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這兩天在產業界最火紅的新聞之一,大概就是台積電的領導人張忠謀說他要退休的事情了吧。退休自然有人要接棒,而張忠謀則是欽點了兩位接班人,以「雙首長」的方式讓他們共同接下台積電大業,但究竟這兩人的來歷為何?為何看似沒沒無聞的兩個人卻能夠獲得張忠謀的青睞,受命接棒台積電呢?
(責任編輯:林厚勳)
10月2日下午2點鐘,在電腦前工作的台積電員工,螢幕上飛來一封公告:「本公司張董事長將於明年6月上旬股東會召開完後退休,不再參與任何管理經營部門工作……」。這短短兩百多字,宣示著台積電即將改朝換代!
台積電一年獲利占台灣整體製造業高達22%,股票總市值達5.7兆元新台幣,占台股18.5%的權重,因此董事長張忠謀如何挑選、培養接班人?如何為接班人鋪路?皆讓企業經營者與繼承者們張大眼睛瞧著。
然而,光榮交棒的背後,還是有不小雜音存在。大家最不放心的是,因為對劉德音與魏哲家兩人的陌生,不禁油然生起「他們倆扛得起像台積電規模這般巨大的企業嗎?」「面對南韓三星電子與Global Foundry(美國格羅方德)的強勢進擊,他們倆能守住台灣半導體製造的霸主優勢嗎?」
謎一樣的劉德音,他搞定蔡力行辦不到的事
劉德音1954年生,今年63歲,比魏哲家小1歲,1993年進入台積電,迄今24年,比魏哲家多5年。但是,年齡與年資應不是他被張忠謀選為董事長的原因,而是深謀遠慮的性格。
大同初中畢業的劉德音,後考上建國中學,再考上台大電機系。建中老師吳英蜀
印象中的劉德音,解答數學習題時,總是寧願用比較慢,卻穩紮穩打的解題方式,力求融會貫通,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精神,讓劉德音得以解決「40奈米良率危機」,造就其日後出線機會。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台積電在2008年導入40奈米製程量產時,因良率不佳,導致部分客戶延緩出貨,甚至跳槽到別家晶圓廠下單,當時的聯電與格羅方德,甚至一度出現以40奈米製程進行絕地反攻之勢。2009年,張忠謀拔掉蔡力行總執行長之位,回鍋重新掌權,據悉,真正的原因就是蔡力行搞不定40奈米良率問題。
蔡力行的難題,在劉德音擔任滅火隊後終於獲得解決。2009年,張忠謀回鍋後的第一次法說會上,他首次與在晶圓廠內、穿著無塵衣的劉德音進行連線,由劉回答現場法人問題。由於答問過程熱烈,一度欲罷不能,把張忠謀晾在一旁,張於是幽默地打斷:「This is still my show」(這還是我的場子),叫劉不要再講了,趕快回去工作,讓現場莞爾。自此,劉德音正式浮上接班梯隊枱面。
(閱讀全文…)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85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 會不會就此盛極而衰?
張忠謀交棒 台積電市值破2000億美元
老謝:張忠謀是創造台灣價值的瑰寶
除了交棒傳承 台積電其實還有更多事可以做
中國最狂購併潮 陸版台積電即將成形?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12年接班布局 張忠謀為何選他們扛起霸業? 〉。)
延伸閱讀
【台灣企業家一代不如一代?】從張忠謀退位,看台灣 93.6 % 企業「沒用」接班人的問題
【台積電會不會真的 GG?】張忠謀宣佈 6 月退休,新上任的兩位執行長能夠完美補位嗎?
中芯深陷黨政糾葛愈玩輸愈慘,張忠謀 17 年前的預言完全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