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大物九寨溝於8月8日晚間發生重大地震,造成該地附近的觀光區域一片混亂,而大陸政府也積極動員進入搶救。

除了這些實際在現場的救難人員以外,還有一批人在網路上發揮了媒體與社群媒體的力量,用他們自身的專長–科技,來幫助現場的人們。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幫助這次的地震災情的。

(責任編輯:林厚勳)

擁有絕美水景的九寨溝迎來一年中最多的遊客,也同時迎來一場災難。

8日晚21:19地震發生時,身處成都的雷星正在飯館裡吃串串。杯中的水面突然震盪,她立刻意識到,地震又來了。但身處一樓,且算不上十分強烈的震感讓她和朋友選擇待在室內。

這種鎮定和直覺多少來自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她清楚記得這個日子。同樣在成都,7層的老房子頂樓,巨大的轟隆聲像飛機低空擦過頭頂,燈、桌子、書櫃頃刻間掉落或倒塌。「那還是可怕多了。你一定會跑。」雷星說。

但災難畢竟是災難。震中的房屋損毀和人員傷亡情況逐漸通過媒體和社交平台發酵,雷星所在的「大龍燚」工作微信群也熱鬧起來。集體經歷過512地震的同事們想盡快組織物資,支持災區救援。

離倉庫近的同事趕回來清點方便米飯,午餐肉和礦泉水數量,整理裝箱車。由於高速已封路,不允許社會救災車輛進入,他們只能將物資送到成綿高速入口,交接給救援隊伍。

「也許會有很多非議,說我們借勢炒作,但我們仍然選擇在第一時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總會比鍵盤俠們做的多一些。」雷星對36氪說。

更多的網路大公司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

「頭條尋人」負責人曾華和同事徹夜未眠。地震後,他臨時拉起了一個7人的「突發事件尋人平台反應群」,以協調技術和運營崗位的工作。一個多小時後,今日頭條「九寨溝7級地震尋人平台」正式上線。

「一開始我們發在朋友圈,很多人自發轉。之後就在app中做精準推薦,」曾華告訴36氪,「震區附近的人會收到,如果不在震區,經常關注社會新聞和災害的用戶也會收到。」

到凌晨2點,後台已經有六、七百條尋人信息,以至於曾華又調撥了4位審核人員,以確認每一條發佈出去的信息準確無誤。

「頭條尋人」是今日頭條去年2月啟動的一個公益尋人項目,運轉機制是在失蹤地點附近,直接彈窗尋人。借助頭條的大數據分析,他們能夠把尋人啟事按照地理位置,優先推薦給走失者所在地的用戶,這大大提高了尋人概率——截至2017 年7月20日,「頭條尋人」共彈窗找回2585人。

突發事件尋人服務則是日常尋人的延伸。「最初開發時,我們希望它最好不要派上用場,但如果需要,它能第一時間發揮作用。」曾華說。

截至9日19時,「九寨溝7級地震尋人平台」收到尋人信息1651條,自報平安159人,有32人通過「尋人」找到,72人通過「自報平安「找到。繼今日頭條之後,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也相繼上線了類似的尋人服務。

美團旅行川渝藏區BD龔豔平時的工作是和大大小小的酒店打交道。地震之後,她有了一項緊急的臨時任務:找出仍在正常運營的酒店房源,讓震中受災的遊客們免費入住。

「有的遊客在中途開車疲勞了,或者有驚嚇、高反不適的,可以從九寨溝出去之後在這些酒店落腳一會,然後再繼續趕路。」龔豔告訴36氪。9日上午,在九寨溝通向外界的沿途,由美團協調的可接納受困者的酒店達到20家。

正值雨季,加上餘震的可能,更靠近溝口的酒店則把客人組織起來,撤離到開闊地帶。

沒能倖免於難的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酒店之一。它是包括攜程和美團旅行在內的許多OTA的供應商。

深氪 | 九寨沟地震后22小时:行动!行动!

震前的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

深氪 | 九寨沟地震后22小时:行动!行动!

震後的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圖:楊林

在線旅遊公司成了這次災害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攜程公關部在9日早晨組建了一個「四川地震現場連線」群,以應對記者們對前方災情和公司處置情況的問詢。群裡的媒體記者、攜程工作人員和一線導遊超過了60人。一張照片顯示,攜程總部用於監測門票、火車票和app實時在線情況的三個大屏幕上,四川省被統一標紅,作為重點觀測區域。

在這個微信群中,攜程導遊東周用語音文件通報了他的最新動向。他帶領一支以京滬散客為主的37人旅行團,8日遊完黃龍後,原定於9日的九寨溝行程被地震中斷。他們只好在距離九寨溝70公里的川主寺住下。眼看當地酒店的許多人跑出房間,東周的客人們也感到恐慌。

這是驚魂甫定的一晚,但預報顯示餘震隨時可能發生。東周把客人按家庭集中到房間,在地板擺上倒置的礦泉水瓶,囑咐男士們「千萬不要休息」,一旦有餘震,立刻叫醒其他成員撤離。他自己則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也是這個凌晨的2點多,京東CEO劉強東在微頭條上發了一條消息:「今夜京東對九寨溝的救援物資就會出發!」與此同時,在位於成都的京東物流西南分公司,胡建波帶領同事正在裝箱。裝箱物品包括食物、雨衣雨鞋,還有保暖的毛毯、帳篷和棉被——這些物資一部分來自成都慈善總會的儲備,另一部分來自京東捐贈。

凌晨4點,這個由11人、5輛貨車組成的車隊出發。一切順利的話,12小時後可抵達九寨溝縣。為了避開此前的茂縣塌方區域,京東車隊選擇從綿陽進入。

京東物流有參與賑災的慣例。覆蓋全國2600個縣區的龐大網絡,讓他們可以快速響應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廬山地震,魯甸地震發生時,京東都曾派出過車隊。最近的一次是兩個月前的茂縣塌方。

37歲的胡建波加入京東物流三年半,此前是駕齡超過15年的老師傅。在京東,他多次參與過地震救援物資的運送。最重要的經驗只有一條——密切觀察,以防山石滾落。正因如此,胡建波為每輛車上配備了兩個人,司機緊盯路面,副駕駛負責觀察山體上是否有石頭和煙。「有煙就說明有石頭在掉。」胡建波對36氪說。

一路上,和他們逆向行駛的車流十分密集——既有正在撤離的遊客大巴車,也有往外避難的當地人。物流貨車又大而笨重,稍不留神就會造成堵塞。「到了鎮上之後,最重要是聽從指揮,不添亂。」他說。

距離九寨溝景區最近的美團漳扎鎮騎手則兵分兩路,自發地採購了200多件礦泉水和90多箱方便麵,發放給景區附近的被困者。九寨溝夏季晝夜溫差大,晚上微涼,人們裹著白色棉被,成團地倚在地上,美團外賣員工作服上的反光條十分顯眼。當一名負責人稱他們來自美團時,人群中的一位女士大聲表達了感謝。

除了在一線應對災情,攜程也迅速處理了大量退訂請求。來自攜程官方的不完全統計,受到地震影響的攜程業務包括預訂機票、酒店、跟團游、定製游、租車等,身處當地和即將出行的用戶,一共超過3萬人——其中酒店退訂超過1.2萬人,跟團游自由行退訂超過5000人,機票受影響超過5000人。

大公司的自發行動之外,更多的普通用戶在社交網站上生產內容、傳播信息。

微博依然是公共事件傳播最快的社交平台。除了有災民發佈現場圖文,與當地人聯繫的網友們也登上了熱搜榜——一對正打著遊戲的網友,一方突然說「地震了」然後掛機,「快走,安全第一」、「放心,我不會舉報你們的」,成了地震當晚的正能量之一。

在知乎,搜索欄可以看到被推薦的「四川九寨溝7級地震」。「當地目前情況如何?」 成為該搜索下的熱門問題。這個建於8日晚21:46、最初只有一張「華商報」微博截圖的問題,經過一夜一日的實時更新,內容已非常豐富。截止9日18:20,這個話題已有超過5000名關注者,瀏覽量超過314萬次。

快手是另一個信息傳播迅速的社交平台。通過「地震」話題標籤進入,大量的現場短視頻就會湧入視野。搖晃的大燈、遍地的瓦礫和廣場上焦灼的人們,比圖文更有衝擊性,也因此獲得了非凡的傳播力。一名ID為「瞌睡蟲瞌睡睡」的快手用戶一共上傳了9條災區的短視頻,其中一條記錄前方百米處塌方的視頻被播放了79萬次。

36氪聯絡到的一位男士表示,由於通訊信號不暢,從昨晚到現在,他和身處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的女朋友一共通了兩次電話,每次只有短暫的20幾秒。好在一切平安。

但據36氪前方記者發來的消息,昨晚就在天堂酒店的不遠處,一家三口被砸在某棟建築的石板下,父親和孩子當場死亡,母親被砸成重傷。

截止發稿時的最新消息,九寨溝地震共計19人死亡,247人受傷。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k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深氪 | 九寨溝地震後22小時:行動!行動! 〉。)

延伸閱讀

地震帶的台灣必學:提前 71 秒發出 7.0 大地震預警,中國的智慧防災系統怎麼做到?
【我們沒有智慧防災】日本大地震善用網路直播,氣象達人慚愧台灣好落後
搶下關鍵保命時間,地震預警 APP Myshake 守住民眾性命安全
Google 推出「尋人服務」,支援菲律賓風災協尋失蹤人口
YouTube 提供日本震災尋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