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在 PChome 與蝦皮戰場仍戰火不斷時,兩方的高層任何一句話都為戰場帶來無限的想像,不論是蝦皮在多個專訪中提到的「速度」、「信任年輕人」,或者是網家家長詹宏志拼命阻止蝦皮腳步,以免蝦皮帶著更大量的銀彈攻勢而來。
不過,前日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替家中 PChome 說話,認為 PChome 正為了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進行一場不公平的戰爭。此話一出,輿論譁然,本文為 TXA 創業家私董會總經理徐竹先所撰述,將為各位讀者闡釋為何何飛鵬這段話有待斟酌,以及 PChome 應該緊接著著手的幾項大議題。(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徐竹先(TXA 創業家私董會總經理)
看完今天一早 PChome Online 何飛鵬董事的文章,以及一天以來的各種反應,PChome Online 有必要儘快召開臨時董事會,重新擬定戰略,進行危機處理及損害控制。
(《TO》編註:該篇文章為《何飛鵬專欄: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
作為 PChome 購物 11 年的使用者,至今仍然使用,其原因是「懷舊」。因為 11 年來介面功能沒多大改變,而許多老店家還在,但這價值對原生行動網路族無效,今早何董的文章無助現況改善,反而加重危機,有必要在董事會中對以下議題嚴肅面對,至於 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網站成交金額)持續成長、商品數量最多、四大平台台灣第一之類空言可以休矣。
議題一:投資人信心的損害控制
這篇文章將 PChome 與競爭者之間的解決手段,訴諸將陸資拒於門外的「保護主義」作法,這不但無法實質解決問題,而且對投資人透露出明確的「信號」:即便增資十億元,也不太可能扭轉態勢。「責任」並已設定移轉為陸資與國際資金的問題,這個信號已不利於投資人信心,應儘快糾正。
議題二:新增十億資金的配置策略
Google Play 下載平台顯示,競爭者蝦皮僅有一支 App,評價為 4.3 分;PChome 旗下有四支購物 App,評價為 1.8 到 3.6 之間。網路上對使用者界面及使用者經驗負評不少,此文一出又讓負評在社群中進行更大的擴散。針對此次增資 10 億元資金之使用目的有多少放在平台改善上,宜進行說明。
議題三:儘快梳理混亂的產品線
PChome 網站有六個購物入口(線上購物、24h 購物、購物中心、商店街、露天拍賣、個人賣場),令消費者混淆。再加上四個不同的購物 App,過於複雜混亂。相對的,蝦皮的單一網站及單一 App 內容架構清楚明確,邏輯一致,消費動線流暢。請管理層提出「減法」策略,集中資源經營。
議題四:正確理解為何賣家投靠競爭對手
停留在資金來源、UI/UX、補貼的議題探討,可能錯估了競爭者蝦皮對賣家的真正價值。優質賣家看重的更是蝦皮在東南亞的市場資源,可以「帶領台灣賣家進軍高成長的市場」。在蝦皮累積的評價,將是珍貴的「資產」。PChome 在海外的佈局早在蝦皮成立之前即已展開,目前在東南亞的佈局資源,請管理層進行明確說明。
議題五:將「強強聯手」與「競爭對抗」同時列入戰略選項
此文訴求「本土」與「外資」的對抗,此一戰略無效且有害 PChome 的可能解決方案。以台積電為例,其外資比例高達八成,眾多台灣權值股的最大股東亦為外資,外資不必以敵人視之。蝦皮切入的是原本 PChome 忽略的「行動購物」市場空隙。PChome 為此一領域的「後進者與入侵者」,PChome 應將「與 SEA 進行資本合作」列入戰略選項。君不見中國大陸「滴滴」與「快的」二強競爭後,以宏觀格局進行強強聯手,終成大局。
議題六:力拼購物平台但不以犧牲「媒體公信力」為代價
此文希望引進政治力量排除競爭之論,是基於「PChome股東」的立場?還是「商周的媒體人」立場?
由於主事者何飛鵬先生兼具二種身份,謹言慎行為上。各種產業都存在本土與外資的競爭,是否都要禁止外資進入以保護本土產業?基於媒體立場,理應提供完整訊息供讀者判斷,但蝦皮的母公司為 SEA,SEA 股東有中國騰訊之外,蝦皮的直接股東中也有台灣的「國泰金控」及「統一集團」,在文中卻未提及。購物平台當然要拼,但已有讀者驚訝於媒體人在同時為「特定企業投資者」的身份上出現立場偏頗,選擇性提供資訊,董事會上應審慎選擇對外發言人的角色。
——
(本文由徐竹先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於其個人臉書。)
延伸閱讀
2017 年最殘酷電商大戰:PChome 大輸蝦皮的關鍵,從來不在 UI/UX 設計
【2017 年最殘酷的電商大戰】蝦皮帶來的最大警訊:讓台灣電商龍頭 PChome 看起來毫無招架之力
【靠北行銷,一點都不敬老尊鹹】徐乃麟輸不起?蝦皮推「乃油輸餅」:我,酥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