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進軍核融合領域!新能源開發進度有點猛,拯救全人類有譜?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很早之前我們就有一篇文章提過 Tri Alpha Energy 這間新創公司。虎嗅網提到:「美國創業公司似乎比政府更有發言權。雖然美國政府曾投入數十億美元在這一領域上進行研發,但一些創業公司在核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有些甚至超過了政府研究項目」。隨著這幾年氣候變化越來越明顯,Tri Alpha Energy越是卯起勁,致力發展替代能源。近日,Google 宣布與  Tri Alpha Energy 合作,在雙方資源能夠互相利用的情況下,Tri Alpha Energy新能源開發進度整個好棒棒。據他們所說「以前實驗可能需要一個月才有結果,現在只要短短幾小時。」而這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人類生存危機?還請巨頭加把勁,世界靠你了!〈責任編輯:陳思寧〉

人類一直想獲得乾淨、安全、無限的能源,核融合承載了這樣的希望,由於氣候變化帶來了更大挑戰,我們需要削減碳排放,這種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大家對核融合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近日,Google 宣布與一家核融合公司攜手合作,開發了一套新的計算機算法,它可以明顯加快等離子體實驗的進度,推動能源技術的進步。

Google 的加入

上文提到的這家核融合公司名為 Tri Alpha Energy,曾得到了微軟聯合創始人 Paul Allen 的支持,獲得了 5 億美元的投資。這次與其合作的是 Google 研究(Google Research)部門,開發所謂的 Optometrist 算法,可以將高性能計算與人類判斷結合起來,為複雜問題找到新的、更好的解決方案。

核融合就是原子在極端溫度下結合並釋放大量能量,它是一門相當複雜的技術。核融合的物理反應涉及到非線性現象,也就是小小的改變可以對結果造成很大影響,在工程上如果要讓等離子體暫停是相當困難的事。

Google 加速科學團隊(Google Accelerated Science Team)的 Ted Baltz 說:「儘管 Google 擁有龐大的計算資源,這件事還是超出了我們的所知範圍。」正因如此,科學家將計算機學習方法與人類輸入結合,然後讓研究人員選擇。研究人員根據直覺挑選自己認為最有希望的選項,相當於測試眼睛時挑選最清晰的文本。

Baltz說:「我們將問題歸結為一點:讓我們找到等離子體是怎樣行動的,這些行動是人類等離子體物理學家認為有趣的,當我們這樣做時不要干擾機器。人類與計算機合作可以將工作做得更好,比單獨做更好,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前,Tri Alpha Energy 正在用 C2-U 機器做實驗,有了 Google 的幫助,實驗進度明顯加快,以前可能需要一個月,現在只要短短幾小時。算法告訴我們等離子體的運行有什麼異常之處。團隊將系統能源損失降低了 50%,這樣一來總的等離子能就會增加,只有達到關鍵臨界點聚變才能進行。

Tri Alpha Energy 總裁、CTO Michl Binderbauer 說:「如果沒有先進的計算技術,要完成這樣的事可能要好幾年。」他還說公司的目標是在 10 年之內發電,最近,Tri Alpha Energy 還邀請美國前能源部長 Ernest Moniz 加入董事會。

C-2U 機器每 8 分鐘就能完成一次實驗。當中包括這樣一個過程:用一束氫原子轟擊等離子體,讓它在一個磁場內旋轉最多 10 毫秒。這樣做主要是看等離子體是否像理論預測的一樣行動,看它是否按理想路線行進,如果路線是理想的,聚變反應堆生成的能量就會比消耗的多。

有了 Optometrist 算法,研究人員可以找到正確的配置方式,看清哪種氫束能夠完全平衡冷卻損失,也就是說處理完成之後等離子體的總能量會上升。

全球電商大趨勢下,你屬於 哪一種競爭類型

現在 C2-U 正在被更強大、更複雜的機器 Norman 替代,新機器是根據公司聯合創始人 Norman Rostoker 命名的。7 月份,Norman 生成了第一個等離子體,如果實驗成功,接下來 Tri Alpha Energy 就會製造一台演示發電機。

其他核融合項目

許多團體都在追求核融合夢想,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可能是 Iter 項目,這是一個由公共資金支持的項目,項目地點設在法國南部。整個項目投資 180 億歐元,合作者包括美國、歐盟、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日本,Iter 要建一個 7 層設施。

Iter 使用的是傳統的託卡馬克裝置,也就是環形反應堆,它的目標是在 2025 年生成第一個等離子體,然後不斷擴大規模,2035 年輸出功率達到最大。如果成功,Iter 將會為第一座核融合電廠奠定基礎。現有核電站採用的是核分裂技術,不是核融合。

一些團隊也在開發不同的核融合反應堆,其設計可能更好、更小。德國投資 10 億歐元建了一個反應堆,2016 年正式投入運營,它使用了仿星器,在裡面等離子體環會變成莫比烏斯環( Mobius Strip)一樣的形狀,這樣就可以連續運行,與託卡馬克裝置不同,託卡馬克裝置的等離子體是以脈衝形式運行的。

還有一些私營企業也在研究,它們聘請了許多經驗豐富的核融合研究人員,General Fusion 正是這樣一家公司,它用熔鉛和鋰旋渦牽制等離子體,這家公司獲得了亞馬遜創始人 Jeff Bezos 的投資。

2014 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著名的 Skunk Works 團隊曾經說過,10 年之內它們就可以造出卡車大小的聚變廠,它的言論招來批評,批評者要求它公佈細節。Tokamak Energy 是一家英國公司,它使用的是粒子加速器技術與高溫超導技術,還有其它一些公司也一樣,比如 Helion Energy 和 First Light Fusion。

Tokamak Energy 主管 David Kingham 說,Tri Alpha Energy 的項目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進步。他認為:「雖然在基礎研究方面由公共資金支持的實驗室表現更好,但是私人實驗室創新速度更快,接受新技術的速度也更快。」 4 月份,Tokamak Energy 的新反應堆生成第一個等離子體,這是 5 年內開發的第三個反應堆,公司的目標是在 2018 年讓等離子體溫度達到 1 億度,這是核融合需要的溫度。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氪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Google 進軍核聚變領域,這會是未來理想的新能源嗎?〉。)

迎戰電商市場,最適合你的決勝經營戰技是什麼, 立即測驗 找出你的經營盲點!

延伸閱讀

乾淨能源等不及!不理政府拖拖拉拉,美國新創紛紛投入核融合發電
6/25 全球科技綜觀:校方樂見大一生試製核融合反應爐,但國家只想先罰錢
人類生存危機!霍金:500 年內必須在太空找到新家,否則我們將滅亡
衣服穿著也可以同時充手機?陸學者發現了綠色新能源新材質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