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大家常常聽過 Fintech,但對於法律科技(LegalTech)的認識應該非常少吧?文章作者 Barry 同時身為 Lawsnote 創辦人和律師,有感於前陣子因為人工智慧律師的話題,讓科技和法律的話題再度被重視,於是寫了這篇介紹 LegalTech 的文章,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 LegalTech,可以被應用在哪些地方?以及 LegalTech 的重要性。希望看完以後你也能跟我一樣,對這世界上科技可以運用的領域又有更多的認識。
(責任編輯:謝秉芸)
爹不疼娘不愛的 LegalTech
LegalTech 是 Legal Technology 的縮寫,就和 FinTech(金融科技)代表利用科技讓金融服務更有效率一樣,LegalTech 指的是透過科技來協助法律服務,雖然這裡的科技泛指任何科技,但實際上對法律服務造成巨大衝擊的,主要是還是『資訊科技』。
FinTech 從 2008 年開始受到重視,隨著應用面的推展,也有越來越廣泛的討論。包含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p2p 借貸平台以及區塊鏈等等的發展,以及越來越多新創公司投入,台灣近幾年對於 FinTech 這個名詞並不陌生。
但 LegalTech 並沒有受到它應有的重視,從 2011 年開始逐年備受重視的法律科技,在台灣則乏人問津,除了偶爾『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律師』的零星討論外,鮮少有人認真看待科技可能對法律產業帶來的各種衝擊。
沈默的 LegalTech 其實正在造成巨大的影響
但衝擊其實已經發生,而且有越演越烈的情勢。就如 FinTech 是由創業公司開始,逐漸影響到金融圈,銀行和保險業紛紛開始導入越來越多科技應用一般,在英美,由創業公司挑起戰火的 LegalTech 也已經延燒到法律圈,包含 Legal Monthly Awards, British Legal Awards 和 Asian Lawyers Awards 等等的律師獎項,都已經增設了科技類或是創新類的獎項來表彰律師在科技法律應用的重大成就。
Simon Kilgour,世界十大法律事務所 CMS 的合夥人,在 2015 年就以他的保險契約審閱系統「Contract Quality」獲得當年的 British Legal Innovation Awards。
而這還只是由法律事務所主導的開發,在新創公司有更多已經獲得初步成功的應用。根據史丹佛大學所成立的法律資訊中心 CodeX 的資料,目前世界各地至少有 700 家法律科技的新創公司,其中 600 家成立在 2012 年後。
而這還只是以歐美為中心的統計資訊,若加上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LegalTech 新創公司的數量會超過 1000 家。

不只是新創公司看到了 LegalTech 的發展機會,創投圈對 LegalTech 也逐漸重視,根據 CB insight 的資訊,美國在 2016 年,創投對 LegalTech 新創公司的投資筆數來到了 67 筆,意味著有至少 67 家 法律科技新創公司受到了創投的青睞。

在今天,美國的 LegalTech 新創公司市值總計約在 100 億美金,大約是台灣法律服務業總產值的 5 倍。
到底什麼是 LegalTech?
然而法律科技聽起來畢竟仍然是個很空泛的名詞,雖然我們大致上可以想像是將資訊科技應用在法律服務中,然而實際上的應用,即使是屬於法律產業的核心提供者如律師,對這些應用的場景也相當陌生。
為了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法律科技,並且可以發揮想像力,讓科技來協助法律人,我們希望透過一連串的介紹來讓大家對法律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
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介紹 LegalTech 新創公司的應用,可以從他提供服務的對象來區分。法律服務的核心是由法律專業工作者,主要是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給當事人。
而 LegalTech 新創公司在其中扮演了 3 種角色:
- 協助律師增加工作效率。
- 直接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
- 作為當事人和律師之間的平台,同時向律師和當事人提供服務。
目前看來,這三類型的 LegalTech 公司的數量差不多,但在發展順序上,2011 年的創業公司是以第 2 種類型先開始發展,代表性的如提供文件自動化的 LegalZoom。
而第 3 種媒合當事人和律師的平台則從 2012 開始逐漸成熟,代表性的 Avvo 已經取得 1.32 億美元的融資。
而 2016 開始則是第 1 種類型的服務越來越受重視。最近台灣有許多媒體所報導人工智慧律師的 Ross Intellgence 則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應用。
LegalTech 的發展
若我們把目光從北美移到英國以外的歐洲地區,從 2015 年開始,歐洲大陸的LegalTech 也有興盛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德國及瑞士,在法律體系中這是一個代表性的發展,LegalTech 的衝擊已經從普通法國家影響到了大陸法系的國家。
亞洲目前只有中國和印度對 LegalTech 有基本的重視,並且逐漸開始形成規模性的組織。
台灣的 LegalTech 起步很早,2000 年的『法易通』是媒合平台的原型,2013 年的『評律網』後來成為中國主要 LegalTech 新創公司『無訟』與『理脈』的樣板,核心成員也在這兩間公司擔當要職。
但受限於諸多因素,台灣的 LegalTech 發展僅限於此,之後法律圈對於科技發展的資訊一直缺乏很好的管道,大多的科技和法律業無關所以也難引起法律人的注意,直到前陣子的人工智慧取代律師議題,才又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儘管如此,LegalTech 的發展仍會持續延燒,預計可能在明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的法律圈會對 LegalTech 所帶來的影響會有比較深入的體會。
(本文經作者 Lawsnote 創辦人 Barry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甚麼是 LegalTech?為什麼我們要知道 LegalTech?〉,首圖來源: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延伸閱讀
一擊兩命:APPLE CARE+和 MOD 的死,請落後古板的台灣法律負責
創業者決定商業模式那刻起,就該考慮法律問題 — 專訪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馮昌國
【馮昌國法律專欄】政府的 Fintech 實驗創新條例,符合創業者的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