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權力遊戲東南亞創投版:阿里巴巴和騰訊雙雄爭霸,誰能笑到最後?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東南亞市場的潛力被很多人看到了,而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更搶先其他矽谷的科技公司,在東南亞先灑下投資的種子。搶奪這塊大餅的戰爭,現在才剛要開始而已。

(責任編輯:謝秉芸)

兩個全球性的科技力量正在攪弄東南亞創投圈的生態環境,他們不是 Google,臉書等矽谷科技公司,而是來自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為東南亞創投企業提供最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最成功的商業經驗。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意識到東南亞地區的潛力,開始加入到這場「戰爭」中,這意味著未來「狹路相逢」後,會有更多戲劇性的故事發生,歡迎收看 – 東南亞技術創投版權力的遊戲。

智慧手機像是一劑催化劑,開啟了東南亞的技術發展潛力

東南亞代表的包括 6 個主要的市場 – 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擁有超過 6 億消費者,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中產階級人數也呈上漲趨勢。

智慧手機像是一劑催化劑,開啟了東南亞市場這個「魔盒」。像印度一樣,東南亞的網路用戶,大多數人已經跳過了 PC,直接跳到手機和平板電腦,在移動端進行消費。

根據 Google 去年聯合撰寫的一份報告稱,東南亞有 2.6 億網路用戶,月活超過 380萬。預計到 2020 年,東南亞使用網路的人口將增長到 4.8 億。

到 2025 年,該地區由網路產生的經濟效益將達到 2000 億美元,比 2005 年翻了6.5 倍。僅電子商務一項業務就會從 2015 年的 55 億美元上升到 2025 年的 880 億美元。儘管離中國還有一定差距,但這些數據的確表明,和印度一樣,東南亞是一個具有技術發展潛力的地區。

 

從興趣到投資,東南亞成了中國科技巨頭出海第一站

過去一年,中國企業被東南亞市場的潛力所吸引了,從最開始的有點興趣發展到了跑馬圈地。

阿里巴巴 2016 年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新加坡電商公司 Lazada,這是中國科技企業在該地區的第一筆主要投資。今年 6 月底,阿里再度斥資 10 億美元增持Lazada,持股比例由去年 51% 提升至 83%。

在阿里的資金扶持下,Lazada 開始發展壯大其業務,收購了零售快遞服務初創公司Redmart,並開始與 Uber 和 Netflix 合作,在新加坡推出類似亞馬遜的會員服務。Lazada CEO Max Bittner上個月向 TechCrunch 表示,阿里巴巴的經驗和資金的支持在 Lazada 身上,正在發生效應。Lazada 將把目前的服務,從新加坡擴展到更多東南亞市場。

阿里巴巴初探市場後,旗下螞蟻金服也開始對東南亞金融科技創企進行投資,與泰國支付企業 Ascend Money 簽訂合作協議;入資菲律賓數字金融平台 Mynt;正式進入印尼市場與當地第二大的媒體公司 EMTEK 建立合資公司;投資新加坡金融科技初創公司 M-DAQ。

與此同時,騰訊也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去年底,騰訊全資收購泰國最大門戶網站 Sanook,覆蓋泰過半網民。同時還投資了 1900 萬美元,與泰國數字內容平台Ookbee 聯手成立新公司。

在產品方面,騰訊積極推動其免費播放音樂服務 Joox 在東南亞與流媒體巨頭 Spotify 的競爭,今年 5 月騰訊領投了美國人氣音樂平台 Smule,該應用在東南亞地區有強大的吸引力,騰訊打算藉此繼續擴張亞洲市場。

新加坡風投金門 V 創始合夥人表示,騰訊和阿里在東南亞的一系列動作,都顯示了他們對這個市場的興趣。在東南亞地區,電商,電子支付和市場空間都有成熟的機會。

暗潮湧動的東南亞創投圈,到底挑哪一邊站?

除了那些已經公佈的投資消息外,還有很多很多的交易在暗搓搓地進行之中。根據TechCrunch 的了解,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與至少十幾家東南亞電子商務或 Fintech領域開展業務的初創公司進行了商談,希望在他們需要投資時「分一杯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技投資者向 TechCrunch 表示,騰訊和阿里巴巴正在「改寫」東南亞的創業生態系統。

在電子商務領域,騰訊的戰略盟友京東與印尼的電商平台 Tokopedia 緊密相連,今年 5 月有消息稱,京東計劃斥資數億美元投資了該電商公司。不過,Tokopedia 此前接受過軟銀的投資,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也在和該公司進行談判,希望能夠投資一筆。鑑於阿里巴巴與軟銀的關係,Tokopedia 要進行二選一了。

除了電商和金融科技領域,戰火還蔓延到了共享出行上。今年 6 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打算考慮參與東南亞打車平台抓斗融資,直面對手烏伯的競爭。TechCrunch 的消息稱,阿里巴巴也與另一打車平台 GO-JEK 進行了會談,不過 GO-JEK 選擇接受了騰訊的投資。

全球創始人資本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負責人 Leon Hermann 曾表示過:中國市場經常出現殘酷的浴血競爭,在東南亞從未出現過。看來他的這種說法開始被打破了,二選一的「戰爭」已經在新加坡,印尼和泰國出現了,未來可能還會蔓延到更多的東南亞國家。

 

騰訊和阿里只是第一批,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進入者

雖然騰訊和阿里巴巴是進入東南亞市場最早也是最有分量的玩家,但這絕不是結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採取相同的手法進入到這個充滿「金錢誘惑」的市場。

早期風險投資公司 SeedPlus 的運營合夥人 Michael Smith 向 TechCrunch 表示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生態系統的樞紐,將繼續吸引中國企業和中國風投的重大投資興趣。中國的共享單車摩拜和奧多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新加坡作為海外擴張的第一步;背靠中國的 Consetium Nesta 正在以前約 110 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的全球物流物業。

除了中國以外,東南亞當然也會吸引歐洲和美國科技大公司們的目光,只不過他們的動作稍微慢了一些。目前,Google 和 Facebook 在多個東南亞國家開設了當地的辦事處,臉書正在對東南亞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新興市場用戶如何使用網路的訊息,甚至在泰國試用了支付功能,以探索社交媒體商業的潛力。

不過,歐美企業更傾向於在本土推廣自己的產品而非在創投生態圈內進行投資。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 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對於東南亞創業公司來說,選阿里還是選騰訊太難了〉。)

延伸閱讀

【Nike 工業 4.0 了】全球裁 1400 個真人,將用機器人取代東南亞勞工
【從月薪 30 K 走到 150 K】出走日本、歐洲、東南亞,台灣科技薪跪薪水 5 倍起跳
【尊重、友善、包容】寫給夢想到東南亞發展的企業家:拋去歧視心態,先忘記自己是台灣人吧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