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商店的逆襲】新零售三大派 AI 、RFID 和自動販賣機圍攻,烽火連綿延燒到傳統零售啦!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新零售革命崛起,傳統零售面臨挑戰。而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和亞馬遜的 Amazon Go 又是其中有名的兩位先鋒,但是你知道項傳統零售下戰帖的新零售,其實也分成三大不同的系統嗎?三大派各有優缺點,而誰能最快克服弱點,征服新零售市場呢?

(責任編輯:謝秉芸)

零售這片江湖已經沉寂太久了,置身其中的人多少有些百無聊賴。 他們盼望著飛來一塊石子,在水面激起些許浪花。

因此,當 Amazon Go 以「革新者」的姿態橫空出世時,人群頓時喧鬧了起來。 其他有志於顛覆傳統零售的勢力也順勢「揭竿而起」,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這些高舉「無人零售」旗幟的顛覆者都是誰呢? 它們實力如何? 雷鋒網簡單盤點之後認為,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派別——人工智慧派、RFID 派和自動販賣機派。

人工智慧派

Amazon Go

亞馬遜就像希臘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點燃了無人零售這場大火。 其首家無人超市Amazon Go 去年 12 月甫一問世,便激起了行業內外的一片驚嘆,因為它幾乎代表了無人零售的完美形態——即買即走,無需排隊付款。

為實現最佳的用戶體驗,亞馬遜採用了先進的機器視覺技術 顧客進門時,系統首先會對其臉部進行識別,驗證顧客的身份。 購物環節,攝像頭會全程跟蹤記錄顧客的行為,通過分析拿起或放下商品的動作,判斷其是將商品置於購物籃還是放回原處。

此外,貨架上還佈置了紅外、壓力和載荷等類型的傳感器,統計顧客的購物訊息,並實時傳輸至 Amazon Go 的訊息中樞。 顧客選擇好商品後直接離店即可,傳感器會掃描並記錄下顧客購買的商品,並扣除相應款項。

由於追求極致的購物體驗,Amazon Go 造價極其昂貴,目前階段完全不具備商用價值,僅針對內部開放測試。 另外,機器視覺算法的成熟度也還遠遠不夠,無法應對大量顧客同時進店購物的場景。 據悉,Amazon Go 目前最多只能支持 20 人同時購物。

Take Go

深蘭科技是 Amazon Go「拿了就走」理念的擁躉者,並將這一理念反映在了其無人零售商店的命名當中——Take Go。

今年 6 月份,深蘭科技和娃哈哈簽訂了 3 年 10 萬台,10 年百萬台 TakeGo 無人值守智慧門店的協議,引發業內的強烈關注。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深蘭科技與 Amazon Go 的技術路線十分相似,但走得更加激進。 首先,Take Go 擺脫了對 app 的依賴。 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認為,app 獲客成本高,企業必須燒錢補貼才能快速積累用戶,而且用戶體驗不佳。 一方面,無人零售商店大面積普及後,用戶不可能每進一家商店都下載 app;另一方面,一旦用戶忘帶手機,就無法完成購物了。 他認為,最完美的購物形態是用戶「即使赤身裸體出門也能買到商品」。

相比 Amazon Go,Take Go 的另一大區別在於它已經實現了商用化 商用化就意味著必須壓縮成本,因此T akeGo 採用了純機器視覺方案,但為了保證識別的準確率,TakeGo 目前僅支持單次單人購物。

RFID 派

與新銳的「機器視覺派」相比,「RFID 派」雖然陣容龐大,卻多少給人老氣橫秋之感。 但高手過招不在於招式花哨,唯講究經濟實用。

淘咖啡

「RFID 派」的扛把子當屬出身名門的阿里淘咖啡無人超市,不過它並不甘於被冠上「傳統」的頭銜,而是積極採用了人臉識別等大量新技術。

阿里淘咖啡採用的是多路攝影機和傳感器結合的方案。 多路攝影機的主要作用在於監控店內的情況,同時追蹤分析消費者的行為。 比如,分析用戶拿到某一樣商品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藉此幫助商家判斷某款商品是否足夠符合他們的心意;通過捕捉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在貨架面前的停留時長,則可以指導商家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和店內的服務裝置。

不過在至關重要的商品加購環節,淘咖啡用到的仍然是 RFID 技術。 顧客離店前,必須經過由兩道門組成的「結算門」 第一道門感應到顧客的離店需求時,會自動進行人臉識別,識別成功後開啟第一道門。 用戶通過第一道門後,系統會對商品上的RFID 標籤進行感應並自動扣款,同時開啟第二道門讓用戶離店。

不久前的天貓造物節上,阿里淘咖啡正式對外開放體驗,不過從體驗結果來看,人臉和商品識別出錯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系統穩定性還需進一步提升。

繽果盒子

繽果盒子是「RFID 派」中的即戰力,其最大的特點就成本低廉,容易批量複製。 日前,繽果盒子剛剛獲得了超過 1 億元的融資。 據其創始人兼 CEO 陳子林介紹,八月份繽果將有 200 個盒子在華南的幾個主要城市落地,一年內計劃鋪設 5000 個店鋪。

繽果盒子在技術上與採用 RFID 方案的普通便利店並無二致,需要消費者到收銀台自助結算。 不過它是可移動的,試錯成本低,在一個地方生意不好,大可換個地方重新開張。 而不需要像普通便利店一樣,每到一個地方都要重新裝修。

繽果盒子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它充分利用了商業地產與公共區域租金之間的差價。 繽果盒子本質上是一個移動的封閉空間,把它拉到公用空間(小區或者路邊),它就成了商業網點,無需支付任何租金。 不過可以預見,未來隨著類似的便利店增加,監管必將接踵而至。 7  月13 日,繽果盒子楊浦區店因涉嫌違建遭到城管調查便是前兆。

據澎湃新聞報導,因接到居民舉報,7 月 13 日下午 4 點左右,一隊城管執法人員走進了繽果盒子,對其是否屬於違法建築進行調查取證。 雖然此時尚無下文,卻給繽果盒子未來的發展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此外羅森便利店、EAT BOX 也都是「RFID 派」的得力干將。 小微 e 店和 Wheelys雖然沒有用到 RFID 標籤,但採用的也是開放空間、自助結算的方案,可以算做半個「RFID 派」。

「RFID 派」的通病有兩點: 一是 RFID 標籤本身價格不菲,實際上將節省下來的人工成本轉嫁到了商品之上 由於每個商品上都需要貼上 RFID 標籤,也給供應鏈整合帶來了一定挑戰。

二是監管困難。 無論是 RFID 標籤識別還是自主掃碼,都難以避免用戶多買少付甚至不付的情況。 另外,RFID 標籤具有自乾擾性,類似阿里淘咖啡這種一次識別多個RFID 標籤的方案準確性往往難以保障。

想了解更多無人商店以及新零售如何改變未來?那你還不趕快來參加《TechOrange》舉辦的科技派對一起狂歡!一邊玩、一邊學習最新知識!https://goo.gl/m6AG2B

自動販賣機派

F5 未來商店

F5 未來商店本質上是一個大型自動售賣機,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可以供應鮮食商品。

F5 未來商店由四台機器設備構成,一台快消品售貨機,主要售賣罐裝飲料等標品,平均 7 秒出貨;一台鮮食商品售貨機,售賣車仔麵、魚蛋等鮮食,平均 50 秒出貨;一台沖飲售貨機,售賣咖啡等飲品,平均20秒出貨;以及一台自動餐桌清理設備。 這些機器設備的運作都是通過機械臂來實現的。

據雷鋒網了解,F5 未來商店的機械產品都是自主研發生產的,經過 20 萬次測試後,機械臂的出錯率基本可以控制在萬分之一左右。

F5 未來商店目前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創大資本 2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TCL 創投的 1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以及不久前由創新工場提供的 3000 萬元 A+ 輪融資。

F5 未來商店最大的缺陷在於,其商品陳列空間是封閉的,用戶付款前無法觸摸到產品,缺乏直觀的用戶體驗。

三大派圍攻傳統零售

大勢所趨

不得不承認,無人零售三大派別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軟肋,比如系統成本過高、穩定性不足、商品品類太少等。 而且三種方案都只解決了排隊結帳的問題,而用戶真正關心的還是商品的價格、質量,以及空間和時間上的便利性,例如商品離家的遠近,購物所花費的時間。

但在人力成本高企的今天,用機器取代人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越來越多傳統零售商和創業公司正在積極試水無人零售技術。 未來隨著技術瓶頸得到突破,無人便利店必將遍布每一個角落。

根據艾媒諮詢日前發布的《2017 中國無人零售商店專題研究報告》,2017 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將達 389.4 億元,未來五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2020 年預計增長率可達 281.3%,至 2022 年市場交易額將超 1.8 萬億元。

不止是「無人」

由於無人零售概念的光芒實在太過耀眼,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零售行業的許多環節正在悄悄發生變革。

比如最基本的店鋪選址和商品定價問題 以往店鋪選址和商品定價更多取決於店主的主觀判斷,觀察人流量大不大,看看相似產品的定價是多少。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考慮許多因素。 運籌學理論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為經營者提供了強大的決策工具,可以幫助他們做出最明智的決定。

再比如貨架的擺放。 通過貨架上的傳感器和攝影機,系統可以實時分析每個貨架通道的人流量,以及消費者對哪些商品品類最感興趣,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智慧物流的跨越式發展則將徹底重構線上和線上零售,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日前,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京東 CEO 劉強東則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認為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網路電商基礎上一次超越網路的革命,這次革命將把人類帶入智慧商業時代。 而電商行業下一步變革的關鍵正在於物流體系的進化。

總而言之,一場零售行業的大變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只不過這江湖之上,從來都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在不斷的搏殺和較量中共同進步和發展。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所說,數字平台、技術平台、支付、帳號、人臉識別技術和語音交互技術都是基礎能力。 這些能力搭建起來之後可以成套對外輸出,企業無需自己研發相關的技術,就能將無人便利店開遍大街小巷。

這或許才是無人零售的最終圖景。

(本文經合作夥伴雷鋒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江湖告急! 三大派圍攻傳統零售,無人便利店星火燎原?〉。)

延伸閱讀

線上線下大戰開打!亞馬遜聰明拉攏 Whole Foods 布局新零售,先搶先贏才是絕招啊沃爾瑪
阿里巴巴都用這招賺錢:消費者體驗至上!新零售與 omni-channel 打造的全新「泛零售」模式
【CONNECT TO CHANGE】機器學習帶來的銷售革命,零售業用技術 CONNECT 顧客!