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愛的人過世之後,我仍不斷地傳訊息給他。我知道他這輩子都不會讀我的訊息,不過我實在是太需要那種「我仍跟他緊密連結在一起」的感覺 ……。
在最愛的過世後,也許 Facebook 帳號仍有存在的意義,你可以看那些照片、看那些貼文,甚至被 Facebook「提醒」你們曾有過的美好日子。
不過,對某些人來說這些提醒反而會成為壓倒他們的存在。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你收到了自殺過世的朋友的生日提醒 ……. 那樣的二次傷害,你懂有多殘酷。
對 Facebook 來說,他們也不願意成為那個「提醒的壞人」,不過,他們並不會知道某個人是否已經過世了。更加痛苦的是,如果一對失去兒子的父母,想要刪除兒子的 Facebook 帳號,不過,他的朋友們卻想要在感到脆弱、思念時透過瀏覽他的 Facebook 排解憂鬱呢?這樣子的兩難也困擾著 Facebook。
1. 將帳號轉為「紀念帳號」
你可以事先在 Facebook 上設定,在你過世後將帳號轉為紀念帳號,Facebook 便會在該帳號的名稱上加上「Remembering(緬懷)」,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紀念帳號」,並鎖住功能,不讓任何人可以登入。
不過,並不是任何人都想這麼做,有些人死亡前,也希望自己的 Facebook 帳號能夠「真的死亡」,Facebook 也能夠做到完全刪除帳號。
2. 讓愛永存,讓你的朋友與家人能夠「使用」你的帳號
但是,還有一個可能,過世的人可能希望自己的家庭成員、朋友,能夠管理他所擁有的 Facebook 帳號。
在 2015 年,Facebook 也推出了「legacy」功能, 讓你所選擇的人成為代理人,能夠在你過世後仍可以替你更換大頭貼、接受好友邀請,或者置頂你過去值得紀念的貼文。不過是透過「管理」的方式,而不是「登入」你的帳號。
Facebook 所遇到的困境
上述兩種方式可能遠遠不足以應付 Facebook 所面臨到的困境,Facebook 在「過世」的議題上,還遭遇到了許多困難。不過,上述的兩種方式都可以從超連結中看到中文的設定說明,也許可以給你一點心理準備。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自殺的青少年,他的父親可能想看他的對話記錄,看他是否受到霸凌。很抱歉,Facebook 並不會提供相關的資料。在這一點上 Facebook 也很掙扎,不過仍認為在私人對話中的那些對話應該永久保持「隱私」。
崛起在 2000 年的 Facebook,相信在越來越久的將來,還會遭遇到更多類似的情形,而他們也在不斷摸索。
——
資料來源》Facebook Newsroom。圖片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並非偶然!Facebook 內部研發預警系統,便於評估併購與抄襲其他公司
【我在 Facebook 的日常生活】前 FB 軟體工程師談臉書最值得亞洲軟體公司借鏡的三件事
不再創新的矽谷:13 年來僅 Facebook 成為帝國,究竟是什麼在扼殺創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