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這真的太誇張了,我是在看矽谷版的八點檔嗎?精彩程度可以拍成電影了吧。和 Waymo 的官司,竟然也是卡蘭尼克早就佈好的局之一,這樣的心機和頭腦拿去幹點好事有多好?
(責任編輯:謝秉芸)
作者:允中、李根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出處
2016 年 8 月,Uber 以 6.8 億美元收購了創立不足一年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堪稱「天價」。
然而因此而起的商業糾紛,現在不僅讓 Uber 深陷 Waymo 專利訴訟案,也讓 Uber 創始人及前 CEO 卡蘭尼克雪上加霜。
有人確信,Waymo 的訴訟讓 Uber 承擔了重大的法律,財務和聲譽風險,如果卡蘭尼克當時披露自己已知的重要事實,這些風險本可以減少或者避免。
確信且近日把卡蘭尼克告上法庭的人,正是卡蘭尼克的 A 輪投資人,持股 Uber 13%股票,約有 20% 投票權的大股東 Benchmark Capital。
Benchmark Capital 在訴狀中歷數了卡蘭尼克原本需要披露的已知訊息。對比此前公開訊息,Uber 天價收購 Otto,像極了一場卡蘭尼克自編自導的一齣戲。

大股東 Benchmark Capital 訴卡蘭尼克
明線: Uber 收購 Otto
Uber 大股東 Benchmark Capital 先說了第一條時間線,即公眾所知的 Uber 收購Otto,並與 Waymo 開始發生關係的全過程,共有四個階段:
1)2016 年 2 月,卡蘭尼克聲稱准備收購自動駕駛新創公司 Otto,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是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曾經在 Google 的自動駕駛部門(也就是現在的 Waymo )任職,是核心工程師;
2)2016 年 4 月, Otto 收購案被提交至 Uber 董事會,並於 2016 年 4 月 11 日簽署了收購備忘錄,在討論這項交易時,卡蘭尼克反覆向董事會強調,收購 Otto 將會是 Uber 業務的轉型,誇讚萊萬多夫斯基是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工程師;
3)2016 年 8 月,正式對外公佈收購案,涉資 6.8 億美元, Uber 併購 Otto,後者創始人萊萬多夫斯基攜團隊進入 Uber ,任職副總裁,全面掌管 Uber 自動駕駛業務;
4)2017 年 2 月,Waymo 起訴 Uber 涉嫌竊取商業機密,並聲稱萊萬在離職創辦Otto 前,下載了 1.4 萬個高度機密的 Waymo 文件,包括 Waymo 專有的電路板設計方案。Waymo 還進一步指責萊萬使用這些竊取的文件來開發 Uber 的自動駕駛汽車。
暗線:連董事會都蒙在鼓裡
但隨著訴訟的進行,另一條時間線被牽出,甚至連 Uber 董事會都毫不知情。有證據顯示,萊萬與 Uber 有著長期的關係,特別是與卡蘭尼克之間的關係更是「說不清」。
首先,最近公開的文件顯示, Uber 和萊萬早在 2015 年 5 月 20 日,就開始討論某些技術問題。2015 年 10 月 – 12 月 11 日期間,萊萬和 Uber 的代表已會見過五次。
另外,在一次一對一的會面後,卡蘭尼克親自建議:萊萬應該創建一個公司,然後 Uber 來收購。早在 2016 年 1 月,卡蘭尼克就預計到可能會和 Waymo 打官司。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收購 Otto 盡職調查的一部分,Uber 曾委託法務顧問 Stroz Friedberg 準備一份關於 Otto 或萊萬是否擁有屬於 Waymo 的任何文件或訊息的報告。Stroz 訪談了 Otto 團隊的五個人,並對他們的電腦和其他設備進行廣泛的審查。
Waymo 認為,這次調查足以讓 Uber 知道萊萬是否持有 Waymo 的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調查人萊萬曾經試圖阻止在訴訟中使用 Stroz 的報告。
而且早在 2016 年 6 月 – 收購案官宣前,卡蘭尼克已經得知 Stroz 報告的內容,但他單方面決定不向董事會披露調查結果,因為他擔心這會影響他對董事會的控制。
更加不利的消息是,最近的公開訊息表明,最早在 2016 年 3 月 11 日,萊萬多夫斯基就已經匯報給卡蘭尼克,Nina Qi,Cameron Poetzscher,Lior Ron,他擁有的五張光碟中包含 Google 的訊息。
但這些訊息,卡蘭尼克都選擇了「留中不發」。
最後,在 Waymo 起訴 Uber 的幾個月裡,Uber 方面還拒絕停止萊萬的工作。大股東 Benchmark Capital 據信這些決定由卡蘭尼克親自部署,他一直積極阻止任何解僱萊萬的嘗試 – 直到不得不做出決定 – 2017 年 5 月 26 日,萊萬多夫斯基最終被 Uber 解僱。
18 天後,2017 年 6 月 13 日,卡蘭尼克也在董事會的壓力下,公開宣布辭去 Uber 的總裁職位。
卡蘭尼克內外受困,歸期縹緲
當然,Uber 如此風雨飄搖之際,大股東 Benchmark Capital 親自把卡蘭尼克告上法庭,原因並不只是知情權未得到滿足。
更核心的原因是卡蘭尼克正在嘗試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重掌董事會,並導演「賈伯斯式」的回歸 — 而且伏筆早已埋下。
去年 6 月,Uber 董事會在卡蘭尼克的主導下,計劃將席位從 8 人增至 11 人,卡蘭尼克是唯一一個有權指定新增席位所屬的人,而且其中一個被保留給卡蘭尼克自己。
當時包括 Benchmark Capital 在內的董事會通過了這一計劃。
不過,Benchmark Capital 現在表示,如果當時知道其後讓 Uber 千夫所指的一系列事件 —性別歧視,性騷擾醜聞,以及收購來的 Otto 跟 Waymo 糾紛,卡蘭尼克都事先知情,他們都不會同意新增 3 個董事會席位。
現在,暫時從 CEO 退位的卡蘭尼克還想運用自己在董事會埋下的伏筆回歸,Benchmark Capital 不僅實名反對,還希望用訴訟解決問題。
Uber 內外交困,「無人駕駛」的尷尬狀況還在繼續。
(本文經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Uber 天價收購 Otto,只是卡蘭尼克自導自演的一齣戲?〉。)
【Tech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你是否常在各類豐富的科技趨勢裡流連忘返? 你是否常被創業故事弄得熱血沸騰無法成眠? 我想你大概就是得了 TO 病,不加入不行了。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記得標註你要「應徵 TO 社群編輯」,才不會跑錯棚哦! >> 詳細職缺訊息
延伸閱讀
巴菲特的成功都靠這套超級心法!樂視和 Uber 會出現危機,就是因為不懂「詠春拳」
【私怨還是政治鬥爭?】Uber 投資人把前任 CEO 告上法庭不解恨,還要把他趕出董事會
Uber 新 CEO 候選人有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赫然在列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