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戴季全臉書貼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近期,政府積極推動晶片身分證,並且在最近釋出了相關的設計圖說,並準備舉辦公聽會與邀請專家開會,商討進一步的可能性。
晶片身分證擁有許多的好處,像是數位化的資料、多合一服務整合等,但在這些優點之下,也有人對於個人資料的安全、駭客攻擊、政府侵犯隱私等等有所疑慮。
究竟推動晶片身分證孰優孰劣?
(責任編輯:林厚勳)
台灣要或不要全面推動晶片身分證?
我傾向要。這個方向正確,無論技術面、政治面與社會面,都是大工程。更進一步的問題可能是,我們要的是晶片身分證,還是數位身分證?
如果做到了,這個國家會不會更好?我們會不會有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們可以更有效地使用政府各項服務,電子發票可以直接歸戶,公司的薪資發放與收入可以直接即時與國稅局核對。我可以用手機投票,我可以有一個我在台灣的帳號,積極參與決定各種政策,在中央與地方政策層級正式表達我的意見,在各項事務上網路公投。
我們可以打造建立一個,透過網路自由開放特性,而實質民主的社會,一個真正的民主台灣。
我們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仍然要問,要做到這些,我們可能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侵犯隱私和侵犯人權,是所有人的憂慮。但讓我們務實的環顧四周,我們早已經身處這樣的環境了,想要知道人民的蹤跡和監控,根本不需要數位身分證。各種監視器、行車記錄器、臉書紀錄、購物紀錄、瀏覽紀錄等就綽綽有餘。人臉可以辨識解鎖支付,日本和美國的機場,也都已經有我的全套指紋,可以快速通關了。問題不在這些技術可以做什麼,關鍵在我們有沒有足夠的人權意識與力量,限制國家與政客不能做什麼。
重點是怎麼使用
最諷刺的是,網路開放的技術特性,在缺乏健全的自由民主社會體制下,反而成為獨裁者的最佳統治工具。
數位工具掌握在什麼樣的統治者手上,會有完全相反地極化作用與面貌。這是為什麼,在無法阻擋的網路軟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實下,台灣最好的選擇,是擁抱這些技術、快速適應這些技術,確保這些技術的使用方式,成為實質民主的最佳助力而不是阻力。
從國際現實來看,台灣作為第三波民主化國家的指標,又在中美之間與多極化國際趨勢下,我們更應該積極推動數位民主,更進一步說,還有誰比我們更適合推動數位民主?台灣擁有這個歷史機會和現實挑戰,需要正面面對並挑戰這個趨勢。網路公投是技術趨勢使然,區塊鏈可以作為信任投票的技術基礎。
全面推動數位身分
內政部不應該侷限在全面換發實體晶片身分證,而是全面推動數位身分,發展數位國家。做法上非常簡單,讓人民可以持金融/信用卡歸戶(account link),開辦數位身分的服務即可。
與其由政府強制全面換發身分證,政府更應該打造數位服務,讓國民選擇要不要自己申請數位身分證(帳號),自行決定要不要換發功能強大的數位身分證,額外依據服務決定要不要開啟指紋或人臉等生物辨識功能。
我支持內政部、行政院與總統,堅持這個方向,建議邀集民間資安與服務應用業者,全力合作打造人權至上的數位國家。
如果當局不發展的國家的數位身分,網民會。因為網路上的人們會問,是誰,如此懼怕台灣真的發展成為實質的開放民主國家?
文章內容來源:戴季全臉書。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台灣推無現金支付 ── 除了消滅殘害生命的電子發票外,還有什麼好處?
逼逼!晶片國民身分證多卡合一明年上路,這張卡再也掉不得
連非洲都不如了!奈及利亞新身分證一卡多功竟還能當信用卡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