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銀行、金融機構近幾年可能都把重點放在對抗 Fintech 的潮流,有些可能自行開發 Fintech 業務或是與其他較小的 Fintech 公司合作。但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年度報告中指出,銀行可能搞錯競爭對手了。

彭博的報導中提出,原先以為會造成金融業翻盤的 Fintech 產業,但後來發現網路的電商平台對金融業的衝擊最大。原因是這些電商平台將會吃下銀行的付款業務。

像是亞馬遜從網路書店起家,但逐漸涉及各種品項販賣的網路商店,又收購了全食生鮮(Whole Foods)讓線上、線下結合,更大大打擊了實體的零售業者。而且亞馬遜的貸款事業已經借出 30 億美元給 2 萬多家企業。

另外,蘋果、Google、和臉書等其他科技巨頭也逐漸開展付款業務。英國巴克萊銀行的 CEO 就認為金融業未來 15 年的主戰場將會是付款業務。而在中國,阿里巴巴的支付業務帶來的衝擊更是不容小覷,光是阿里巴巴加上其他科技業就搶走了銀行界 25%的貸款業務,還有 12% 的基金銷售量。

麥肯錫更指出一項驚人的事實,如果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採取積極作為,到了 2025年有 40% 的營收將處於被吞食的危機。至於解方呢?麥肯錫認為金融業也不是沒有機會,因為銀行的地位仍被顧客信任,銀行手上握有的龐大零售交易資料成為籌碼。

關鍵則是在於需要和電商平台合作,讓金融業自己成為科技平台裡的一位「賣家」,透過平台商獲得使用者資料,或自己建立平台,把投資報酬率提高。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Wikipedia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PTT 創世神信用卡申請被打槍,是他太魯還是台灣銀行沒競爭力?
預言金融海嘯的經濟學者賽門強森:區塊鏈,將擊倒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投稿】公股銀行員工的告白:我的同事們,對自己快要被淘汰的事實毫無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