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185 公克、5 GB。就現在的科技來說,這個規格聽起來實在是很普通。這可是第一代 iPod 的標配,在當時是劃時代的產品。
不過,就算在當時,講出「185 公克、5 GB」仍讓人興趣缺缺,賈伯斯深諳此道,他轉個彎,換個說法「把 1000 首歌放進口袋裡」,完美地將重量與容量在所有人腦中具現化出來。這就是「數字」的魅力,換句話說,也是「會用數據說話」的人所擁有的獨特魅力。(責任編輯:陳君毅)
向賈伯斯學習數字使用法
若說到以壓倒性說服力風靡全世界的人物,應該有很多人會想到已故的史蒂夫‧賈伯斯(1955∼2011)吧?如果有一項問卷要大家選出一個簡報達人的話,我想賈伯斯應該會獲得壓倒性多數的支持,成為第一名。
為了解開賈伯斯魅力之謎,世人紛紛從不同的切入點去分析他的簡報方式,但任何時候都一定會被提到的一點,就是他有多麼擅長使用數字。
數字如果只是被一股腦的排列在眼前,很容易使對方感到疲倦或無聊。唯有讓人理解當中所含的意義,才能發揮出數字的巨大力量。
以下就來舉幾個例子吧。
把 1000 首歌放進口袋裡
2001 年 10 月 23 日,蘋果發表了一款劃時代的可攜式數位音樂播放器,那就是 iPod。第一代 iPod 的「賣點」是機身輕達 185 公克,並且擁有 5GB 的大容量。
不過如果只說:「這次新推出的可攜式數位音樂播放器是 185 公克,容量為 5GB。」想必應該沒有多少樂迷能夠理解那是一款多麼劃時代的產品吧。
所以賈伯斯在介紹 iPod 的時候,完全不使用「185公克」或「5GB」等數字。取
而代之,他所使用的是以下這句簡短的廣告語:「把 1000 首歌放進口袋裡。」
真是無懈可擊。
用「1000 首歌」取代「5GB」,用「放進口袋裡」取代「185公克」,這讓 iPod
帶來的衝擊瞬間提升數十倍。
把龐大的數字換算成「單位平均量」
再介紹一個賈伯斯使用數字的例子。
在 2008 年的 Macworld 上,賈伯斯曾介紹說 iPhone 在開賣後的 200 天內,達到 400 萬支的銷售量。
「400 萬」確實是一個很厲害的數字,但一旦數字大到一定程度,一般人通常就
很難產生具體的想像。對於「400 萬」、「40 萬」以及「4,000 萬」的印象沒太
大差別的人也不在少數。
當然,賈伯斯本人非常清楚這件事,因此他當下立刻補充道:「平均計算下來,等於每一天賣出 2 萬支 iPhone。」
雖然是非常簡單的計算結果,但經由這樣簡單的形式讓大家理解「200 天內銷
售 400 萬支」的意義以後,相信各位一定能夠感覺到數字的說服力有了飛躍性
的提升。
就像把「200 天銷售 400 萬支」換算成「平均 1 天銷售 2 萬支」比較容易理解
一樣,只要把龐大的數字換算成「平易近人的單位平均量」,就能更容易傳達
出數字的意義。
一兆,到底有多大呢?
比方說 1 兆日圓(約新臺幣 3,000 億元)好了。請問你能夠正確無誤的想像出「1
兆」究竟有多大嗎?事實上,在我的長女(當時 5 歲)問我「數到 1 兆要花多少時間」之前,我也從來沒有思考過「1 兆」究竟有多大。經我長女這麼一問,我當場就概算了一下。
「假設 1 秒數一個數字的話(雖然隨著位數增加,應該會追不上這個時間),1
小時總共有 3,600 秒,1 天有 24 小時,所以 1 天大約有 9 萬秒吧。姑且當作 1 天可
以數到 10 萬好了。1 年大概可以數到 3,650 萬 ⋯⋯ 所以 3 年可以數到 1 億左右。這樣的話,因為 1 兆是 1 億的 1 萬倍⋯⋯喔!竟然要花上 3 萬年的時間啊!」
我自己一個人驚訝完後,就對長女說:「就算不吃飯也不睡覺,一整天都在數數字,也要花上 3 萬年左右的時間喔。」結果不出所料,他的反應果然是:
「什麼∼∼∼∼∼!\(◎o◎)/!」
這答案讓她嚇了好一大跳,真是個不錯的反應(笑)。嚇完女兒讓我覺得很滿足,不過 3 萬年確實是很不得了的數字。
原來 1 兆是這麼大的數字啊。「兆」這個單位,我只有在國家預算或細胞數量上看過,平常幾乎不會用到這個單位。更何況這輩子大概都不會有機會親眼目睹「○兆個」東西同時存在的畫面吧。
所以我們無法實際體會「兆」的規模也是很合理的事。
——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為什麼用數字說話的人很有魅力:任何人都可以學會的數學式邏輯思考》,由今周刊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Surian Soosay, CC Liccensed。)
延伸閱讀
人際關係的藝術祕技:如何讓對方在短時間內對你有好感?
誰說人人都能當 PM?缺乏邏輯關鍵能力拜託趁早轉行
用數據教小孩!瑞典從小訓練「數據邏輯思考」,成為造就 Spotify、IKEA 的創新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