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Waymo 日前宣布:「數個月內美國鳳凰城居民將能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應用軟體召喚一台全自駕(fully self-driving)計程車。」這迅速地進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而美國法律沒有問題嗎?為何選址鳳凰城?這篇文章一次告訴你!(責任編輯:劉庭瑋)
從 Google 分拆之後,Waymo又搞出大新聞,取得「里程碑式」的進展。日前,Waymo CEO John Krafcik 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的一場科技峰會上對外宣稱:
從 10 月中旬開始,這家公司就已經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公開道路上運營其全自動駕駛汽車 ——沒有司機在駕駛位進行監控,完全由自動駕駛系統操控。Waymo 還計劃邀請普通乘客搭乘這些全自動駕駛汽車。
而就在前不久,Waymo 還帶領一小部分媒體記者前往其位於加州中部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 Castle 參觀體驗,車輛的內部細節被曝光。當時,Krafcik 很是低調,表示自己對 Waymo 全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具體時間心裡沒譜,顯然他賣了個關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Krafcik 口中的駕駛位上沒有司機的實際含義是這些司機都跑到後座去了。而且,Waymo 在亞利桑那州運營自動駕駛汽車的範圍也是有限制的,其主要運營區域位於鳳凰城市郊的 Chandler小鎮方圓 100平方英里的封閉區域。但是,信心滿滿的 Waymo表示,等他們在這個區域收集到足夠的運營數據後,便會擴大整體的運營範圍。
目前階段,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體驗 Waymo 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只有那些此前已經加入Waymo 自動駕駛運營計劃的會員用戶才能優先體驗這一全新的技術。今年4 月,Waymo 已經在該地實施了有安全駕駛員的自動駕駛運營項目。
但不管如何,Waymo 這一大膽的舉措也說明了這家公司對於其自動駕駛技術的自信。同時,這也是整個業內進行的最前沿的嘗試。Google 走過 8 年的自動駕駛研發之路後,在此刻終於離夢想更近一步。
去年 12 月,Google 自動駕駛業務部門分拆,Waymo 誕生,其後的日子,這家公司猶如上了發條,用盡全力推動自動駕駛落地,在公開道路上,可以越來越多地看到Waymo 的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路測。今年 4 月,Waymo 自動駕駛汽車落地亞利桑那州Pheonix ,正式向當地公眾開放,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
Waymo 也並非單打獨鬥,無論是早期與車企菲亞特·克萊斯勒建立起的合作關係,還是後續與共享出行平台、租車公司如 Lyft、Avis 這樣的企業合作,都在不斷加速其自動駕駛進展。
對於自動駕駛極其重要的關鍵傳感器領域,Waymo 也在進行自行研發。
Krafcik 稱,車上的所有組件都是為了全自動駕駛服務,他甚至表示,這些全自動駕駛車輛是他們至今研發過的最為先進的產品。在他的描述中,這些車輛搭載的傳感器可以為其提供 360 度的環境訊息,同時激光雷達傳感器能夠提供車輛周圍環境的三維立體訊息,探測距離超過 300 米。此外,短距離激光雷達還能探測車輛周身的物體,毫米波雷達則能向下探測車輛周邊的物體。全套的感知系統避免了任何的視覺死角。
對於 Waymo 全自動駕駛車輛的到來,Chandler 當地政府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當地官員表示,這樣的落地項目將會提升當地道路的安全程度,同時也讓那些無法駕駛的人可以自由乘車。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整個亞利桑那州對於自動駕駛的態度都是開放、歡迎的,這一點比加州更甚,因為這裡不要求相關企業公開其自動駕駛車輛路測階段的事故訊息以及人為乾擾的次數。
全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對於 Waymo 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這家公司下一階段的大目標則是商業化自動駕駛共享計程車服務,即人們可以透過計程車叫車軟體叫到 Waymo 的自動駕駛汽車。當然,這一目標要大規模實現還有更多困難需要去解決。
Waymo 無疑是領先的,因為大多數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目前還非常謹慎、保守,在他們的時間表裡,至少在 2020 年之前,不會考慮將安全司機從駕駛位上拿掉。
(本文經合作夥伴 雷鋒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重磅| 創造歷史,移除司機後的Waymo 全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運營〉。)
延伸閱讀
世上最先進無人車 Waymo:超車、飆車都難不倒,因為這每一條路它都跑了上千次!
無人車出車禍,責任歸誰?Intel、Mobileye 提出一個「數學公式」搞定問題
【台灣法規死,外商沒人來】吳恩達老婆的無人車公司 Drive.ai 進駐新加坡,台灣只能乾瞪眼
【政府動起來!】台灣設立首座自駕車實驗場,去北投泡溫泉說不定就能看到無人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