇價值和商業價值都在衰弱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PTT 的未來經營方向一直都是個巨大的問號,眾說紛紜,有人從 PTT 的全台最大公共論壇價值去堅持 PTT 的意義 ,也有人希望 PTT 能夠在商業化後更具發展潛力。這篇文章由戴季全總結兩方意見,提出一個更為可行的 PTT 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劉庭瑋)

如果要討論 PTT 的未來,可以從兩個面向著手,一個是 PTT 扮演的公共論壇價值,一個是 PTT 潛在的商業價值。

我認為 PTT 潛在的商業價值,已經消逝得差不多了。臉書從哈佛發跡,一路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五間公司之一。在網路氣候形成的過程中,PTT 發展的時間比臉書早,但侷限在台灣的政治社會結構中,使用者從台灣大學擴散到台灣其他大學,甚至隨著時間推演深入到社會中各個領域,成為新一代菁英彼此連結的匿名場域,享有共同的成長記憶,形塑出獨特的一股匿名文化力量。

但這樣的一個系統、一個平台、一個仍然充滿能量的服務,像個台大裡的地縛靈,欠缺法人格,無法成長、無法決議、無法合作,只能透過志工和志願者的供養,小限度地維運維修,捐贈硬體,捐出精氣神維護軟體。

簡單來說,PTT 究竟是誰的?

沒有人能宣稱 PTT 是他的,沒有人能決定 PTT 的未來。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不知道是誰的,所以沒有任何的財團或政治勢力能夠輕易染指、交易或收編。但長期而言,仍然可以攻佔、滲透、與癱瘓,讓 PTT 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虛弱的分靈體。

事實上,現在 PTT 最熱門的八卦版,已經被各種政治勢力派系利益團體滲透,真正的鄉民反而水越潛越深,逐步減少政治或公共議題的發聲與討論。

這便切入了另外一個重要面向,PTT 的公共論壇價值。我的觀察是,這樣一個公共討論的習慣,已經逐步從匿名的 PTT,開枝散葉到臉書與其他垂直型的網站論壇,有母嬰的、電玩漫畫的、女性的、汽車的、電腦 3C、時尚美妝等等,反倒政治性的討論仍未出現新的「公民廣場」,但網路政治的能量持續累積,後續的發展是很值得關注的。

這篇短評來自一位好朋友的提問。我不確定,我懷疑 PTT 不會死,只是凋零。沒有人負責思考 PTT 的未來,也沒有人會為 PTT 的未來負責。即便有人正在思考也願意負責,也無從著手。

如果 PTT 能夠在杜奕瑾、台灣大學、與鄉民的合作下,成立協會或基金會,給它一個法人格,也許是一個可能,這個可能或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