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被設計了你知道嗎?YouTube 演算法如何讓孩子沉迷到不可自拔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花了大半的時間在觀看 Youtube 影片?你所不知道的是,小孩喜歡「重複觀看一樣影片」的天性,已經讓廣告商和玩具商嗅出巨大商機,在 Youtube 上大量製造孩子特別愛看的「卡通」(但實際上是玩具廣告)。

令人擔憂的是,「卡通」正在形塑幼兒理解的世界觀,這樣的現況父母該如何應對?究竟 YouTube 適不適合幼兒觀看?哈佛醫學院兒科教授 Michael Rich在這篇文章分享了他的看法!(責任編輯:劉庭瑋)

YouTube Kids 是不是有價值的教育工具?研究人員有不同的看法,它的價值取決於視頻以及孩子們在內容上的參與程度。其中對於內容的推薦,算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每個人小時候都渴望擁有力量。可這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們來說,太不現實了,畢竟他們什麼力量都沒有。因此,他們總要亂發脾氣、無理取鬧。(不,我要的是這個香蕉,不是那個……它們看起來是一樣,但你剛剛剝皮的那個我就是不要。)

他們只是想要自己做主!這種渴望自主的傾向,揭示了孩子們很多無理行為背後的動機。這種傾向同樣也能用來解釋 YouTube 視頻在學齡前兒童中的受歡迎程度,一些發展心理學這樣表示。

如果你沒養過 3 歲大的小孩,你可能都不知道 YouTube Kids 這個應用,它本質上是 Youtube 網站的一個精簡版,視頻內容專為學齡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進行定制。而又由於 YouTube Kids 是手機或平板上的一個移動應用,孩子們就可以在這個龐大的視頻庫中隨意點擊自己想看的內容。

YouTube Kids 的視頻首頁是由 YouTube 推薦算法生成的,推薦的依據是用戶的搜索歷史、瀏覽記錄等個性化數據。該算法的作用就相當於一個漏斗,把整個視頻庫「倒」進去,只有少數幾個能夠漏在個人屏幕上。

推薦引擎的任務之艱鉅,僅僅因為 YouTube 視頻庫的規模非常之大。「 YouTube 的推薦系統負責為其超過十億的用戶找出各自感興趣的內容,從其日益龐大的視頻庫中推薦個性化內容。」這是 Google 的研究人員在 YouTube 推薦算法論文中所作的描述。這個日益龐大的視頻庫每一天每一秒都還要新上傳數小時的視頻。而打造如此復雜的一個推薦系統則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該算法需要持續不斷地篩選這些難纏的視頻,並從中及時鑑別出最新、最相關的內容,同時忽略掉那些不必要的噪音。

YouTube 推薦系統架構:在向用戶展示少數幾個相關的候選視頻前,要先對其進行檢索和排名。(Google / YouTube)

被設計的世界觀

這裡會導致惡性循環的一個因素是:孩子們總會反覆觀看同一類型的視頻。

視頻製作者注意到最受歡迎的視頻時,就會模仿它,並期待孩子們來點擊他們的內容。與此同時,YouTube 的算法也會注意到這事,並向孩子們推薦這些視頻。只要孩子們不停地點擊這類內容,算法就會餵給他們同類的更多視頻,從而促使視頻製作者去持續地生產同樣的內容,以獲取點擊。

本質上講,這就是所有算法的工作原理,同時也是濾氣泡的由來。一小段計算機代碼就能追踪到你點擊視頻的行為,找出你哪類視頻觀看頻率最多、時間最長,然後就不停地給你推送同樣的東西。某種程度上,YouTube Kids 所提供的節目,正是針對孩子們想看的內容專門定制的。換句話說,孩子們想看的視頻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直至他們失去興趣而去點擊其他內容。

可這說明了什麼?

「直到最近,都很少有人關注這事。」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Heather Kirkorian這樣說,他是人類發展學的一名助理教授。「但過去的一年,我們真的看到了移動應用和触屏交互方面的某些研究。這是一個起點。」

兒童視頻一直是 YouTube 上觀看量最高的內容之一。例如,下面這個視頻(Masha and The Bear),根據 YouTube 的數據,它的觀看量已接近 24 億。

在 YouTube Kids 上,你能找到一些童謠伴奏的高品質動畫,視頻中往往還會附加一些從《粉紅豬小妹》這樣的知名兒童劇中所截取的片段。這些視頻裡面,播放量超過3000萬的「Daddy Finger」無疑是其中的標杆,ChuChu TV 對於此類流行兒歌的動態演繹則就不可避免了。

很多最受歡迎的視頻都透著一股業餘的味道,像出奇蛋玩具演示這樣的視頻更是如此。正如視頻的標題所描述的:有個成年人在視頻中一邊展示玩具一邊講解,如何拉扯撥弄玩具、如何剝落出奇蛋殼、如何把 Play-Doh 彩泥捏成迪士尼公主的裙子…… 孩子們對此趨之若鶩。 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喜歡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誰不想要一個驚喜?這就是兒童媒體的工作方式。」喬治城大學兒童數字媒體中心主任Sandra Calvert 說。除了驚喜之外,很多視頻基本上都是玩具廣告(比如這個用 Play-Doh 為迪士尼冰雪公主做裙子的視頻https://v.qq.com/x/page/y0393bz3db0.html,播放量將近5.6億)。他們讓孩子們在一個出奇蛋的互聯網中點擊瀏覽,享受掌控的力量,自己選擇自己想看什麼的東西。孩子們總想自己做主,即便只是看起來的樣子。

哈佛醫學院兒科教授、媒體與兒童健康中心主任 Michael Rich 說:「這就像是一次快速的頻道切換。在很多方面,YouTube Kids 更符合孩子們的注意力特點,它的時長比半小時或一小時的廣播節目更適合孩子。

把這類應用同《芝麻街》之類的老節目相對比,Rich 他們發現,在較長的節目中插入短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孩子們能保持觀看。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孩子們對於電視節目的反應。現在他們則在研究孩子們使用移動的方式,比如花多少小時、點開的什麼應用,等等。

能夠自主「選擇」要學習的內容,孩子會更「樂於學習」他們選擇的內容。

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早已拋棄有線電視的千禧一代,如今有了孩子,這就讓 YouTube Kids 一類的應用軟件流行了起來。相比過去28分鐘一集的動畫片,現在的家長更有可能會讓孩子們玩上28分鐘的 Daniel Tiger’s Neighborhood (美國知名少兒動畫)移動應用。

但對研究者來說,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群體。一個 2 歲的孩子和一個 4 歲的可能都喜歡看 Daniel Tiger,或與之類似的 YouTube 視頻,但他們所獲取的信息卻大不相同。Kirkorian 告訴我,3歲以下的兒童往往難以通過螢幕獲取到信息並將其用在生活中。許多研究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除了一些明顯的例外。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當螢幕體驗變成交互式的,3歲以下的孩子會和螢幕之間產生更強的連接。

Kirkorian 的實驗室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旨在了解交互在幼兒的訊息轉移上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她和她的同事發現,即便對於 2歲 以下的孩子,相比僅僅觀看螢幕上的內容,他們在點擊APP時所學到的知識是不一樣的。其他研究人員發現,整合某種形式的交互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信息。

「似乎是某種選擇行為、某種機制的存在讓孩子們產生了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Kirkorian說。

其中的一個解釋是,孩子們喜歡反覆看同樣的東西,直到他們真正能理解。在我小時候,我在長途旅行中看過無數次《小飛象》的錄像,以至於我能把他背下來。顯然這不反常,至少在錄像機的時代不是,隨後的節目點播與移動應用時代更不是。「如果能有機會選擇他們想看的內容,孩子們就會樂於滿足他們學習的目標。」Kirkorian說,「我們知道學習新訊息的方式是某種獎勵機制,他們所傾向於選擇的訊息或視頻正是這樣。」

喬治城大學的Calvert也這樣認為,「孩子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看同樣的視頻。其中有些是理解問題,所以他們要重複看,以看懂這個故事。孩子們常常理解不了人們的動機,但那是故事的主要驅動力。他們通常無法理解行為和結果之間的聯繫。」

同樣,孩子們對一些簡單的名詞也比較容易著迷,如大象、火車、月亮、冰淇淋。范德堡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 Georgene Troseth 說,18個月的時候,許多幼兒都表現過這種『極其熱切的興趣』。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在用 YouTube Kids 時,一般只點擊他們所熟知的內容,因為他們已經迷戀上其中的某個卡通人物或話題了。不過,這就成了研究上的一個挑戰。如果孩子只是因為認出了視頻的縮略圖而點擊它,這就很難說明他們學會了多少東西,也很難說明移動應用跟其他形式的媒介有什麼不同。

在喬治城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 Rachel Barr 這樣告訴我們:「出奇蛋視頻並不出奇,它就是節奏比較快,也包含了一些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東西——被包裹和拆開的東西。我還沒有測試過它,但由於孩子們還不能清晰地構思,所以不太可能從這些視頻中學習到新東西。」

「交互並不總是一件好事,」她補充道。

YouTube Kids 有助於孩子們的教育嗎?

對於 YouTube Kids 是不是有價值的教育工具,研究人員有不同的看法。很顯然,它的價值要取決於視頻以及孩子們在內容上的參與程度。其中對於內容的推薦,算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例如,目前還不清楚 YouTube 推薦引擎對於孩子們過往觀看行為的衡量權重有多高。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看了一系列打著學習旗號的低劣視頻,那他們是否會被推薦算法限制在一個類似的低劣視頻的濾氣泡內?

YouTube 的一位發言人告訴我,對於孩子們觀看的視頻內容,不存在人類手工的挑選,推薦算法上唯一的人工輸入來自於對應用內不適當內容的人工監控。而且,質量控制顯然也是個問題。去年有報導說,YouTube Kids 上甚至出現過米老鼠用槍互相爆頭的視頻。

YouTube 發言人 Nina Knight 表示,「現有視頻內容沒有分好壞,而只是通過算法對其進行了篩選過濾。因而不同於為孩子們精選內容和時段的傳統電視,YouTube Kids 給每個孩子和家庭推薦的是他們所喜歡的內容類型,隨時隨地都能看,這是非常獨特的。」

與此同時,YouTube Kids 視頻的製作者們必須要花費無數的時間來跟算法鬥爭,以便他們的視頻能被盡可能多地觀看,更多的觀看量才能有更多的廣告收入。

Toys Unlimited 頻道的聯合製作者 Nathalie Clark 說,「你必須要做算法希望你做的東西,不能在主題之間來回切換。」她是辭了ICU病房護士的工作全職來做玩具視頻的。

一旦 YouTube 算法確定某個頻道是一個關於軟泥、顏色或形狀視頻的來源,特別是當該頻道有給定主題的熱門視頻時,視頻製作者們偏離這個分類就會非常危險。她進一步解釋,「說實話,這個分類是 YouTube 為你選的。就像現在流行 Paw Patrol 類動畫片,那麼 YouTube 就會為你挑選 Paw Patrol。」

在 YouTube Kids上讓你的視頻迅速走紅還有一些別的策略。做足夠多的這類視頻直至掌握孩子喜歡的特點。她補充到,「我希望我能說更多,但現在說出來競爭就來了。而且說實話,沒人完全懂這些。」

人們普遍沒有 GET 到的另一點是,在移動互聯網上長大的孩子們,他們所理解的敘事方式將會徹底改變。兒童數字媒體中心的 Calvert 說,「有一系列文獻表明,閱讀更多書籍的孩子更富有想像力。但在交互時代,你不再只是消費他人所創作的內容,你也在製造你自己的東西。

換句話說,最年輕一代的移動應用用戶,正在形成對於敘事結構和訊息環境的新期望。除了在螢幕上不停地點擊,或是反反覆覆地看 The Bing Bong Song 視頻,手機對幼兒的長期影響,將同這個高度按需定制的網絡世界的其他生活,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ch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你是否常在各類豐富的科技趨勢裡流連忘返?
你是否常被創業故事弄得熱血沸騰無法成眠?
你是否喜歡很有挑戰性、嘗試新事物的工作?
我想你大概就是得了 TO 病,不加入不行了。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記得標註你要「應徵 TO 社群編輯」,才不會跑錯棚哦!
>> 
詳細職缺訊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可怕!YouTube算法如何讓小孩沉迷到不可自拔……〉。Photo credit: Venturist via Foter.com / CC BY

延伸閱讀

美國最火熱的 STEM 教育,歐巴馬大推,香港也立馬跟進!台灣卻還在原地踏步?
21 世紀最強訊息監控者:Youtube 用 AI 清理暴力影片,速度快人類 2 倍
AI 顛覆傳統教育!印度新創用 AI 為學生打造學習計畫
書卷哥翻轉台灣教育!選擇當創業「壞小孩」,賣堅果闖出新人生
葉丙成領軍的新創奇蹟!台灣遊戲化學習翻轉馬來西亞華語教育,作業變電玩超受歡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