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Dyson 一直都有自己獨特的電池研發技術,因此切入電動車領域中可以保有核心的競爭力,過往都以高流行感、高美學為概念的 Dyson,能夠超越 Tesla,製作外型讓人驚艷、技術又強悍的電動車嗎?根據 Dyson 創辦人的聲明,三年後就知道答案了!(責任編輯:陳君毅)
那個以吸塵器聞名世界的英國著名公司戴森(Dyson)公開聲明要造電動汽車了,成為繼格力、樂視(如果可以被稱為是家電企業的話)之後又一「跨界造車」的家電企業。
戴森創始人 James Dyson 在本週二(9 月 26 日)發布的題為《A Dyson EV》的致員工信中宣布,公司計劃投資 20 億英鎊(約合 800 億台幣)開發電動車,並表示要在 2020 年之前出產首款產品。
英國政府將向戴森提供 1600 萬英鎊(約 6.4 億台幣)資助其 Malmesbury 工廠的電池技術研究(還有一種說法是提供 1.74 億英鎊,近 70 億台幣助力戴森研發電動車)。
Dyson 擁有電池技術,做電動車沒這麼難?
Dyson 在信中透露,公司在過去兩年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由 400 名工程師組成的電動車團隊,這些工程師均出自寶馬、Aston Martin(此前和樂視過從甚密)以及特斯拉等知名車企。
當然了,目前戴森電動車還沒有原型,也不知道具體的細節參數。不過 Dyson 表示,電動馬達已經準備好,兩個不同的電池組也在研發之中。他聲稱自家的電池將比現有的電動車更加高效。「我們正從頭開始,我們所做的事是相當激進的。」Dyson 在信中表達了他對於下一份事業的決心。
Dyson 如此強大的信心來自於公司多年的技術儲備,包括其電動馬達技術以及電池技術,還有豐富的流體力學研究經驗和產品轉化能力。這些技術和能力對電動車開發大有裨益。
這不是第一次 Dyson 想跨足汽車產業
而且,戴森和汽車的淵源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給員工的信中,Dyson 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那是 1988 年,Dyson 通過一篇論文獲知,柴油機的尾氣對於人體健康危害很大。於是,1990 年,戴森在內部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團隊,用旋風分離技術做柴油機尾氣顆粒捕獲。到 1993 年,團隊開發出了可用的原型,他們為了推廣還把這款產品送上過電視節目,遺憾的是,車企對戴森的顆粒捕獲技術並不感興趣 ……。
看上去有些不務正業,所以 Dyson 毅然決然將柴油機尾氣顆粒捕獲項目砍掉。
如今,Dyson 又重新拾起了他對於汽車的熱情,不過這一次是在電動汽車上。
Dyson 有意將電動車生產線放在遠東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等地),但依然會是一款英國出口商品。Dyson 表示,「我們在哪裡生產電池,就在哪裡造車。我們認為遠東有一個很大的電動車市場。我們希望離市場近一些,相信遠東地區對電動車的反應比英國或者歐洲更快。」
Dyson 到底會帶來一款怎樣的電動汽車?我們非常期待。
——
(本文經 雷鋒網 授權轉載 ,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20 億英鎊、400 人團隊,戴森牌電動汽車 2020 年面世〉。圖片來源:Wiki,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家電界的賈伯斯】地方的媽媽都愛他,讓主婦、少女都神昏顛倒的 Dyson 創辦人
馬斯克騙大家特斯拉做了「全自動駕駛」,數名核心工程師怒遞辭呈
世上最先進的童裝: 4 個月穿到 3 歲讓衣服跟著寶寶長大,唯一缺點是長得有點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